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朋友圈被路阳导演新作《刺杀小说家》的海报刷了屏。提到路阳导演,其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当属《绣春刀》系列,最近重温了这两部作品,看着电影里威风凛凛的锦衣卫,就想跟大家聊聊这个神秘的群体。
以锦衣卫为主角的武侠影视作品,《绣春刀》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部,但是讲锦衣卫的无力感,《绣春刀》是独特的。天启末年的大明早已日薄西山,“明之亡,亡于天启”是史学界的看法,锦衣卫的人未必知道大明要亡,但身在漩涡之中,他们还是能感受到一些变化。
就在沈炼、卢剑星等人追杀魏忠贤的时候,陕西一个名叫王二的农民杀官造反,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此后农民起义一波接着一波,直到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的歪脖树上,而锦衣卫土崩瓦解,做了帝国的陪葬。沈炼他们无力控制自己的命运,在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面前,小人物的力量总是微不足道的。
朝廷心腹:上管谋反,下掏阴沟
随便抓人无法无天,招摇过市横冲直撞,这是影视作品中锦衣卫带给观众的错觉。锦衣卫的诏狱,是天字第一号监狱,能来到这里的都不是等闲之辈,除非真的上头有吩咐要往死里整,否则锦衣卫根本不敢得罪进诏狱的人。
虽然进了诏狱的人都是落架凤凰,最后也许难逃一死,但保不齐他的门生故旧为了出气而找锦衣卫的麻烦。皇上的谕旨他们无法更改,但捏死几个狱卒还是手到擒来。刀切豆腐两面光,从事情报工作的锦衣卫中人早已熟谙此道。
说起这样的人情世故,《绣春刀》里的沈炼、靳一川或许还差些道行,但是三兄弟里的老大卢剑星显然是合格的。锦衣卫和大明别的地方没什么不同,钻营媚上,贪腐成风,卢剑星机关算尽也只是为了向上升官发财,至于别的心思,早就没了。他不像《绣春刀Ⅱ:修罗战场》里的陆文昭,琢磨着换个活法,能升职就谢天谢地了。
锦衣卫的存在其实特别有意思,作为皇家仪仗队,锦衣卫上达天子,直接作为皇家威严存在。而他们又负责侦缉、搜集情报,不可避免接触贩夫走卒、江湖侠客。朝堂之上,锦衣卫被看做权力手中的刀,让砍谁就砍谁,江湖之中,锦衣卫被视为朝廷鹰犬,都是些没有骨气的人,正经的江湖大侠,哪有去锦衣卫的,何况锦衣卫之上,还有个东厂。
有明一代,厂卫制度的设立是一大“创新”。明太祖洪武十三年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明宪宗成化十三年设西厂,明武宗正德初年设内行厂,后两个机构,没几年就撤销了,只有东厂和锦衣卫,贯穿了从设立到大明灭亡的全过程。
东厂从设立之初就压锦衣卫一头,除了少数时间锦衣卫占上风之外,基本都是跟着东厂的指挥棒走。东厂的头目都是宫里的太监,皇上身边的人,可设立之初下边办事的人基本都是锦衣卫调来的。锦衣卫和东厂有着扯不断的联系,所以《绣春刀》里东厂的赵靖忠吩咐锦衣卫兄弟三人追杀魏忠贤,倒也符合规制。
不过讽刺的是,这帮东厂的公公们,居然是以岳飞为偶像的,在东厂供奉岳飞,还挂着“流芳百世”的大牌子。但是锦衣卫的职责可不光是听东厂吩咐抓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体系,上到镇压造反,下到京城治安,都在锦衣卫的管辖范畴,甚至连保持京师街道整洁,清理阴沟一类的工作,也归锦衣卫负责。“凡京师内外修理街道、沟渠,本卫指挥一员奉旨专管”,“令京城”那些在《绣春刀》里被镜头一扫而过的阴沟,没准儿就是沈炼带人清理的。
边事肱骨:抗击满清也对付日本
锦衣卫不光是对内担负职责,即使对外也依然活跃。《绣春刀Ⅱ:修罗战场》里提到了萨尔浒之战,时间线往前推二十多年,正是“万历三大征”之一的万历朝鲜战争。
在这场中国帮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锦衣卫随军入朝作战,活跃在抗击日军的第一线。锦衣卫不仅在朝鲜活跃,甚至还直接派人前往日本探查军情,当时的东亚范围内,锦衣卫的情报覆盖达到了最大范围,在那个没有克格勃、CIA的年代里,锦衣卫就走出了国门,着实不易。
不过在针对满清的情报工作方面,锦衣卫就没有太多值得一提的事迹了,当年活跃在朝鲜和日本的锦衣卫锐气早已消磨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互相推诿和敷衍了事。萨尔浒之战开始前,辽东经略杨镐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兵分四路,锦衣卫也没能提供有用的情报,于是四路明军先后失败,损失数万大军。
《绣春刀Ⅱ:修罗战场》里的陆文昭正是经历了萨尔浒的惨败,从尸山血海中生还之后才决定换个活法。“若想不死在这修罗战场上,咱得换一种活法!”,于是他走上了一条拼命向上爬的路,往昔作为军人的血性,最终退化到了为讨好九千岁魏忠贤可以跳到水里抓鱼。
萨尔浒之战没多久,努尔哈赤就夺去了辽东的开元、铁岭,此后在山海关外,明朝再也没有发起过如此规模的主动进攻。这一仗输的是国运,散的是人心。
繁华谢幕: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644年的“甲申之变”,以崇祯的死宣告了明朝的覆灭。而锦衣卫并没有随之而亡,李自成短暂占领北京之后又迅速离开了,当满清入关之后,全盘接收了明朝的一切,包括锦衣卫,可惜好景不长,当满清站稳脚跟之后,锦衣卫被改称为銮仪卫。
没过多久,顺治皇帝一纸谕旨革去了銮仪卫的搜查和抓捕权力,至此,昔日的锦衣卫彻底变成了皇家仪仗队,不能抓人的锦衣卫,连没牙的老虎都算不上。在銮仪卫里,走出了日后权倾天下的和珅和中堂,也算是锦衣卫在清朝的一点回响。直到清朝灭亡,銮仪卫才彻底消失在历史当中。
崇祯死后,作为明朝的延续,在南方又有了南明政权,南明前后四帝一监国,重建了锦衣卫系统。不过这个时候的锦衣卫早已不是当年的威风八面,无休止的战争和满清的大兵压境,使得锦衣卫只能跟着皇帝四处流窜,最后一直跟着永历皇帝逃亡缅甸。
在缅甸,锦衣卫创了一个记录,其指挥使马吉翔被任命为内阁大学士,锦衣卫入阁在有明一代,仅此一例。不过随着马吉翔在“咒水之难”中被杀,大明最后的锦衣卫被消灭在了缅甸。一年后,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在昆明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朱明支脉政权被“斩草除根”。
从此,世间再无绣春刀。
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