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传文脉 少年竞志话春秋——第三届“中华文物我来讲”讲解比赛第一赛区复赛侧记

4月12日,重庆杨家坪中学彩云湖校区内,第三届“中华文物我来讲”讲解比赛第一赛区复赛火热开赛。来自九龙坡区、渝中区、两江新区等11个区及三峡博物馆赛区的95名青少年齐聚一堂,以文物为舟,溯五千年文明远浪;用少年之语,寻巴渝境史脉深根。比赛以 “弘扬抗战精神,传承长江文化” 为主题,旨在积极引领青少年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赛促学:少年讲述里的家国情怀

“《新华日报》印刷机是时代的记录者,每一份报纸都是射向黑暗的子弹,每一道伤痕都是照亮未来的光明。”“冬笋坝船棺的出土,它绝非历史的尘埃,每一件文物如同一部部史书,是巴人文化与长江文明交融的见证。”……比赛现场,选手们围绕抗战文化、长江文化等可移动或不可移动文物展开精彩讲解。现场不时响起的激烈掌声,是对选手努力最好的证明。

机制创新:多维保障赛事公平公正

为确保赛事专业性与公正性,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九龙坡区文旅委、教委、区团委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场馆内设置了独立候场区、全时录像系统,图文直播和评委打分等环节均被全程监督。评审团由文物专家、语言学者等5人组成,从内容、表达、创新三个维度进行评分,现场亮分、即时公示。

现场评审专家、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秘书长雷学刚表示,经过一天的评审,选手们表现十分出色。他们紧扣“抗战文化、长江文化”这两大核心主题,对所讲解的文物进行了深度剖析,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每位选手都以个人独特视角,生动展示了文物的魅力,值得点赞!

全域联动:文化传承的重庆实践

第一赛区累计吸引了近 3 万青少年参与和关注本次大赛,选手作品质量、数量均超过上届。比赛更深远的影响在赛场之外,据统计,本届文物讲解比赛启动以来,全市中小学生博物馆参观量同比激增150%,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走进了中华历史文化。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小学组胡婉彤、阳喜悦、孙逸骁、李雨桐等19名选手入围决赛,中学组陈鱼、李欣芸、殷晨中、刘云鑫等10名选手入围决赛,接下来选手们将在更高的舞台上继续展示新重庆少年的风采,成为文明根脉的守护者、传播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晋级名单

小学组:胡婉彤、阳喜悦、孙逸骁、李雨桐、朱晋辉、张智予、王鹳策、李若辰、钱姿含、杨瀚钦、许一心、孙沛琳、周钰嫣、郭欣芸、甘可馨、秦思齐、李旻旻、杨舒涵、李奕蒨

中学组:陈鱼、李欣芸、殷晨中、刘云鑫、王映之、谢兰兮、刘懿灵、黄缨溜 刘一诺、李卓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