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城古迹——尚氏家族墓(尚王陵)

在海城市八里镇小新村南侧有一片气势恢宏的陵园,海城人都知道,这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及其后人的墓地,“尚王”指的就是这位平南王。

尚可喜画像,尚氏家传,现藏于鞍山市博物馆。而这位历史人物的千秋功过这里就不评说了。

如今的尚王陵以“尚氏家族墓”的名字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陵园坐东朝西,或许有面向北京的意思吧。

康熙御赐神道碑,上书“皇清平南亲王谥敬尚公讳可喜神道”,汉白玉质,赑屃驼碑,水盘已不存。碑后的门楼为近年修建。

第一进院落中央为御碑亭,碑亭为近年修建,内有康熙御制碑一块,破损严重。

御制碑破损严重

碑亭墙壁上镶嵌的御制碑文。

碑亭两侧厢房为尚可喜纪念馆。

碑亭东侧为享殿,同样为近年所建,殿内供奉以传世画像为蓝本制作的尚可喜塑像一尊。

享殿后侧有一砖砌牌楼,牌楼后山坡上为宝顶,也就是尚可喜的坟墓。

宝顶

在第一进院落的东北角,有一小型碑林,陈列着附近出土的清代尚氏后裔的墓碑数十块,其中有,雍正年间一块、乾隆年间一块、道光九年墓碑21块(含4块残碑)、光绪年间3块、伪满康德六年3块、康德七年4块(含1块残碑),另有崇德5年(1640年)尚可喜出资修建三圣庙的碑记一块及残破赑屃2件和蟠龙碑首3件。

碑林现状

三圣庙碑记

陵园门外的拴马桩和上马石及石门墩

此外陵园各处散落分布有许多建筑构件,包括拴马桩、上马石、条石等,皆为汉白玉材质,属于较高等级的建筑材料,且与两块御制碑为同样材质,应为清初修建园寝时的建筑材料。在园内海曼地面中有多处青砖带有白色石灰,应为旧时房屋的建筑材料,说明尚可喜墓作为一座亲王园寝,还是具有一定规模的。

汉白玉条石

台阶上的汉白玉条石

带有白色石灰的青砖,古代无水泥,用石灰为粘合剂,故此砖为古代建筑构件,推断为原尚可喜园寝建筑构件。

石狮

本地风俗,墓地要立后土祠,图中三块后土祠石雕应为尚氏家族墓地设施

后土祠

陵园内发现的青石雕屋顶,应为一座小庙的构件。

散落在陵园一进院落东北角的建筑构件,图片中有残墙一段,墙南侧有新修坟墓数座,这无疑位于建设控制地带之内,甚至涉及到保护范围,所以其合法性有待商榷。

尚氏家族墓以尚可喜园寝为主体,包含了清代尚氏后裔的多处墓葬,但在近代战乱的特殊历史时期屡遭破坏,地面遗迹仅存数十块石碑,其余建筑皆为近年重修,资金来源多为海城本地及分居各地的尚氏后人,这也为家族墓葬类文物的保护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尚氏家族作为海城较有影响力的家族,在海城历史上甚至有清一代的历史上都发挥了一定作用,而今的尚氏家族墓,作为海城历史文化的见证和地区特色遗迹,对传承历史文化、增强地区凝聚力,发展地区文化乃至历史文化特色旅游都有着一定意义。

从陵园远望海城市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