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经典《柳林风声》与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父爱

在英国童书中,肯尼思·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The Wind in the Willows)受喜爱的程度是数一数二的。自问世以来,鼹鼠、河鼠、蟾蜍和獾在英国乡下的历险故事一直如常青树般深受各年龄读者的喜爱,从中诞生无数电影、电视和动画。在中国,这本童书也有近90种汉语译本,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写本、简写本、绘本等。

null

       四位小动物的生活冒险,风靡万千读者

《柳林风声》在1908年出版,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其爱不释手,他曾写信告诉格雷厄姆,自己把《柳林风声》一口气读了3遍。著名翻译家杨静远先生在为《柳林风声》一书所做的译者序中说,从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数十年,是英国儿童文学百花争妍的黄金时代。它以《爱丽丝漫游奇境》(1865)始,以《柳林风声》终。这足以说明《柳林风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柳林风声》的故事主线并不复杂,主人公是四位拟人化并且性格各异的小动物——温和善良的鼹鼠、聪明热情的河鼠、成熟稳重的獾以及骄傲鲁莽的蟾蜍。温和而富于好奇心的鼹鼠结识了机灵又热情的河鼠,从此鼹鼠开始了不同于以往幽居洞穴的河岸生活,鼹鼠与河鼠一起探寻大自然的优美风光,林间的风、绚烂的阳光、潺潺的河流都让他们着迷。而在一次野林探险中,鼹鼠终于结识了心心念念想要认识的獾,獾的大气稳重令他折服。

null

后来,三人共同的朋友——富有的蟾蜍,因为挥霍浪费,追求新奇的东西,并且不顾三位好友的劝阻,终于酿出了惨祸,锒铛入狱。不甘心的蟾蜍在狱卒女儿的帮助下越狱,历经艰难和险阻,终于回到了家乡,却惊愕地发现,自己富丽堂皇的宅邸被野林的强盗们占领了。最终,蟾蜍在三位好友的帮助下,击退了野林强盗,夺回了宅邸,同时也改过自新,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体面绅士。故事的最后,大家又相聚在河岸边,过上了平静的田园生活。

       如果说之前给大家介绍的《绿野仙踪》里的成长是自我发现和自我认可,《柳林风声》里的成长就是个人在生活中的变化。格雷厄姆喜欢自然和文学,业余研究动物和写作,以他熟悉的泰晤士河两谷风光为原型,用温情的笔墨兴发,刻画英国乡村生活,满怀念旧感伤,几近宗教气息,令不少评论家大为感撼。

       写给爱子的童话,充满甜美的基调

1900年,年过40的格雷厄姆迎来自己的独子阿拉斯泰尔,小名为“耗子”,一目失明,另一目严重斜视,还有学习障碍。尽管如此,父母视他为掌上明珠,依然相信他蕴藏着非凡的才能。在儿子6岁时,格雷厄姆为儿子编讲故事,儿子听得入了迷,暑假也不肯到外地去过,他只好答应用写信的方式把故事继续写给他看。1907年他写给儿子的一扎信,就是童话《柳林风声》的基础。虽然肯尼思·格雷厄姆的童年充满烦恼,但他创作出的《柳林风声》的基调和语言却是甜美的。

null

《柳林风声》被誉为英国散文体作品的典范,书中的语言清新优雅,就像是富有诗意的散文,读起来很有韵味,并伴以恰到好处的英式幽默。比如,小说中蟾蜍因为偷窃汽车被关进监狱,后来伪装成洗衣女工才得以逃脱,坐上了一条驳船。撑船的女人要求他帮忙洗衣服,格林厄姆将蟾蜍与衣服的“战斗”过程描述得十分生动精彩,其中有这么两句:

Nothing that he could do to the things seemed to please them or do them good. He tried coaxing, he tried slapping, he tried punching; they smiled back at him out of the tub unconverted, happy in their original sin.

这段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衣服描绘成了淘气的孩子,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地表现出蟾蜍手忙脚乱的场景。特别是其中“coaxing”、“slapping”、“punching”等一系列动词,非常传神。译者杨静远将其处理为:“不管他怎样努力,总讨不到那些衣物的欢心,和它们搞不好关系。他把它们又哄,又拧,又搧耳光,可它们只是从盆里冲他嬉皮笑脸。心安理得地守住它们的原罪,毫无悔改之意。”

格雷厄姆创作背后的痛苦与愉悦

然而,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童书,尽管童话让读者联想起一个无关时代的世界,其内涵却比常见的解读要复杂且成人化得多,堪称尖锐的社会讽刺小说,也能让成人收获匪浅。在童话的面纱之下,全书遍布尖锐的社会讽刺——蟾蜍代表挥霍无度的地主,钱财和癖好多过理智,鼹鼠则是沉静的英国中产阶级形象。格雷厄姆认为此书属于“仍葆童心的大人”,后来他还补充,虽然很多读者喜爱这本书,但“他们不懂创作背后的痛苦和愉悦”。

null

格雷厄姆的童年远不算快乐。他五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因此沉迷酒精,家事主要靠叔叔和祖母操持。童年时乡间美丽的泰晤士河和温莎森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大学时,因为交不上学费,格雷厄姆无奈选择工作,在1879年进入伦敦的英格兰银行,一直做到1908年退休。这三十年间,他过着不折不扣的双重生活:工作时间是尽职的银行员工,夜里和周末是作家和梦想家。

《柳林风声》中描写的这片风光岌岌可危,横遭蟾蜍那花哨的新汽车粗暴破坏,也受社会上各种险恶势力的威胁。书中最惊心动魄的场景之一是一群邪恶的黄鼠狼、白鼬和雪貂霸占蟾宫,活生生上演一场无政府主义的革命。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激烈冲突之中,但在格雷厄姆笔下,我们并没有看到关于这种冲突的描写,更多的是他的理想状态。他用这种方式,为田园诗式的英国农村生活唱响挽歌,他已经清楚地看到,田园诗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

null

与田园生活一样一去不返的还有格雷厄姆最爱的儿子,1920年,还未满20岁的阿拉斯泰尔在铁轨上身亡,格雷厄姆因此深受打击,在郁郁寡欢中告别人世,葬在爱子墓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