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公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第五批)。
根据《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农办渔〔2019〕29号)有关规定,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和农业农村部审核,海南省三亚蜈支洲岛海域等24个海洋牧场符合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条件,获评第五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也成为海南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中国第一个热带海洋牧场国家级示范区和我国南海区(含广东、广西和海南)第一个经营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蜈支洲岛坐落于三亚市北部海棠湾内,岛上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风光旖旎,海岸线绵长,海水清澈透明,最高能见度可达20多米。自2001年开园伊始,景区就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发展理念,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海洋科普宣传、海洋论坛、海洋和海岸垃圾清理等公益活动。
2010年,蜈支洲岛应邀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王爱民教授,通过科研数据分析与监测总结,开始海洋牧场建设工程,并先后开展了人工鱼礁投放、海洋环境修复、珊瑚移植等工作,以此来推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据介绍,所谓人工鱼礁便是给海里的恋礁鱼类“盖房子”,为其提供休息、隐蔽、生活和繁殖的场所。现在,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已初具成果,人工鱼礁表面附着珊瑚、贝类、藻类等生物种类达120余种,鱼礁区比非鱼礁区鱼类种类数量提高5-10倍。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蜈支洲岛的潜水、海钓、海洋运动等项目也大受游客欢迎,目前已开辟了“海底、水上、空中、陆地”四栖产品体系,每年吸引着超过60万人次游客前来体验水上运动的乐趣。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蜈支洲岛也致力于将海洋牧场与渔业增殖、休闲垂钓、科研推广等产业相融合,打造循环经济。未来,蜈支洲岛将以海洋生态恢复为核心,在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牧场团队技术支持下,积极完善“投放生态礁、放流恋礁鱼、整治海岸线、推进智能化、提升服务能力”五配套,着力推进“渔旅融合”,提高海底生物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在热带海洋牧场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开放的海底生态公园,包含海底村庄、海底雕塑艺术区、海底军事博物馆等,实现海洋生态恢复与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打造“海上旅游丝绸之路”的新支点,为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增添蓝色底蕴。
届时,不仅为众多底栖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人们还可以借助潜水工具深入海底观光旅游,与美丽的海洋生物近距离接触。(陈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