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正月初一)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当元旦凌晨子时,清帝在养心殿明窗,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把屠苏酒注入杯内,亲燃蜡烛,提起毛笔,书写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是故宫金器,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此杯共有4只,其中2只金质,1只铜鎏金,造办于乾隆初年,另外1只金质造办于嘉庆初年。
乾隆四年,大清内务府造办处成立专门的“造宝小组”,乾隆皇帝亲自挂帅,在全国3000能工巧匠中逐一挑选80名,开始一次有史以来最隆重的大吉宝物制作工程。制作金瓯永固杯是大清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造宝计划。其制作时间之长、工序之繁、艺技之精、动用人工之广,帝王重视程度之高,在中国造宝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
据记载,乾隆皇帝对“金瓯永固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要领用内库的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细地画图样呈览,经皇帝过目批准后才能承做。制作过程中又再三修改,直至皇帝十分满意方可。
清代“内务府活计档”中记载得非常详细:在乾隆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皇帝下令内务府制作一个名为“金瓯永固”的金杯,要求做之前先画样呈览。画工画完图样后,经皇帝首肯,还得到了杯足的做法、杯身的工艺和镌刻的字样的具体批示。不过,在做的过程中,乾隆皇帝又下令要把金瓯永固杯“往细里做”,可能是觉得之前的工艺还不够精致。做完的金杯经乾隆皇帝过目后,他又决定再做两件,而且还具体要求杯耳的夔龙上各安一颗大珍珠,杯的两面再各安五颗珍珠,中间一颗还要大些,花头要圆的等等方面,指示详尽到如此地步。乾隆六十二年十月的时候,因为旧有的“金瓯永固杯”有伤损,所以就按原来的重做了一个。据记载,金瓯永固杯制作成功后,所有参与“造宝计划”的人封官晋爵,监制者官封六品,工人官封九品。
“金瓯永固杯”对于我们收藏爱好者有哪些吉祥寓意呢?现在,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它的各个细节及工艺特点。
杯口回纹,正面镌有“金瓯永固”,寓意江山永固。据说当年很多达官贵族、民间富商,都偷偷仿做这尊大吉宝物,想借帝王传家之宝,沾皇家福气,保家业长存。
在杯口两侧,双立夔龙耳,夔龙奔腾,给拥有者带来生气,生意事业蒸蒸日上。夔龙头顶宝相花,并嵌珍珠一颗,预示主人当头有彩,对生意、企业,预兆开业就有个好彩头。
杯底是象鼻三足鼎,象鼻内翻,与象牙合力,支撑整个杯鼎,即可保家业太平、人丁兴旺,正因为这座大吉宝物的象鼻独特造型,以至于皇宫民间盛传出“太平有象”说法。收藏在家,可保住宅太平,聚敛吉祥气场,保家业气根稳固。
杯身錾刻的一些大小不一的缠枝图案叫做宝相花,是以莲花牡丹等花为本体素材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一种吉祥图案,含“宝”“仙”之气,装饰效果富丽堂皇。寓意:一年365天,日日吉祥,天天有彩。
珍珠,也称作“真珠”,是金银饰品和首饰的主要镶嵌物。珍珠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的气质,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
红宝石在我国古代称之为“红刺”或“照殿红”。象征吉祥,并能保护拥有者的封号和财富,被尊为“宝石之王”。
被誉为“聪明之石”,是忠诚和德高望重的象征。其沉稳而高雅的色调被现代人赋予慈祥、诚实、宽容和高尚的内涵。
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被称为「碧霞希」、「碎邪金」等。它的谐音为“避邪”,故有吉祥寓意。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镶嵌时,要求镶好、镶平、镶俏,同是一块宝石安放的角度不同,就会影响其外观的俏丽与否,直接导致在价格上的悬殊。
今天重点介绍的是北京故宫的金瓯永固杯,杯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用八成金制成。此杯造于乾隆六十二年,技艺更加精湛,手法更为细腻。杯为圆形口,口边錾有回纹。杯口边錾刻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通体錾刻缠枝宝相花纹,其上镶嵌数十颗硕大珍珠,红、蓝宝石和粉色碧玺。杯两侧为双立夔耳,夔龙头各嵌珍珠一颗;底部是三象首为足,外形呈鼎式。金瓯,即金制的小盒,珍贵而坚实。古人往往用金瓯喻国土的完整、国家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