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挥桨竞渡气象新——端午话龙舟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挥桨竞渡气象新——端午话龙舟

新华社记者

“五月五,龙船下水打烂鼓。”端午至,各地龙舟竞渡鼓声激昂,人声鼎沸。龙舟文化传承千年,随着时代发展呈现出新气象。

“赛龙舟活动最早本是源于南方先民的祭祀活动,用来禳灾祈福,后来成为全国各地群众广泛参与的竞技和文化娱乐活动。”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漆凌云介绍,龙舟活动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群众基础强。如今,龙舟活动不仅融祭神、纪念、问天、祈福、禳灾、体育竞技等于一体,也成为集人力、聚人心的文化符号。

6月20日,龙船队在湖南道县潇水河上竞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蒋克青 摄)

湖南汨罗江上,龙舟竞相角逐;湖北秭归县三峡大坝前,队员划桨整齐划一;广东东莞东江水面上,百舸争流浪花翻滚……

龙舟是端午文化的载体,每一条龙舟都承载着不同时代的风俗人情、文化传承和精神底蕴。湖北宜昌秭归县是屈原故里,也是有名的龙舟之乡,今年秭归县首次采用原型更为传统的“奥运龙舟”进行比赛,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奥运龙舟”以更有神采的“宋代龙”为蓝本,船体设计上承载更多现代科技应用,船身更短更窄,一体化造型速度更快。

在湖南永州道县举办的龙舟赛上,每条龙舟的船头都有自己的特色,除了龙头,还有独具特色的虎头、凤头、麒麟头,雕刻手法大胆夸张,色彩鲜艳夺目。“端午节(道州龙船习俗)”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道县龙船头雕刻手艺人陈兵寿说:“不同龙舟背后的文化意涵得到了传承,各具特色的龙头日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湖南省汨罗市龙舟协会秘书长李立中介绍,我国端午龙舟竞渡习俗历史悠久,如今随着龙舟活动的不断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

6月14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举行龙舟赛,队员扛着龙头走向江边,准备参加龙舟比赛。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广东东莞“龙舟月”期间,东莞市小伙古炳杨与自己的父亲和叔叔一起,代表社区参加今年万江的龙舟比赛。他说:“我十五六岁就跟着长辈们参加龙舟活动,今年终于能够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赛龙舟,非常自豪。”

龙舟比赛影响日益广泛,也吸引了众多外国选手参与。6月21日,2023年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上,除了本土队伍外,还有由外籍专家、外国留学生组成的8支国际组龙舟队;端午期间在秭归县举行的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上,包括印度、伊朗、马来西亚等海内外14支龙舟队参与。

6月21日,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在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大坝前水域徐家冲港湾开赛。新华社记者伍志尊 摄

随着龙舟赛事火热,龙舟文化散发出新的生命力,各地围绕龙舟而开发的特色产业和文旅项目蓬勃发展。

龙舟赛带火了龙舟周边产业。湖南省汨罗市作为屈原沉江殉国之地,龙舟制造远近知名。记者在汨罗市龙舟制造企业集中的屈子祠镇走访时,看到多家龙舟企业销售火爆。“今年端午节前,加班加点赶制,已卖出130多艘龙舟,数量远超前几年。”一家龙舟制造厂的负责人周亮说。广东广州番禺区上漖村有着百年龙舟制造历史,上漖村“龙船世家”负责人、上漖龙舟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黄剑挺说,今年参与制作的新龙舟有12艘,翻新、上漆、打磨的有四五十艘,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多。

龙舟赛也让文旅融合前景更加广阔。6月22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蒋村龙舟胜会游人如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蒋村龙舟胜会”已成为当地文旅名片。浙江杭州蒋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冠群说,蒋村以龙舟胜会为基础,将传统文化、在地体验、文旅消费等多元素聚合,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IP,绽放活力与魅力。

6月13日,在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一龙舟制造企业,工人们正赶制龙舟。新华社记者柳王敏 摄

龙舟文化凝聚民心、鼓舞人心。中国龙舟协会秘书长何懿说,龙舟承载了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精神,龙舟项目的独特魅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如今已陆续成为全国运动会、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比赛项目。

“赛龙舟既能强身健体,又体现出一种团结的精神,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同心协力、勇往直前。”古炳杨说。(记者柳王敏、李思远、张璇、邓瑞璇)

【责任编辑:周楚卿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