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是由三国经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公元魏220-公元589年)共三百六十余年的分裂之后,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间战争频繁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高潮期,也是重新统一的、繁荣富强的中华大帝国时期。
六朝时期 玉龙凤形佩 江苏南京邓符山三号墓出土
一、魏晋时期的社会环境对玉器的影响
玉器制作因种种条件的制约,由两汉的高峰衰落下来,因此,在魏晋时期,出现了玉器数量少、制作工艺不精、品种不齐、新品缺乏出现的发展低潮现象。
此时期的考古发掘遗址主要有:江苏的南京尧化门、幕府山、邓府山、富贵山、童家山、郭家山、象山、光华门石门坎、板桥石闸湖、镇江丹徒、句容、高淳;陕西的西安水寨、王郭村,咸阳;湖南安乡;河南的洛阳涧西、十六工区;贵州平坝马场,山西的太原王郭村、寿阳贾家庄村;湖南安乡;江西南昌京山;湖北的宜昌市一中、汉阳蔡甸;河北吴桥;辽宁北票西关营子等。
在这一社会条件培育下,玉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六朝时期 玉马头饰 江苏南京光华门外六朝墓出土
二、玉器的种类和器形
由重气韵的的现实主义玉器艺术走上重神似、重体量的现实主义玉器艺术的时代。
隋朝天子服用革带玉钩能;唐朝文武官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
妇人服饰华贵,喜欢佩戴玉质首饰。
五代十国玉器的应用在晚唐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和损益。
六朝时期 玉蝉 江苏南京光华门外六朝墓中出土
所见此期玉器有飞天、带板、佩、璜、环、带扣、簪、镯、戒指、人物、独况、鹿、猪、寿带、风、蚕、杯、洗以及衰册、步摇等等。
三、玉材与玉色的特点
玉器材质有玉石、水晶、玛瑙、琥珀、滑石、绿松石、青金石等。
玉料中有青玉,青白玉,质色纯润的白玉少见。
滑石品类增多,盖以补充于料之不足。
魏晋 螭龙纹饰佩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四、玉器的造型与纹饰特点
魏晋南北朝玉器的器物造型主要有几何形和动物形。
几何形造型有壁、环、管等,动物形造型有龙纹佩、螭纹佩、蝉等。
其纹饰主要有龙纹、凤纹、端纹,云纹,谷纹,乳丁纹、羽人纹熊纹等。
魏晋 玉兽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五、魏晋时期玉器工艺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工艺基本上沿袭汉代的风格, 但已逐渐衰减,大多做工简略朴素,精工者较少。
这时期玉器制作工艺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片雕、镂雕和圆雕三种。
魏晋 玉龙形佩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六、魏晋时期的玉器种类
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见到的出土玉器及传世佳器都不多,就目前所见而言,大致可分为葬玉、装饰品和日用器具三种。
此外,在考古出土的玉器中,还有少量的佛教题材玉器造型出现。
西晋 玉带钩 湖北省汉阳蔡甸一号墓出土
七、魏晋时期玉器文化衰落背景的社会现状分析
汉代末年权佞当道,民不聊生,于是曾经统一的国家便又开始走向分裂了。
经过长期混战,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出现。
这段历史几乎是中国文人墨家演绎最多的一个题材,极尽所能,写其风云变幻之态。
魏蜀吴三家争霸,最后却让司马氏渔翁得利,短暂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西晋。
但这种统一却走向了更大的分裂,出现了近三百年的先为东晋十六国,后为南北朝的对峙,小国纷立,朝代如变魔术般更替着。
东晋 玉螭虎钮印 江苏南京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
这就是汉灭以后魏晋南北朝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与春秋战国时期一样,魏晋南北朝也是一个战乱纷繁的动荡年代。
但这时期玉器的发展却没有像春秋战国那样辉煌,反而跌倒了低谷。
战乱的年代,经济萧条,不允许人们再像以往那样进行厚葬。
三国魏文帝时,朝廷明令禁止厚葬,金缕玉衣变成了历史名词。
其实禁止厚葬应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墓穴丰富的宝藏常常引人窥视,造成盗墓成风。
那些厚葬的王公们不但没能成仙得道,反而在死后仍得不到安宁,他们的财产被盗,尸体也常常是无法保全。
这令那些曾经打算厚葬的活着的人们望而却步。
战争的连绵不断,使得交通受阻,玉材的来源减少。
通过考古发掘出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少得可怜,还有很多是用石头来代替的。
东晋 玉双螭纹佩 江苏南京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
八、佛教文化的兴起和石雕艺术的替代作用
苦难深重的人们不会再有心思用玉来装点自己,他们需要的是从现实折磨中解脱出来。
佛教文化的传入,正好给了他们这样一个精神的载体。
为此有关佛教的艺术品大量涌现,雕玉的工匠们这时也转而去雕刻石佛像了,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便是在这时期开始兴建的。
平常的老百姓没有物质条件来购买玉器,那些富庶的土大夫、贵族们对于玉的态度也改变了。
他们不再遵循什么“君子比德于玉”的礼制,玄凤大盛,上层阶级更加崇拜虚无与放达,礼教成为了空谈。
儒道两家所赋予予的道德内涵和神秘气质都在渐渐消去。
用玉礼制的废除,使得玉又失去了一项功用,成为了艺术品的它们更是可有可无。
更有甚者,这时期食玉成风,有人以为食玉可以成仙,本来就不多的玉材就这样被他们自白地浪费了一 大部分。
看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不论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不在玉器发展这一方面。
西晋 玉彘 江苏南京中华门石开湖西晋墓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