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Q》的主演任达华因为精神异常男子的行刺而导致该片延期上映,任达华当时手部的割伤严重,不仅牵动着很多观众的情绪,也让刚刚上映的《小Q》更显温情。
这部《小Q》与之前日本《导盲犬小Q》都是改编自日本的传记《再见了,可鲁》,故事从拉布拉多犬小Q出生开始讲起,在日版中,小Q感受到养父母任井家庭的温暖,又经过一年多艰苦的训练才正式成为“人类的眼睛”―――一名出色的导盲犬,十年如一日的陪伴是最感人的,小Q在12年零5天离开,它的一生是平淡而伟大的,也触动着观众的心灵。
内地版更凸显出小Q的善良,从出生开始,小Q那凸视镜般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它内心的活动,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没有采用画外音解说小Q的内心活动,如果能够强化出小Q的内心思想活动,可能会更加真挚动人。
两个版本中都提到了导盲犬的训练,幼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出生后送到志愿者家中寄养一年,主要目的是让导盲犬适应人类生活环境,建立信任意识,第二个阶段则是5个月的集中训练,所以内地版陈芷乔才会如此的不舍,因为每只导盲犬都有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所以必要的牺牲在所难免。最后才是和盲人的相处,这一阶段主要是熟悉使用者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让两者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伴侣”。
日版的小Q是为家庭美满的渡边先生服务的,渡边先生友善而可爱,他并没有非常抵触导盲犬的帮助,这种真实的力量让我们更有代入感,下雨天,儿子担心小Q生病,主动为它撑伞,天热了主动带它进屋。这些小细节体现出儿童的童真,也反映出渡边态度上的转变,他由强硬的态度逐渐软化,这种改变正是小Q带来的。
内地版的小Q没有像日版那般突出小Q训练时信心,而是更注重家庭温暖的传承,通过喜爱动物的陈芷乔的关心让小Q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可是这种温暖在成为导盲犬进入到李宝庭家庭时遇到了阻碍,两种不同情绪的转换情景不同,表达出的感情却同样真实。
日版的主人公渡边先生家庭和睦,他对于导盲犬的出现有些犹豫和彷徨,却并不是全然拒绝,在几次尝试之后,他从内心接纳了小Q,只是他的妻子对于导盲犬的出现有些反感情绪,于是渡边先生不得不充当起家庭成员与小Q之间的润滑剂,在平凡之中显示温情其实更令人绝望,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平凡之中,所以这种力量看似平常,却往往有摧枯拉朽的力量,看着看着眼泪不自觉地便会滑落。
内地版李宝庭的人物设定有其特殊性,作为首屈一指的美食评审,失去视力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很多人正常人在遇到疾病或事故导致残疾时,第一关必然都是心理方面的,普通人在遇到这种变故时恐怕也不会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一只狗身上,而形单影只的李宝庭更为特别的是他的工作需要一双“眼睛”,让小Q成为这只眼睛,他从内心中并不认可。
面对困难,任达华把李宝庭的消极表现地淋漓尽致,他浑浑噩噩,远离妹妹李宝儿与好友卢永安的关怀,他甚至想要自杀,这些做法无疑体现出他当时悲从心生的绝望,而小Q的及时加入带给观众一线生机,更彰显出人与狗之间特殊的情感纽带。
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日版中的渡边病情恶化非常突然,如果说他还有什么不舍,除了家人外恐怕就是一直陪伴他的小Q,在病床上,即使双眼没有视力,他也在向小Q挥手告别,小Q这时已经成为了他的家人,远远不仅仅是陪伴他的一双“眼睛”。
内地版则更强调分离和团聚,李宝庭离开时,本以为一个球能够转移它的注意力,可是小Q的智商并不低,它那段几分钟的长距离奔跑强化出它内心对于主人的依依不舍,这种真情可能对于养过狗的人来说更能体会,就像在首映场时小沈阳说的“这片很感人,看完之后更不敢养狗了”。
当瘸着腿的小Q终于见到李宝庭时,我非常动容,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更好地团聚,这样一切等待都更有价值,也让每位观众都喜笑颜开,要知道,李宝庭也在面临生离死别,数次手术的失败几乎让他失去信心,可是小Q在信念上一定给了他莫大的鼓励,让他化险为夷,从这点上来说,他们是真正的患难兄弟。
日版用小Q年迈时的“意外”来表示偶然中的必然,小Q的年迈与渡边先生的患病有某种意义上的相似,在病榻上,小Q闭上了双眼,它出生时的一幕如相片般一张张浮现,这个结局意犹未尽,强烈的留白更具味道。
而内地版则更加写实,因为导盲犬长时间的行走,所以它们患上髋关节炎的几率也会高于普通宠物,而其治疗方法在年迈时也难上加难,当联想到这么多年它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我相信没有人能够抵挡这温柔的一击。
中日版本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当小Q和主人的最后一次散步,只有短短的30米,渡边和李宝庭都说了一句话“好了,这样就够了”,然后温情地抚摸着小Q,这是对于导盲犬一生最好的评价,因为不舍所以更加珍惜每一次相聚,这让观众的情绪再次被无声拉扯,那句“这样就够了”可以算作对小Q一生最好的概括了。
两个版本都从小Q活泼可爱的小时候展示到它离我们而去,其实,如何让它们安度晚年同样考验人类的智慧,这体现的是人类的善良与爱心,对于小Q,陈芷乔不同意安乐死的做法,“因为它无法选择”,每位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都会从内心同意她的说法,小Q也有感受,如果可以决定,是否应该把权利留给它们呢?
还要说一下《小Q》的配乐,《我是你的眼》是萧煌奇作曲填词并演唱的一首歌,它曾经在当年风靡一时,尤其是了解到萧煌奇也是盲人的经历时会更有感受,当李宝庭和小Q在田间放肆地奔跑,歌声想起时,似乎小Q真的成为了李宝庭的眼睛,虽然这个过程有些曲折,但是结果却让每位观者动容,歌声流露出的正是影片所要表达的“人要对导盲犬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关怀”。
最后,还要呼吁一下,导盲犬确实能够帮助到很多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也希望更多朋友可以接纳导盲犬,不要抵制、厌恶那些进入公共场所的小Q们,为它们创造出更加温馨美好的社会环境,它们在用一生服务人民,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献出一点爱心,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