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生活
在大城市漂着的年轻人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论调,生活在胡同儿才能感受最真实的北京。
三千年历史,六朝古都,21世纪初期,国际友人纷至沓来,他们在市中心的精装公寓和质朴的胡同儿生活面前,更多选择后者,渴望感受参与当地人的日常。
尤以文化气息浓郁的东城鼓楼、南锣、后海一带为典型,这里承载着新兴与传统,彰显着北京包容的胸襟与魅力。在商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胡同儿里的房租也随之水涨船高。在周边房产经纪人口中,“租得起楼房的人不一定租的起胡同”是这里租房客的画像描摹。
不过,经历了疫情期,胡同儿房租也几经起伏。小孙的朋友小任,一位互联网大厂产品运营,也在21年的7月,住进了鼓楼一间loft。与大部分文艺青年的初衷不同,小任直言:“最开始选这儿,其实是因为楼房太贵。”
01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胡同儿生活
市面儿上,胡同房源的参差程度绝不亚于楼房,据南二环土著乔姥爷透露,在他家一带,最低价格的平房正以500元/月的价格进行出租,但房源仅为5平米厨改小屋,只能满足过夜的诉求。
乔姥爷表示:“住这儿大半辈子,这类房子的价格一直没怎么变过。南边不像北边,基本没什么商业街道和环境,住这种的基本都是外地务工人,租不起楼房的。”
而在青年生活方式app小红书上,关于“胡同生活”的笔记早已超过1W+,两相对照,平台上的精致房源与南二环的破旧平房确实存在天壤之别。其中,精装平房或loft多以3k-8k不等的价格进行出租,另有少量独门独院百平房源,集中分布于东城区北部。
“ 最近几年,年轻人越来越多,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喜欢胡同的文化氛围。 其中 loft 最为抢手,房源均属重新装修,室内进行结构改造的同时增加了卫生间、厨房、天窗,对比同区域的一居楼房,性价比要高很多 ” ,在胡同做了 13 年经纪人的李哥,对胡同各类房源实属 “ 门儿清 ” 。
早期,部分生活富裕的平房业主将房屋给到中介,自投成本,本着“租前先改造”的原则,以满足市场对品质平房的需求。而2019年,胡同公房开始“申请式退租”,原住民选择退租外迁的可住上共产房,留下来的则可在获得更大院落公共空间的同时,展开“申请式改善”——即根据需求在基础型改善、平层型改善和跃层改善中进行选择,这意味着未来胡同居住水准将整体提升。
至于房租价格,李哥表示:“疫情最早的时候,房子闲置较多,确实对价格有影响,但随着防控常态化,市场趋稳,在2021年毕业季基本恢复到疫前水平。”
02
大厂员工放弃房补住胡同儿
据《2021年北京长租市场观察》统计,在北京,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租房。小任正是其中之一。去年6月,他成功拿下六道口某互联网大厂offer,恰巧慈云寺的房子到期,他开启了自己的找房之路。
最开始,在意性价比的小任,首先考虑的是单位附近的房源。毕竟,1500元的住房补贴搁谁都会心动一下。然而,现实却是,六道口周边一居室动辄就需要6-8k,价格甚至跟国贸的小一居不相伯仲。
于是小任果断放弃六道口、放弃房补,当然,不仅是因为互联网大厂的存在抬高了区域租金,也因为,在小任的世界里,六道口确实太偏了。
作为话剧迷的小任,把东城看成自己生活的原点,当围绕着鼓楼看房时,他意外发现, 3-4k 竟能住上胡同儿里的 loft ,这对有独居需求的他来说实属惊喜,在看了几套之后,小任选中一套 3900 元 / 月带独卫的房子,快速签了合同。
“最开始真的就是觉得这个区域这个价格太合适了,你想啊,守着鼓楼,吃东西方便,看话剧方便,甚至看病都很方便。”说起这次租房小任言语中透露着满意,“通勤的话我有电动车,上下班控制在40分钟以内。”
03
邂逅京城里的烟火气
住在胡同儿一年之后,小任有了新的感受:“我觉得胡同儿是北京唯一有烟火气的地方。不管是因为老街坊,还是扁平格局,在这,人与人的距离非常容易贴近。”
“刚搬来的时候,我跟一个大爷一块在门口抽烟,大爷就主动跟我聊天,问我老家是哪的,特别热情。我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住胡同儿,大爷还告诉我附近哪儿能打水,哪儿有超市,哪儿买菜便宜,甚至还带我去他家上下楼都参观了一下!”小任边说边感叹,“在这个年代,我觉得这样的相处模式真的算很亲切了。包括后面在胡同碰见,也都会打招呼,从问我‘吃了么’到‘做核酸了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大爷的胡同儿,就有生活。
混迹胡同儿loft两年之久的哈姐也深有同感:“早上5、6点大爷们就开始遛弯锻炼,一口京腔,让人感觉中气十足。”
有大爷的胡同儿,就有生活
我问哈姐,会不会觉得平房隔音不好,打扰休息。哈姐告诉我,她的生活状态和大爷们很像,每天早起绕着鼓楼、什刹海晨跑,无非就是晚上睡的晚一些,所以并不影响。“何况你租楼房上下层的隔音更痛苦,在这,你听到更多都是有关生活的声音。”
“每天早上睁眼,透过窗户,你看到的不再是林立的高楼,而是门前那颗深沉的古树”,哈姐笑说。
而作为一个北京人,谈及胡同儿,我的脑海中也不禁闪现诸多儿时记忆,那记忆,是鸽哨儿、是碧色的蝈蝈儿,是木质的小马扎儿、是被隔壁院儿打掉收成的香椿树、是穿堂而过的四季、是自然而然进入其他人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忧愁的岁月。
时过境迁,胡同儿里一切人、事、物,还有空气,依旧会令你感到无比真实。
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具体”二字反复出现在我们的世界。但事实上,疫情只是情绪的催化剂,“着急去追赶时间”“没得到的想拥有、拥有的害怕失去”……这些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常态。
而小任、哈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自身投入北京城最真实的烟火气之中,找到了关于生活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