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毓秀升明华——中国隋唐五代刺绣

装饰技艺益精良

隋唐和五代前后三百多年的历史跨度(公元581年~公元960年)给予了中华刺绣继往开来的发展。此时的辫子绣法已不再占主导地位,考察国内外唐代刺绣,我们发现了钉珠绣、扣绣、盘金、平金绣、戗针绣等新式针法技巧(图1-2-1-1,图1-2-1-2),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此时的绣线材料范围还有所扩大,譬如金银线的使用。随着刺绣日用品技术水平的日益精良,唐代绘画和宗教也在刺绣艺术中施加影响,颇具写实意味的佛像、缠枝花、花卉、鸟禽等纹饰的突出表现,为日后刺绣逐步形成纯欣赏和日用品两大绣类双轨同行奏响了乐章。

null

null

平绣从此入殿堂

上承南北朝时期的风尚,隋唐五代的绣经、绣佛画等宗教类刺绣广泛兴起,刺激了刺绣工艺的大进步。发现于敦煌千佛洞,取材于唐时期壁画的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现藏大英博物馆,高224CM,宽164CM),就是一幅最具代表的优秀唐代佛画绣,该刺绣就是以此佛教题材施绣而成,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右侍立迦叶、阿难与二菩萨,释迦立于山石前,头顶华盖,左右上方各有乘驾祥云的二飞天,脚下左右两狮子和五位男女供养人,气氛祥和肃穆。这幅精彩的绣品大部分仍沿用了前朝的辫子针绣法(图1-2-1-4),但观此绣中少量的平绣接针法的出现,辫绣针巧技艺的运用已不能满足艺术创作的需要,新的针巧技法拉开了刺绣从日用品向观赏艺术性发展的帷幕。

null

再看敦煌发现的深黄绫刺绣鸳鸯牡丹纹香囊(图1-2-1-6局部),现藏大英博物馆。这幅刺绣作品使用了不同于前代的新颖绣法,唐草花用平针退晕的针法绣制,花叶轮廓线条用钉线法绣成,是较辫子针更富变化更能生动表现物象的技巧,造型更为写实而富有美感,贴近具象而远离夸张,颠覆了唐以前图案的形制模式,为以后宋代刺绣写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null

这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刺绣还有敦煌发现的刺绣弘忍像(现藏大英博物馆),敦煌发现的百衲袈裟(现藏大英博物馆)(图1-2-1-7),黄罗刺绣花卉纹残片(现藏大英博物馆)(图1-2-1-9),绿地幡头牡丹蝴蝶纹刺绣(现藏日本正仓院)(图1-2-1-10),敦煌发现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的鹿、牡丹、飞鸟花纹残片(图1-2-1-11),以及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唐代花树孔雀刺绣等(图1-2-1-12)。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1957年苏州虎丘云严寺发现紫绛绢刺绣宝相睡莲经帙残片(图1-2-1-13),五代,残长34.7CM,宽15CM,现藏苏州博物馆。这是经帙的中心主体部分,基本用金黄色线绣成,配和紫绛色地,和谐淡雅。睡莲花瓣用散套,莲叶用集套,因较为写实,也符合国画特点,丝理便顺应画理汇向叶心,茎蔓和大叶缘用接针勾勒。此片虽残,却是一副承接唐宋大时代的重要绣作。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