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吃海鲜如何把好安全关?

炎热的夏季,正适合正适合来点海鲜配点小酒,享受美味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会带来健康隐患。

01

提防海鲜中的细菌

海鲜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

食用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海产品,一般在食后12小时左右发生中毒现象。典型症状是:上腹部或脐周呈阵发性腹绞痛、腹泻,先出现水样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体温在38℃~39℃,个别患者可达40℃以上,甚至发生休克、昏迷。如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预防的方法是:

第一,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或外熟内生的海产品,如“醉蟹”、“生海胆”、“生鱼片”、“酱油腌海鲜”等。第二,对海产品定要烧熟煮透,螃蟹要蒸30分钟,大虾要煮沸10分钟,才能保证该菌体被全部杀死。第三,吃海产品要吃现做,做熟后盛装在经过消毒的容器内。剩下的或存放时间过长的海产品,下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第四,盛装过海产品的容器、用具、炊具及操作人员的手应经过彻底洗刷消毒后,才能接触熟食品。

02

死贝类病菌毒素多多

贝类本身带菌量比较高,蛋白质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产生毒素,同时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不新鲜的贝类还会产生较多的胺类和自由基,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选购活贝之后也不能在家存放太久,要尽快烹调过敏体质的人尤其应当注意,因为有时候过敏反应不是因为海鲜本身,而是在海鲜蛋白质分解过程中的物质导致的。

03

海鲜啤酒不可同吃

海鲜中含有大量的嘌呤醇,如果经常过量摄入“嘌呤”,往往会引起体内尿酸过高。大多数海鲜食物,如虾、蟹、牡蛎、蛤、蚧、蛏、鲜贝、鱼籽、螺蛳等都会给身体制造过多的尿酸。其中有三分之二可经尿液排出体外,余下的三分之一则会促使血中尿酸浓度增高

研究证明,啤酒会防碍尿酸从体内排出。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沉积于关节或软组织内,就会使关节或软组织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尿酸沉积时间过长,还会使关节遭到破坏,形成畸形或僵硬,使其正常运动功能受到限制,从而给人的行动和工作带来不便。尿酸以钾盐的形式沉淀起来而形成结石,甚至还会引起肾结石和尿毒症

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鲜的时候,千万别喝啤酒,否则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避免食用海鲜、啤酒。

04

海鲜不宜和水果/茶同吃

鱼、虾、蟹等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产品后,马上吃水果,不但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海鲜中的钙还会与水果中的鞣酸相结合,形成难溶的钙,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茶叶中也含有鞣酸,同样能与海鲜中的钙形成难溶的钙。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再吃。

05

冰鲜虾不可白灼着吃

任何海鲜都只有在高度新鲜的状态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类的菜肴。水产海鲜与肉类不同,它们体内带有很多耐低温的细菌,而且蛋白质分解特别快。如果放在冰箱里多时,虾体的含菌量增大,蛋白质也已经部分变性,产生了胺类物质,无论怎样都达不到活虾的口感、风味和安全性,当然也就不适合白灼的吃法了。不过,冰鲜的虾可以高温烹炒或煎炸,同时也能呈现出美味噢。

06

海鲜维生素C同食会中毒

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

虾体内所含砷的化合价是五价,一般情况下,五价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理论上讲,高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毒

据专业人士解释,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30个梨,或10个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绿叶蔬菜,才会大剂量地摄入维生素C。如果再经过加热烹调的过程,食物中的维生素C还会大打折扣。

因此,在吃海产品的同时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过上述的量是没有危险的。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部,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鱼头

07

打包来的海鲜要冷藏

如果海鲜已经高温彻底烹熟,那么只需马上放入冷藏室,下餐加热后即可食用。如果海鲜并未经过充分加热,但已经死去,那么应当放进冷冻室,下一餐之前化冻,然后彻底加热烹熟,不要再贪恋生鲜口感。由于海鲜类食品的蛋白质质地细腻,分解很快,拿回家之后应当在一天之内食完,不要长时间存放。

08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要少吃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吃海鲜,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常吃海鲜(指每周4次以上,每次100克以上),就会影响胎儿和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少吃海鲜,每周最多1~2次,每次100克以下,而且不要吃金枪鱼、剑鱼等含汞量较高的海鱼。此外,患有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应少吃海鲜。

内容参考

[1]马冠生.夏季吃海鲜,警惕副溶血性弧菌中毒[J].生命与灾害,2018,(08):40-42.

[2]佚名.吃海鲜一定要注意的八大事项[J].安全与健康,2014,(08):56.

[3]蔡书宁.啤酒加海鲜当心结石找上门[J].健康向导,2010,16(05):32.

[4]夏季食用海鲜的注意事项及禁忌[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20):59-60.

[5]郭静,徐平鸽,卞华伟.夏季不能盲目吃海鲜[N].广东科技报,2008-08-08(007).

本文仅作科普,具体诊疗方案需结合患者详细病史,如您有较为紧急的疾病问题,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