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仅存不到3000人
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语言
以游牧和狩猎为生
坐拥“最美”的山川,享有“最甜”的河流
他们
是图瓦人
有人称他们是“流浪在新疆深处的原始部落”,也有人称他们是“正在被人们遗忘的民族”。由于图瓦人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有关他们的历史和他们祖先的信息都只世世代代留在他们心里,一辈一辈地传递着,这也让“图瓦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图瓦人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和中国,而喀纳斯景区是图瓦人在中国的唯一聚集地,分布在喀纳斯村、禾木村和白哈巴村内,在这里默默生活了数百年。关于图瓦人的来历,各路学者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他们的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图瓦人的许多历史无从考究,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史料为我们揭开这个谜团。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图瓦人也不例外,他们居住在“神仙居所”,深受大自然的馈赠,也同样感恩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热爱山水的图瓦人,在禾木,沿禾木河而居,在白哈巴,傍哈巴河而栖,在喀纳斯,也依靠着喀纳斯湖生活。走到这些地方,除了山清水秀的优美风景外,最独特的应该是这里一栋栋小房子——木楞屋。
最传统的木楞屋,没有一个钉子,也不用地基,就地取材,挑选最笔直、最坚硬的松树作为搭建房屋的材料。每层木头中都会填满厚实的干苔藓,紧紧粘合上下两层的木头,不仅防风粘合,而且吸潮保温。由于喀纳斯冬季漫长,雨雪丰沛,为避免积雪压塌房屋,木楞屋的房顶采用尖顶三角形的结构,积雪便会顺着斜坡滑下来。
图瓦人的生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受到了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影响。饮食方面,图瓦人以奶制品、肉类和面粉为主,心灵手巧的妇女将鲜奶制作成奶疙瘩、酥油、奶豆腐等等产品、制作奶酒,也会采摘山林里的花球果、野草莓和野枸杞等野果制作果酱,配合烤馕一起吃,别提多美味了。
从前的图瓦人将马和鱼视为神圣的动物,而狗是图瓦人最忠诚的伙伴,因此不食用它们,但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如今图瓦人的饮食习惯也有所改变。
喀纳斯村、白哈巴村、禾木村
世世代代居住着图瓦人
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这里看遍山水,揽尽芳华
也许你可以来看看
不只是看看风景
还可以听听图瓦人的故事
文、版| 锅锅
图| 马新元、钱琛
监审| 安娜
泰旅集团·喀旅股份营销中心
(备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