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分红话题,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近期,证监会拟修改《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一系列规则,交易所将同步修订规范运作指引,通过政策引导和监管约束等方式不断提高上市公司分红水平。
持续提升合理分红水平
此前,证监会已出台并落地分红与减持“挂钩”政策,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或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本次将新出台的举措包括:对于主板上市公司分红未达到一定比例的,或长期大额财务性投资但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加强信息披露监管;进一步便利中期分红程序;在交易所信息披露评价中,向高分红公司进一步倾斜;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研究优化上市公司分红榜单编制方式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基金公司发行红利基金产品;加强对超出能力分红企业的约束。
分红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投资回报。上市公司承诺长期合理分红,就能有力吸引风险偏好低的长线资金入市。上市公司持续合理分红是保障股市稳健发展的基础性因子之一,这也是国际市场发展的重要经验。
湘财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康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分红需要综合考虑盈利、现金流、债务、成长阶段、发展目标等多种因素,公司情况千差万别,很难划出一条普适的分红标准,尤其是难以规定比例、金额等量化指标。因此,资本市场普遍将分红纳入公司自治范畴。政策是鼓励上市公司进行力所能及的分红,但现金分红以上市公司可支持为原则,这是上市公司的一个自治权利。“铁公鸡”多,对市场发展不利,但是也要警惕所谓的任意分红。上市公司分红也不是越豪越好,应以公司自治为原则,结合合法合规的激励措施进行有效监管,形成投融资的正循环。
“真金白银的分红,是投资者可以切实拿到手的‘稳稳的幸福’,是实现了的投资价值。”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副院长施东辉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持续不断的现金分红回馈投资者的公司,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可实现的价值。此次出台并落地分红与减持“挂钩”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对不分红或分红少的公司加强制度约束督促分红,让分红好的公司得到更多激励、也加强了对超出能力分红的约束,将A股市场的价值创造落在实处,提高了市场的造血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上市公司利润的分配,是非常重要的政策。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应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红利分配政策,同时明确告知市场,让投资者明预期。分红信息,减持信息,核心问题是信息透明度的问题,要让市场和投资者充分了解,以便投资者做出完整全面的投资判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占比较高,分红政策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和企业成长需要,不可竭泽而渔。总体看,提升我国股市合理分红的水平,能够更好发挥投资端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监管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据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前期已出台分红与减持“挂钩”政策的基础上,此次将继续完善优化现金分红监管制度,进一步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将表现在四方面:
第一是对不分红或分红少的公司加强制度约束,督促分红。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对于主板上市公司分红未达到一定比例的,要求披露解释原因。对财务性投资较多的公司强化信息披露要求。督促公司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更好专注主业和回报投资者。强化问询和监管约谈。加强监管问询,帮助投资者对分红信息更好作出判断,通过约谈等方式督促加大分红力度。
第二,推动进一步优化分红方式和节奏。简化中期分红程序,便利公司进一步提升分红频次,让投资者更好规划资金安排。指导公司制定稳定增长的分红政策,引导公司探索稳定增长的股利分配政策,以更稳定的分红回报投资者。
第三,让分红好的公司得到更多激励。研究在交易所信息披露评价中,向高分红公司进一步倾斜;上市公司协会研究优化上市公司分红榜单编制方式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司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推动开发更多有影响的红利指数产品。鼓励基金公司发行红利基金产品,引导市场资金提升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偏好。
第四,加强对超出能力分红企业的约束。超出能力进行分红在A股虽然不是突出问题,但证监会仍将高度关注,多措并举加强防范。努力确保公司业绩真实,分红基础扎实,切实防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并融资分红的行为。对于资产负债率偏高且经营现金流不足,但持续高比例分红的上市公司,要求详细披露分红方案合理性及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分红总额位列全球第二
近5年,A股上市公司分红金额逐年增长,累计分红8.2万亿元。据统计,2022年,我国境内市场共有3291家沪深上市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占2022年末上市公司总数的67.1%,全年现金分红总额达到2.06万亿元,其中归属于A股股东的分红金额1.62万亿元。国际比较来看,境内市场分红上市公司数量在全球主要证券市场中位居第一,现金分红总额位列全球第二,分红家数占比位列全球第二。此外,有163家上市公司公布2023年半年报现金分红预案,预计分红2030.1亿元。
从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境内市场整体分红规模呈显著增长态势。2012年至今分红总额年化平均增速13.3%,高于同期净利润总额平均增速(约10%)。此外,分红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也从2010年以前的50%左右提升至近几年70%的中枢水平,分红习惯逐步增长。
受益于分红相关政策陆续出台,2000年至今,我国境内市场股息率与股利支付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股息率分布区间从2010年前的0.5%—1.5%逐步提升至目前的1.5%—2%。2022年,我国境内市场平均股利支付率为32.5%,平均股息率1.97%,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处于中上游水平。
截至2022年,连续5年分红的公司占比从10年前的20%提升至48%,连续10年分红的公司占比由8%提升至31%;412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连续3年增长,占比由10年前的3%增长至12%,连续5年增长的公司占比由1%增长至4%。
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特征与企业发展阶段和行业相适应。主板公司股利支付率(33%)高于“两创”板块公司(25%)。上市公司分红行为在不同行业间呈一定分化,从平均股利支付率来看,能源(50%)、主要消费(48%)、公用事业(45%)行业上市公司新增投资需求偏低、现金流较为稳定,因此平均股利支付水平较高,信息技术(25%)、工业(26%)、房地产(28%)行业平均股利支付率较低。(经济日报记者 祝惠春)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