人大代表风采(二)董晓平:尽全力守土一方,护百姓周全

常德日报记者 洪瑜 文/图

12月18日,常德市津市市新洲镇庹家峪村村部,68岁的村民周宗贤拿出两张欠条找到村党总支书记董晓平,“这张是53800元的,这张是30000元的……”据周宗贤介绍,其本人在2018年3月、2020年7月先后两次被同村村民以投资为名“借”款,迟迟未还,无奈之下只能找到村支书解决。

20201222140249259_副本.jpg

董晓平(左)正在测量夏至口水库旁新修水渠建材宽度。

“周老,您放心,我先想办法帮您调解,调解不成我们就走法律程序。”帮助村民解决各种难题是董晓平的工作日常,他说:“作为一名支部书记,同时也是一名市人大代表,就是要尽全力为人民服务,守土一方,护百姓周全。”

1998年,董晓平从广西边防某师退役后返乡工作,担任原灵泉乡复兴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撤乡并村,他担任新洲镇庹家峪村党总支书记,并于同年11月当选为常德市第七届人大代表。

谈起周宗贤的情况,董小平表示:“周老家庭不富裕,本人患有痛风,妻子又有类风湿,子女都在外务工,不容易。”长期扎根基层,让他对村内百姓的情况了如指掌。

村部门口,一条东西向的水泥路长驱直入。2018,董晓平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积极回应。“提出这个建议,主要就是想解决村民们走路难的问题。”现今,庹家峪村14.23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内13个村组已经实现组组通公路。“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向上争取,继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董晓平看着眼前的公路,眼神坚定地说。

贫困户王福喜的家门口连通着一条通往主干道的水泥路,见到董晓平的到来,王福喜早早地守在门口,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说道:“书记,快进来!坐嘛,坐嘛!”简单朴素的三间小屋分别是厨房、客厅、卧室,卧室内只有一张床,还有一台老旧的电视机。这些,构成了王福喜的避风港。“当时看到王福喜是和牛睡到一块的,而且没有床铺,就感觉很心酸。”于是,董晓平自掏腰包,帮助王福喜购买了床铺等家具,还帮助解决了危房问题。“现在的房子肯定比以前舒服多了,起码不会风吹雨晒,蚊虫叮咬!”说到这儿,王福喜开心地笑了起来。此外,董晓平还自掏腰包帮五保户周仁义购买冰箱,帮贫困户徐时雨、胡圣元购买家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

“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同时又要将目光着眼于全市。”董晓平作为市人大代表始终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在担任市人大代表的四年里,董晓平参加常德市人大代表会5次,列席2次,列席津市人大代表会议4次。同时,还主动参加津市人大组织的代表小组活动,考察津市高新区、澧水二桥建设工地、津市新港区建设现场,听取情况,积极建言,助推政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帮助百姓奔小康,是董晓平担任村支书和人大代表的共同目标。2015年,为扩展村集体经济来源和广大村民家庭收入,董晓平带头组建了富源食用菌和复兴利民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采取村级自筹和农户入股方式,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立了食用菌基地56亩,年产香菇30多万斤,产值达180多万元。2019年,庹家峪村贫困户62户入股富源食用菌合作社,年分红每人200元,带动周边群众及贫困户务工投劳人均年收入1.5万元,成功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同年,庹家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被市农经局推荐为常德集体经济强村。“由于菌子的生产技术、菌种培育等都是与湖北方面有合作,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收益可能不如往年了。”董晓平略显失落地说。

夏至口水库旁,七八个工人正在为规划建设的水渠抓紧作业,董晓平登着一双运动鞋也拿起铁锹上前帮忙。“我们庹家峪村属于丘陵地带,以发展农业为主,做好水利设施建设十分重要。”董晓平表示,今年,他将在“两会”期间就“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