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堪(1943-2023)
2023年1月4日,文史学者、辞书编纂专家、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审徐文堪逝世,享年80岁。徐文堪1943年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77年起参加《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为《汉语大词典》第一版、第二版编委,《辞海》第七版编委,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兼职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美国亚洲学会(AAS)会员。著有《吐火罗人起源研究》《外来语古今谈》等,译作有《中亚文明史》(第二卷,合译)、《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合译)等。徐文堪先生长期从事语文辞书、社科人文图书的编纂出版工作,致力于国际汉学、中西交流、语言学、人类学等的研究和介绍,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交流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穆鸿利(1935-2023)
2023年1月4日,辽金史家、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穆鸿利于长春逝世,享年88岁。穆鸿利为满族,笔名泓历,辽宁辽阳人,196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金启孮。曾担任中国辽金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女真史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顾问等。穆鸿利在辽宋夏金元史、北方民族史以及女真满学领域学术成果丰硕,主要学术著作有:《跋涉集》4卷(《松漠集》《河朔集》《海青集》《鸿鹄集》),主编或编著《辽宋夏金元史》《松辽文化》《中华历史通鉴》《中华文明史》《中华思想宝库》《中国北方各族人物传》《女真文导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系列之一)等近20部,论文180余篇。
崔曙庭(1926-2023)
2023年1月5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教授崔曙庭在武汉逝世,享年97岁。崔曙庭,湖南宁乡人,1926年4月生。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选和文献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历史文献研究论丛》等。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他协助张舜徽创办文献所及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并担任第一、二、三届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副秘书长。
毛昭晰(1929-2023)
2023年1月5日,史前史学家、原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毛昭晰先生逝世,享年94岁。毛昭晰,祖籍浙江奉化,1951年从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他竭力保护和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对文博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98年在四川发现的恐龙化石新种,被命名为“毛氏峨眉龙”。主要著译有《世界上古史纲》(合著)、《世界上古史》(合著)、《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特约编辑)等。他参加翻译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被学术界列为30种中文史学名著之一。
瞿季木(1931-2023)
2023年1月6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原副主任瞿季木逝世,享年92岁。瞿季木,江苏苏州人,1954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瞿季木的研究领域包括阿拉伯史、国际共运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他的专著《伯恩斯坦》是研究共产国际运动的必读书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瞿季木还参与了《世界近代史纲》(1985年版)、《欧洲史大辞典》《国际关系史》《非洲通史》等著作的编写工作。
陈戍国(1946-2023)
2023年1月7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戍国逝世,享年77岁。陈戍国出生于湖南隆回,其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国古代礼制礼学,其次为中国古代文学,旁及中国古代史学、古代文献学。陈戍国出版《中国礼制史》《中国礼文学史》《诗经刍议》《十子平议》等学术专著多部、《四书五经校注》等古籍整理成果多种。其中,《中国礼制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礼制通史。
赵锡元(1929-2023)
2023年1月11日,先秦史专家、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教授赵锡元逝世,享年94岁。赵锡元1929年生于辽宁沈阳,1951年分配至东北人民大学(后改为吉林大学)历史系工作,曾任吉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史学集刊》主编、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吉林省史学会理事等职。赵锡元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集刊》《文史》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有《中国奴隶社会史述要》。赵锡元提出商代实行幼子继承制、庶人是周代二等国民、中国古代封建化道路等学术观点,自成一家之言,在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冯天瑜(1942-2023)
2023年1月12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资深教授冯天瑜逝世,享年81岁。冯天瑜,湖北红安人,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及湖北地方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中国文化生成史》《张之洞评传》《“封建”考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过百余篇论文,多项研究成果被译为英、日、德、韩等文在海外发行。
保罗·约翰逊(1928-2023)
2023年1月12日,英国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逝世,享年95岁。保罗·约翰逊1928年出生于英国兰开夏,牛津大学麦格德林学院毕业。他撰写了一大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著作,涵盖历史、哲学及宗教等领域,包括《论知识分子》《犹太人史》《当代》《美国人民史》《英国人民史》《艺术:一段新历史》等。他还定期为全球最著名的报纸及杂志写稿,包括英国《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生前为《观察家报》、《每日邮报》的专栏作家。
汤重南(1940-2023)
2023年1月13日,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汤重南逝世,享年83岁。汤重南1940年生于重庆市,籍贯江苏武进。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日关系,日本近代经济史,日本近现代史。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姜平(1929-2023)
2023年1月16日,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姜平逝世,享年94岁。姜平1929年生于江苏高邮。1956年9月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61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民主党派史、宪政运动史和现代历史人物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在近现代史、党派史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积累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出版了《邓中夏的一生》《中国民主党派史》等10部专著,发表史学论文80余篇。
唐培吉(1930-2023)
2023年2月5日,原同济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上海市党史学会会长唐培吉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唐培吉祖籍浙江湖州,1930年生于上海。唐培吉长期从事中共党史、抗日战争史、中国现代史的教学研究,为此领域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著有《抗日战争史稿》(上、下)、《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两次国共合作史稿》《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史》《上海抗日战争史通论》等多部专著,并主编《中国历史(现代)大事年表》《辞海·中国现代史分册》《上海犹太人》等。
吴宇虹(1949-2023)
2023年2月6日,中国世界古典文明史学家、中国亚述学先驱与奠基者之一,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吴宇虹逝世,享年74岁。吴宇虹祖籍四川内江,生于吉林四平。师从历史学家林志纯学习世界古代史、专攻亚述学。曾任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前所长、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代表作有《世界消失的民族》《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经典举要》等。
胡宝国(1957-2023)
2023年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胡宝国逝世,享年66岁。胡宝国,山西定襄人,胡如雷先生之子。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院历史系,同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汉唐间史学的发展》《虚实之间》《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
张荣华(1957-2023)
2023年2月20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荣华逝世,享年66岁。张荣华原籍江苏南通,1957年8月19日出生于上海。张荣华毕生精力倾注于教学与科研,乐于教学,曾先后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学术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史料学”、“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专题研究”、“中国文化史十讲”等课程。著有《张元济评传》,编有《康有为全集》等。
吕士朋(1928-2023)
2023年2月23日,台湾地区中国明代研究学会创会会长、中国明史学会顾问吕士朋逝世,享年95岁。吕士朋,江苏高邮人,1948年赴台,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曾于“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并任教于东海大学历史系,曾兼任耶鲁大学历史系客座研究员。他致力中国近现代史及东南亚史研究,造诣颇深,于越南史研究成就尤甚。
何顺果(1944-2023)
2023年3月8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顺果逝世,享年79岁。何顺果1944年生于四川忠县,1964-196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后留系任教。何顺果长期从事美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美国历史十五讲》《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人类文明的历程》《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美国“棉花王国”史》《美国史通论》《美利坚文明论:美国文明与历史研究》《美国史研究》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
黄宝生(1942-2023)
2023年3月23日,印度学和佛教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宝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黄宝生1942年生于上海,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师从季羡林、金克木学习梵文和巴利文,1965年毕业,入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外国文学研究所,历任南亚西亚非洲文学研究室主任、东方文学研究室主任、《世界文学》主编、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和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印度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黄宝生一生致力于印度学和佛教学,笔耕不辍,出版专著及译著四十余部,涉及印度文学、诗学、哲学和宗教经典等,主要著作有《印度古典诗学》《梵汉诗学比较》《印度古代文学》等。主要译著有《十王子传》等“梵语文学译丛”系列16部、《梵语诗学论著汇编》(上下册)、《摩诃婆罗多》(合译)、《薄伽梵歌》《印度佛教史》等。
顾潮(1946-2023)
2023年3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之女顾潮逝世,享年77岁。顾潮,江苏苏州人,生于1946年9月。1970年毕业于北京农机学院水利系,1981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此后长期从事顾颉刚先生著述、手稿、书信的整理出版等工作,为《顾颉刚全集》的出版倾注了全部心血,此外还著有《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顾颉刚年谱》《顾颉刚评传》(与顾洪合著)等书。
杨树标(1938-2023)
2023年5月1日,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树标在杭州逝世,享年85岁。杨树标,1938年1月出生于浙江温州,1960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并留校任教,曾任杭州大学校长助理、历史系主任等职。杨树标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著有《蒋介石传》、《宋美龄传》、《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合著)等重要著作,在蒋介石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等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张乃翥(1946-2023)
2023年5月16日,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馆员张乃翥逝世,享年77岁。张乃翥1946年生于河南洛阳,曾任龙门石窟研究所副所长。张乃翥是中国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丝绸之路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石窟寺研究方面的专家,出版《龙门石窟佛教造像》《龙门石窟与西域文明》《洛阳与丝绸之路》《龙门区系石刻文萃》《龙门佛教寺院史料辑绎》《佛教石窟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视域中的洛阳石刻》等学术论著10多部,曾应邀赴新加坡、韩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讲学。
曹大为(1944-2023)
2023年5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曹大为逝世,享年79岁。曹大为籍贯上海宝山,1944年生于重庆。196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77年调回北师大任教。曹大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社会史等方面额研究,主持出版《中国大通史》(学苑出版社)等著作。曾担任中国长城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长城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陈梧桐(1935-2023)
2023年5月31日,历史学家陈梧桐逝世,享年88岁。陈梧桐1935年生于福建安溪,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985工程”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儿国学》杂志主编、中国明史学会顾问、朱元璋研究会顾问。陈梧桐是国内朱元璋研究权威,出版有《朱元璋研究》《洪武皇帝大传》《晚明悲歌:大明王朝灭亡之谜》等多部著作。
葛涛(1970-2023)
2023年6月13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葛涛于上海逝世,享年53岁。葛涛,原籍浙江镇海,1970年3月20日生于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上海市日本学会常务理事,韩国国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神奈川大学非文字资料研究中心学术合作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上海史、社会生活史、东亚城市史、新文化史等。主要著作有《唱片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具像的历史——照相与清末民初上海社会生活》《环球百货光影录:上海先施公司盛衰》《如日初升,以新制胜——上海大新公司的流金岁月》《夏禹龙先生口述历史》等。
孙机(1929-2023)
2023年6月15日,文物专家和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研究院名誉院长孙机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孙机1929年生于山东青岛。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毕业后留系工作,1979年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工作。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孙机是我国文物考古研究方面集大成者,在断代史研究、古舆服研究、科技史研究、中外交流史研究等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著作包括《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国古舆服论丛》《仰观集——古文物的欣赏与鉴别》《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国圣火——中国古文物与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问题》《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谈中国古文物》等,结集为《孙机文集》八卷。
孟凡人(1939-2023)
2023年6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孟凡人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孟凡人1939年生于辽宁义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边疆考古研究室主任等。孟凡人先后在安阳殷墟、西安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元大都、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洛阳汉魏故城,新疆吉木萨尔北庭故城和佛寺遗址等处进行考古发掘,出版《北庭史地研究》《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楼兰鄯善简牍年代学研究》《丝绸之路史话》《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新疆考古论集》等论著,《明代宫廷建筑史》《明朝都城》《宋代至清代都城形制布局研究》《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等专著。
马伯英(1943-2023)
2023年6月24日,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中医史学家马伯英在英国逝世,享年80岁。马伯英,1943年12月出生,浙江东阳人,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院,1981年获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学位。1985年-1993年间作为访问学者数度出访英国,在英国剑桥大学“东亚史研究所”参与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著工作,为该书医学部分主要执笔人。马伯英创建英国中医师学会并担任会长,创刊《英国中医》。2005年,英国皇家医学会授予他“终身院士”荣衔。主要著作有《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等。
许明龙(1936-2023)
2023年7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许明龙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许明龙1936年生于浙江定海。1978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许明龙长期致力于法国历史研究和中法早期文化交流史研究。著有《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孟德斯鸠与中国》《欧洲18世纪“中国热”》《中西文化交流先驱:从利玛窦到朗世宁》。译著有《孟德斯鸠文集》《巴黎公社人民和议会史》(合译)、《孟德斯鸠评传》(合译)、《克雷孟梭传》(合译)、《蒙塔尤》(合译)、《圣路易》《论法的精神》等。
葛英会(1943-2023)
2023年7月10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古文字学家葛英会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葛英会,1943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本科、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系工作,曾担任考古系副系主任。著有《古汉字与华夏文明》《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等学术著作8部,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在商代祭祀制度、族氏、包山楚简、战国玺印陶文以及文字起源比较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陆庭恩(1935-2023)
2023年7月16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陆庭恩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陆庭恩,1935年12月25日出生于上海,1955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学习,毕业留系任教,先后任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并担任副所长、所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他在非洲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成就斐然,曾出版《非洲与帝国主义》《非洲民族主义政党和政党制度》(合著)、《非洲史教程》(合著),主编《非洲通史·现代卷》《非洲农业发展简史》《中国与非洲》等著作。
张培瑜(1935-2023)
2023年8月27日,天文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张培瑜在南京逝世,享年88岁。张培瑜,出生于1935年6月,山东烟台人,1957年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从事科研工作。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张培瑜长期从事天力天测和古天文方面的科研工作,系统整理并研究了我国汉朝及其以后历代历法,合作完成了《中国古代历法》专著。
梁白泉(1928-2023)
2023年9月12日,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在南京逝世,享年95岁。梁白泉,1928年生,重庆合川人。1946年考入原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地理系,后转入历史系。毕业后进入南京博物院工作。他曾任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江苏省民俗学会会长、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兼任复旦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安徽大学教授。梁白泉在文物学、考古学、民俗学等领域成果丰硕,主编《中国肖像画选集》《国宝大观》《南京博物院藏宝录》《南京六朝石刻》《吴越文化》等书籍。
陈恩林(1940-2023)
2023年9月15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陈恩林在长春逝世,享年83岁。陈恩林,曾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史学会顾问,吉林省《周易》学会会长,著有《先秦军事制度研究》《逸斋先秦史论文集》等。
俞兆鹏(1936-2023)
2023年9月26日,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俞兆鹏逝世,享年87岁。俞兆鹏,1936年生,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黄巢起义史》《谢枋得年谱》《谢叠山大传》《文天祥研究》《中国货币金融史论著索引1900-1986》《探索集》《史林杂俎》《南昌杏花楼》等。
冉光荣(1938-2023)
2023年9月30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冉光荣逝世,享年85岁。冉光荣1938年生于重庆市江津县,1962年四川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致力于中国地方史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是我国民族史、经济史,曾主持四川清代巴县档案、自贡盐业档案、凉山彝族调查资料及历史档案、近代康区档案、四川藏传佛教寺院资料、清代冕宁彝族档案等的整理工作。他合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专史《羌族史》,填补了羌族专史的学术空白。
韩起澜(Emily Honig,1953-2023)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4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授韩起澜(Emily Honig)逝世,享年70岁。韩起澜师从康无为(Harold Kahn)教授和范力沛(Lyman Van Slyke)教授,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来华的学者,曾于1979-1981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做访问学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劳工联合会、妇女联合会等组织都帮助她对棉纱厂工人进行采访,她的上海纺织女工研究是建立在大量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实地调查、走访和考察的基础之上。出版过中译本《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兴隆场: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美国女学者眼里的中国女性》等。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1928-2023)
2023年10月21日,历史学家、美国新文化史代表人物娜塔莉·戴维斯逝世,享年95岁。戴维斯1928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后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她曾在美国布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但其职业生涯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生前为普林斯顿大学荣休Henry Charles Lea历史学教授,是最杰出的欧洲近代早期历史研究的历史学家,也被誉为“当今在历史写作方面最具有创造力的人之一”。著有《法国近代早期的社会与文化》《马丁.盖尔归来》《档案中的虚构》《银屏上的奴隶》《边缘女人》《16世纪法国的礼物》《骗子游历记》等著作,其著作深刻影响了几代历史学者的思想。
王宇信(1940-2023)
2023年11月7日,古文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王宇信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王宇信,1940年生,北京平谷人。1959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4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曾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古文字工程”顾问,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等。他是著名甲骨学专家及先秦史研究专家,曾参加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编纂,总审校《甲骨文合集释文》。合著有《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先秦卷》《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甲骨文字诂林》《商周甲骨文》《甲骨学导论》《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商代国家与社会》《甲骨学发展120年》等,个人专著有《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西周甲骨探论》《甲骨学通论》《中国甲骨学》《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1949-2009)》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赵化成(1952-2023)
2023年11月7日,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赵化成,1952年7月4日出生于陕西汉中。1974年至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后至汉中博物馆工作。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留校任教。曾任考古文博学院汉唐考古教研室主任、考古学系主任、副院长。赵化成是周秦汉考古研究的领军学者,长期担任“早期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考古”项目组组长,主持甘谷毛家坪、礼县大堡子山、清水李崖等遗址的考古发掘。他在周秦汉陵墓制度演变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学术成果,出版《秦汉考古》《周秦汉考古研究》等论著。
林家有(1937-2023)
2023年11月16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林家有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林家有,广东廉江人,1937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工作,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在孙中山研究及近代中国政治和思想史诸学术领域卓有建树,出版专著《辛亥革命运动史》《辛亥革命与民族问题》《孙中山与国共第一次合作》《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研究》《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孙中山评传》《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孙中山国家建设思想研究》等,曾参与《孙中山全集》《复兴文库》等国家重点文献编撰工作。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Emmanuel Le Roy Ladurie,1929-2023)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2日,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法兰西公学院院士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Emmanuel Le Roy Ladurie)逝世,享年94岁。勒华拉杜里1929年出生于诺曼底,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73年起担任法兰西学院近代文明史讲席教授。勒华拉杜里是年鉴学派第三代的代表性人物,著有《朗格多的农民》《公元1000年以来的气候史》《历史学家的领地》《蒙塔尤——1294-1324年奥西克坦尼的一个山村》《历史学家中间》,参与编写《法国经济和社会史》等。
陈铁健(1934-2023)
2023年11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陈铁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陈铁健,字石之,1934年10月生于黑龙江安达,祖籍浙江绍兴。1955年进入吉林大学历史系学习,196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曾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陈独秀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等。陈铁健专攻中国近现代史,对瞿秋白、西路军等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学界素有“瞿秋白研究第一人”的美誉。著有《瞿秋白传》《绿竹水南集》《书香人多姿》《寻真无悔》等著作,与李新主编《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12卷本,与黄道炫合著《蒋介石与中国文化》等。
池田温(1931-2023)
2023年12月11日,日本历史学家池田温先生逝世,享年92岁。池田温是日本知名敦煌学专家、中国史研究专家。曾任东京大学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创价大学教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等职。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世纪史、前近代东亚文化交流史、敦煌吐鲁番学,出版敦煌学、中国历史研究著作十数种,其中《中国古代籍帐研究》《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前者于1983年荣获日本学士院奖。
J.G.A.波考克(John Greville Agard Pocock,1924-2023)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3日,英国政治思想史学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波考克(John Greville Agard Pocock)去世,享年99岁。约翰·波考克于1924年出生于英国,是20世纪下半叶“剑桥学派”的核心成员。他以对现代早期的共和主义(尤其是欧洲大陆、英国与美国的共和主义)之研究、对英国普通法历史的著述、对爱德华·吉本与其他启蒙主义历史学家的态度以及对政治话语史的贡献而著称。著作包括《詹姆斯·哈灵顿的政治著作》《美德、商业与历史》《野蛮与宗教》等。
伊懋可(Mark Elvin,1938-2023)
2023年12月19日,历史学家伊懋可(Mark Elvin)于剑桥逝世,享年85岁。伊懋可1938年生于英国剑桥,1968年从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剑桥大学,1972-1989年在牛津大学教授中国史并担任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从1990年起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任中国史和亚太区域史教授和召集人。他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文化史和环境史,著有《象之退隐:中国环境史》《中国历史的模式》《中国文化地图》《另类历史:从欧洲视角看中国论文集》《华人世界变动着的历史》《帝制后期中国的城市》《积渐所止:中国环境史论文集》等。
汤志钧(1924-2023)
2023年12月23日,历史学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副所长汤志钧于上海逝世,享年100岁。汤志钧生于1924年,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早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科学校,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部,是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创所元老之一,曾任历史所近代史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汤志钧先生从事史学研究70余年,著作等身,著有《戊戌变法史论》《戊戌变法人物传稿《章太炎传》《康有为传》等,编著《康有为政论集》《章太炎政论选集》《章太炎年谱长编》和《梁启超全集》等,在中国经学史、戊戌变法史、辛亥革命史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研究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学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