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1到100”的距离,山东这个市场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在科技领域,从0到1,代表着研发突破;从1到100,代表着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如何缩短“从1到100”间距离?在山东科技大市场,有着更为生动直接的答案。

从停在“书架”转为放在“货架”,科技成果在山东科技大市场的助力下迈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奔向大市场。自今年5月试运行以来,山东科技大市场挂牌交易成果1000余项,预计今年市场交易额超过10亿元。

科技成果放在“货架”

市场,顾名思义,解决的是卖与买、供与需的问题。

在山东科技大市场,集聚的是各类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展厅内的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供给端、需求端、服务成效的实时数据,累计挂牌数量、银行授信额度、累计服务企业等服务成效变化情况清晰明了。

一个个数字背后,一头连接着高校科研院所,另一头连接着企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往往缺少一座桥梁。

“高校成果企业看不懂、企业需求高校摸不准,两者的对接不在一个话语体系上,这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难题。山东科技大市场干的事,就是一手抓需求征集,一手抓对接服务。”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介绍,在山东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可以快速精准对接,其供给方是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团队产出的科研成果,需求方则是企业和创投、风投机构。

科技成果在山东科技大市场不只是简单的陈列。面向省内外高校院所征集科技成果,大市场对其进行建模评星定级、交易数据评估定价,再通过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智能推介系统精准匹配领域企业,对企业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和入库管理。

企业“张榜”,高校“揭榜”,这也就意味着,更多止步于1的科技成果,有了到10,甚至到100的可能。

在一次次的科技成果对接中,山东科技大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前期我们主动引导教育厅、知识产权局等单位到我们大市场来,我们的服务有了成效后,不少高校慕名而来。”山东科技大市场负责人崔文静介绍,目前,山东科技大市场已与省内外100多所高校院所、497个科研平台签约合作,汇聚高校院所技术成果86876项,企业需求11388项。

说出企业听得懂的话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且漫长的工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有诸多环节需要突破。

面对“沉睡”的科技成果和“等米下锅”的企业,山东科技大市场中技术经理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帮助解决科技成果“不会转”的难题。

“直白地说,技术经理人就是辅助科研人员能够说出企业方听得懂的话。”崔文琪表示,科学家和企业家、经济学家的关注点和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一方面,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往往存在技术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方更关心投入产出比、回报率、市场优势等现实情况,面对供需双方面对沟通不畅、技术不匹配等问题,单靠他们自己无法解决。

技术经理人则是打破两者之间信息差的最好人选。技术经理人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对接高校院所,通过专业知识寻找解决方案供企业选择,并且匹配相关创新资源,帮助企业快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中,最需要的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高水平的技术经理人真是一人难求。”崔文琪介绍,科技成果转化从信息发掘、项目立项、市场调研,再到合作洽谈、签订协议、项目实施,是一个整体的项目管理过程。技术经理人往往是团队工作,包括知识产权与技术评估团队、技术许可与谈判团队、投资和发展团队等。

建立科技中介机构或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科技大市场已培养技术经理人3000余人,汇聚技术经理人6294人,成立山东省技术经纪服务联盟,整合全省技术经理人力量为成果转化提供人才保障。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从最初成立的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到如今建设的山东科技大市场,围绕线下实体市场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已建设科技要素“大超市”,有一套成熟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我们之前在做类似的工作,但多以科技成果的拍卖交易为主。”崔文静介绍,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从2018年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交易服务平台的作用。之前科技成果多以拍卖交易为主,规模和体量有限,部分功能也有欠缺,“搭建了科技大市场的平台,我们现在除了助力成果成交、引进人才,还能发挥金融赋能、展示交流、政策服务等作用。”

山东科技大市场内,按照“源头—对接—转化—支撑—产业”的逻辑布置规划了七个业态服务区,构建了以产业化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科技大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的连接器、配置器、转换器和翻译器。”崔文静说,技术交易是所有交易里面最难的交易之一,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定价有一定的难度,技术创新的过程当中可能需要大量的投入,产出的社会市场效应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现在提供全链条的服务,除了像从评估定价开始就进行技术交易的服务,到后期项目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技术评价和诊断服务,我们也可以提供。”

受前期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影响,企业大多面临融资门槛高问题。山东科技大市场开发了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以“科技增信”的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解决科技型企业“无担保、无抵押”融资难问题。另外,山东建成省级的概念验证中心6家、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示范基地40家。依托大市场集聚的项目,都可以获得省级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服务。

也就是说,在山东科技大市场,买成果的、卖成果的、经理人、中介、创投风投、中试的、融资的、担保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各类服务在这个“大超市”中都能实现。

得益于全过程支撑服务,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机院、农药院、种质资源所18项专利技术实施了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在委托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后,作价入股成立新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开昌介绍,“目前公司运转良好,这对从根本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慢、转化形式单一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案。”

来源:大众新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