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大雪节气,雪未至,合肥一六八陶冲湖中学校园里凉风裹着细雨,挟着几片金黄的银杏叶捎至悦书房的落地窗前。此刻,东篱诗会的开场舞《烟雨行舟》正在上演。琵琶曲宛转悠扬,少女们轻歌曼舞。这舞与乐的联动,将观众带入了月色融融、水光涟涟、烟雨蒙蒙、倩影翩翩的美妙境界。顿时,窗外的雨仍是冷的,窗内的场却暖了起来。
雕花几案,笔墨纸砚。四季屏风后,肖云辉副校长缓步走出,抑扬顿挫地诵出枫桥下游子的细腻感怀。正当他伏案书写诗篇之时,王辉副校长正在寒露之时表达着王维对山东兄弟的牵挂思念。尽管亲友相别有几多不舍,然而当梁昌波校长用浑厚的男中音吟诵着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盛唐时中国人的昂扬自信一览无遗。别董大时的雪吹到了白居易的家门口,潘国强副书记微笑着拥炉而至,和三位校长一起举杯,邀您共享好时节。
学生朗诵环节亦是精彩纷呈,分为“草木风月”“离合悲欢”“家国天下”三个主题。
从白露的蒹葭,到秋分的明月,从寒露的黄菊到霜降的柿子,从立冬的梧叶,到小雪的红梅,学生们用情真意切的朗诵展现出含蓄的中国人是如何用诗词这种浪漫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岁月的深情。从摩诘的泉林,到子美的茅屋,从东坡的酒杯到易安的卷帘,从范希文的长烟落日到辛稼轩的断鸿声里。吟着、叹着、唱着、啸着,一句便是一个故事,一种人生,一页历史。我们经历着浮沉,拥抱着自然,牵挂着亲朋,眷恋着家国,始终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风雅的歌舞表演和节气诗词朗诵后,谐趣盎然的节气小剧场和飞花令游戏接连上演。师生同台,欢喜互动中,大家学到的不仅是每个节气有趣的民俗,更是中国人顺应天时、乐天知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节气诗词朗诵和小剧场,解决的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历史教研组长马群老师的节气知识讲座则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学习中“为什么”的问题。
诗会,只是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呈现方式。参加二十四节气课题组的学生们早在雨水节气就开始气象数据观测分析、物候现象观察拍摄记录,节气民俗场景相关的工程实验设计与实施。在长期的实践活动积累之后,师生共同决定开展以“东篱”为题的节气诗会活动。“东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不仅象征着菊梅的高洁,饮酒的洒脱,更象征着现实包围下诗意的栖居。从搜集筛选资料、确定主题、筹划方案、撰写脚本、编排舞蹈、选择配套音画、反复排练,每一步学生们都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舞台上的绽放才如此耀眼。
台下,不仅有为他们骄傲的家长们,更有在整场活动中忙碌穿梭的七年级志愿者们。话筒与道具的安排保管,卫生的清扫,现场秩序的维护……无论台上的精彩表演多么令人触动,他们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这一堂活动课里,他们懂得的是责任与荣誉,学会的是合作与担当。
一百多年前,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博士提出了“儿童即中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被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发扬光大,提出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培养“懂得自然、改造社会,拥有生活力与创造力的创造性人才。”这些理念对现今的教育仍有积极意义。
“热爱是强大的动力,自由的空气孕育着无限可能。”合肥一六八陶冲湖中学一直秉承“把每一位学生都放在心上”的育人理念,提倡在“五育融合”之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东篱诗会,无疑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图文/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