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汝阳刘传承两千年经典 中国毛笔文化的“活化石”
汝阳刘毛笔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毛笔文化的“活化石”,为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秦朝蒙恬将军研制而成后,世代相传,制笔历史已有两千二百余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爱用汝阳刘毛笔,挥洒之间,觉此笔洒脱流畅,婉转自如,书写《黄庭经》后连称"妙笔、妙笔"。汝阳刘毛笔故有"羲之妙笔"之说,汝阳刘也因此得名"妙笔之乡"。
汝阳刘毛笔的制作主要表现在笔头的用毛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各类毛笔的制作都须经过选料、除脂、配料、挂绳等工序。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制作毛笔头的主要原料,通常分为狼毫、羊毫、紫毫、石獾等。汝阳刘传统工艺制笔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对"三义""四德"的追求。"三义"是指笔要达到"精、纯、美"。"精"指百余道工序的操作都一丝不苟;"纯"指选材料严格细腻;"美"指笔头形、色及与之相配的笔杆、刻字、装潢等高度完美统一。"四德"为"尖、齐、圆、健"。所谓"尖",是指笔锋尖如锥状不开叉,利于点撇钩捺;"齐"是指笔毛垂直整齐,散开后顶端平齐划一,使吸墨饱满,吐墨均匀;"圆"是指笔头浑圆匀称,不凹不凸,使书写婉转自如;"健"是指笔毛健挺,书写时收放自如,富有弹性,收笔后笔头恢复锥状如初,且笔毛经久耐用。
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文房上等精品。自明代传入皇官,成为明清两代的官廷贡品。项城历史文化名人书法家麻坦、《千字文》作者周兴嗣、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著名爱国者一代艺苑宋师张伯驹及其夫人大画家潘素等,汝阳刘毛笔都曾伴随他们成就辉煌人生。建国以后,汝阳刘毛笔有了新的发展。该公司汲取全国名笔之长,在传统制笔工艺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研制出了莲蓬斗、纯紫尖等多个新品种,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毛笔生产企业。
近年来,公司积极落实工信部【关于促进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实施“三品”战略,积极挖掘用户需求,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等方面加强创新,开展个性化定制。其中,紫尖小楷毛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中小学生专用毛笔、隶书专用毛笔、行草专用毛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龙笔、福笔、小叶紫檀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多头组合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公司起草的紫尖小楷毛笔生产标准通过了河南省地方标准,成为毛笔行业中首个起草制订地方标准的企业。同时,公司按照教育部《书法进课堂实施纲要》文件要求,积极开发中小学书法用笔,使汝阳刘毛笔走进中小学校课堂,逐步在全省推广普及。为保证学生用笔,公司采取“公司+基地+专业生产户”的模式,对资源进行整合,把制笔的散户吸纳到公司,统一品牌、质量、销售、标准、价格,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到现在的“集团冲锋”,走上了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面对未来,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发更多既体现传统特点,又融入时尚装饰、收藏鉴赏等现代理念和功能的产品,在毛笔的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使用价值和纪念价值上下功夫,提高产品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多用途的生产、销售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汝阳刘毛笔产业,努力打造成为一张具有地域特征的金质文化名片。(来源:老号匠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