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是一个专制的社会,封建统治者非常注重自己的绝对权威,常常要求属下对自己绝对服从。当他们的权威受到属下否定时,除非在政治需要的情况下,会采取宽容的态度,否则,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制裁,甚至不惜剥夺对方的生命,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尊严,这是曹操诛杀华佗的真正原因。
官渡一战之后,曹操平定了北方,成为当时的实际统治者,朝中的大臣劝他进封为魏王。这使曹操的自尊心权力欲得到了极大满足。他和多数封建统治者一样,在自己位高权重的时候,就想在各个方面来突出自己的威严。虽说曹操效仿周文王没有称帝,但在他的内心,自己就是皇帝,下属就是臣子,他的号令、他的意见就是铁律,下属必须无条件执行,否则必须严惩。正因如此,他的属下绝大多数对他是尽心尽力、尽忠尽勇,久而久之,他的实际地位远远超过了汉献帝。
华佗从小饱读经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作为一名医生,他身怀济世救民的理想。在曹操成为实际统治者之后,就驾空了汉献帝,华佗自然就会有不愿与曹操为伍的想法,在曹操“使佗专视”情况下,他就以“妻病”为由,返回家乡。即使是曹操多次下诏催促,华佗仍不理会。因此,华佗违抗了曹操的命令,欺骗了曹操,使曹操的政治权威受到了否定,使曹操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对于曹操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华佗犯了“不从征召罪”和“大不敬罪”,即便是苟彧以“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来为华佗求情,但曹操还是依据汉律处死了华佗。
其实,华佗当时在曹操眼里已经成了“无用”之人,也是一个原因。曹操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在曹操的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种实用主义精神。曹操有矛盾的双重性格,他有时嗜杀成性,有时又悲天悯人;他既宽容仁让,又睚眦必报。他为报父仇,征伐陶谦,死者数万;为保全自己,杀掉了吕伯奢全家。同时他又对百姓极其体恤,他能够宽容写檄文辱骂他的陈琳,又容不下对其立过汗马功劳的荀氏叔侄。这看似矛盾的性格事实上很好解释,其实曹操做事的一个准则就是实用。一个简单的法则就是对我有用则留,无用则诛。
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他可以不计前嫌,重用有杀子之仇的张绣,将反复无常的张鲁一家封为列侯。当他认为一个人危及自己的利益,又对自己没有“使用价值”的时候,便毫不留情,他处死了边让、袁忠、杨修、孔融等,逼死荀彧、荀攸。但他在杀死杨修之后又带着重礼去探望其父杨彪;逼死荀彧、荀攸之后又下令褒奖他们,厚待他们的后人。这些行为也只不过是出于大局和政治的需要。
对于华佗也是如此,在曹操看来,华佗不愿意给自己“专视”,返乡不归,有能力治好又不治好自己的病,让自己饱受病痛的折磨。华佗触犯了自己的权威,即便是华佗对天下的百姓有用,但对自己已是“无用”的人,曹操认为便没有留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