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肝病,让你安安稳稳的活

中医的辨证论治有多重要?没有体会过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中医在治疗黄疸型肝病时,干净利落的分三步走:

第一步,当遇到阳黄患者时,首先要辨识湿热孰轻孰重,以确定施治的重点。

根据临床病象可以概括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等三种情况。辨别湿热的轻重,目的在于掌握治疗的侧重。湿热之邪,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影响的两种致病因素。湿为阴邪,其性黏腻重浊,日久可以耗伤脏腑的阳气。

热为阳邪,其性燥烈,日久可以灼耗脏腑的阴液。前者损其功能,后者耗其实质。而湿与热又互相影响,湿郁则生热,热郁则生湿,湿热相助,热炽湿深,日益胶固。

由于湿与热的轻重程度不同,以及机体反应的差异,所以临床上可见有湿盛于热、热盛于湿、湿热并重之分。由于湿盛者并非无热,热盛者并非无湿,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在治疗上应当辨识湿热的轻重,掌握重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步,根据病因分析,明确施治的重点之后,又要根据湿热侵犯的部位以确定祛湿清解退黄的主要途径。

根据临床病象和病邪的轻重以及机体抗病能力的差异,从病位来分析,大致上可以归纳为:①湿热偏于中上焦;②湿热偏于中下二焦;③湿热弥漫三焦等。因为脾湿胃热,肝胆失于疏泄是发黄之本,所以这三种情况中焦首当其冲必然受累。因此,阳黄为病,黄疸、纳差、恶心、厌油、乏力困倦、苔腻是其基本证候。

辨识三焦病位的目的在于明确祛湿清热退黄的主要途径。古代虽有“治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说,李亚磊院长认为这仅仅是退黄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重视利小便,黄疸消退的比较快。但是除此之外还应当分辨湿热的主要病位。若偏于中上二焦者,除利湿外,尚应注意宜化畅中而散湿,以便从中上二焦化散;若偏于中下二焦者,则畅中通利,使之从小便或大便泄利;若弥漫三焦,则宣上畅中,通利三焦,使弥漫的湿热迅速退却。

第三步,综合病位与病因,湿热毒邪祛除净。

在阳黄的具体辨证论治过程中,先从病因上分辨湿热的轻重,进一步分清上中下三焦之病位,最后把病因分析与病位分析综合起来,才能制定出治黄的总则和治疗的重点,以及祛湿退黄的主要途径。

通过这三步的治疗,很多病人都取得了良好的预后效果。

有位张先生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一位忠实的中医拥护者,他一直都说,自己最信任的就是中医治疗,西医可以让人明明白白的死,但是中医能让我安安稳稳的活着。所以,在检查出来自己有黄疸型肝病的时候,他也没有使用西药,直接用中药医治,现在所有的指标都已经转阴,这是中医对他最好的回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