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及上险渗透率双双突破50%大关

继2024年4月上半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后,全国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5月第三周(13日~19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16.8万辆,渗透率达50.2%,首次超过燃油车。两项关键指标,双双突破50%,意味着中国车市格局在持续了多年的“此消彼长”后,终于迎来了变局时刻。

曾经的燃油汽车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寞。同样是来自公开的数据,据日产中国公布的最新销量,其在中国市场4月销量为54,921辆(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环比下滑8.33%。另一家日系品牌本田, 1-4月在华终端累计销量280,738辆,同比下滑10.9%。“跌跌”不休。与此相关联, “买燃油车的人正式成为了少数派”的话题,一度冲上新浪热搜榜头名,市场冷暖可见一斑。

近日,笔者走访了本埠多家经销商门店,仅就到店人气和成交量来看,深刻地感受到了啥叫“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是主流新能源汽车销量纷纷看涨,个别紧俏车型甚至“一车难求”。另一方面,是主打燃油车型的车商不约而同地喊冷。当笔者试图打听具体销量时,不止一名销售员表示:“少得可怜,都不好意思说”。除了以价换量,似乎也祭不出更有效的招式,即便是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市场反响依然未达预期。

某合资品牌4S店的销售经理就向笔者吐槽,称自己干了十年的汽车销售,过去每月订单接到手软,从不担心客户线索,现在周一到周五到店客流屈指可数,其中相当一部分在经过试驾、询价一套流程后,转而选择了同价位,甚至价格略高的新能源车。问及原因,无一例外地都提到,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用车成本、驾驶体验、智能交互方面,比油车“更香”。

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传统燃油车的失意,伴随着的是代表了产业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的“新新”向荣。在国家大力倡导环保、节能降碳、绿色的出行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比起电车、油车各自的优势。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如今,电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都有了显著提升。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备,加之电池成本降低,购置电动汽车的成本显著下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电车,这样的趋势无疑让燃油车销量雪上加霜。

回溯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曲线,明显看出这是一个加速度增长的过程——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提升到了5%。2020年,中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想不到短短4年时间,就提前达标,看来大家当时的预测还是保守了。

新能源汽车靠技术代差对燃油车形成“技术压制”。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方面几乎能超越主流传统燃油车,同样的价格能买到的配置,在电车和油车上截然不同。越来越多的人把新能源车和油车,认为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除了经济性、便利性因素外,我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的技术研发阶段也是在不断蓄力,譬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一系列领先技术,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在技术层面、科技创新以及用户口碑上证明了自己。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消费者出行的新选择,也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理念的认同与接受。顺应时代而变,很多传统合资品牌也纷纷上“新”,开始向新能源赛道转向,把重心聚焦到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来。其实购买燃油车或者电车,都是根据消费者自己切身实际需求而定,不得不承认的是,“新能源”三个字被越来越多的群体所认可。对消费者来说,出行的选择变得更多,选择面也更广。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资讯)

上游新闻 丁如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