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黎子堂
字数:7580,阅读时间:约15分钟
编者按:一直以来,网上对明代大海盗林凤进攻吕宋一事多有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史上一大憾事,坚信若明廷不干涉,林凤就能占据吕宋,为中国再添一自古以来。与之相关的,明西联合作战的事迹也被人津津乐道,甚至被拿来作为明帝国对东南亚拥有强大控制力的论据,在一些作品中被过分渲染。那么,林凤进攻吕宋引发的这场明帝国与西班牙的第一次联合作战,其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林凤的形象图
事件的起因,是纵横于东南沿海的大海贼林凤集团,遭到了明帝国多方面的围剿。最终败逃,不得已前往吕宋。关于其前往吕宋的目的,是占地为王,还是谋求东山再起。斯人已去,已不可考。但其进攻的吕宋的事迹,却有大量丰富的细节。
首先,笔者这里先按中西双方的记载,梳理一下林凤进攻吕宋事件的事件脉络整理,方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整场事件。 (下文阴历使用汉字,阳历使用阿拉伯数字)
按中方记载的时间线
万历元年十一月七日(公历1573年12月17日),林凤舰队从台湾新港离开,前往吕宋。
林凤抵达吕宋后,连日攻打不下,最后退往玳瑁港(班斯兰),筑城二座拒守。
万历三年三月十二日(公历1575年4月22日),哨官王望高督领林克顺,周英哨船二支到吕宋。
王望高抵达后,出示印信给当地“番酋”(即西班牙总督或战地长官),前后招募番兵五千。
万历三年三月十八日(公历1575年4月28日)至二十八日(公历1575年5月8日),王望高和番兵向林凤据点发起数次进攻和袭击,并致林凤部“死者过半”。
(以上根据汤开建先生论文中所引《督抚疏议》整理而成)
按西方记载的时间线
1574年11月23日,林凤舰队驶至吕宋岛伊禄古近海,焚毁西班牙木船一艘,杀死西班牙士兵25名,缴获小青铜炮一门。伊禄古地方长官撒士度派人前往马尼拉报告。
1574年11月29日夜,林凤舰队抵达马尼拉湾口之科雷希多岛。
1574年11月30日晨,林凤部下庄公带兵四百进攻马尼拉西北段炮台和总督府邸。西班牙战地长官马丁-德-哥依蒂战死,马尼拉守军赶往海岸御敌,击退林凤军。
1574年12月2日,林凤部一千至一千五百人(一说六百)攻打马尼拉城,西班牙守军将其击退。林凤部下庄公战死。
战败后,林凤带部众退往距离马尼拉40里格的一条班丝兰河口(中国史料的玳瑁港,也叫班丝兰),并在距河口4里格的上游地区建城。
1575年3月23日,司令官撒士度领西班牙兵250名,土著兵2500名从马尼拉出发,前往进攻林凤据点。
1575年3月30日晨,西班牙军队抵达班斯兰河口,发起进攻。
1575年3月31日,西班牙军队发起全面进攻,被击退。西军进攻不成,只能开始长达三个月的围城。
围城期间,西班牙船只在波利瑙海岸遇到王望高的船只。随后西人带王望高前往班斯兰,会见战地长官撒士度。几天后,王望高又前往会见西班牙总督。
1575年6月12日,王望高携带西班牙使团离开。
1575年8月,泉州方面传出林凤舰队攻击海岸的报告,据此,林凤舰队早已成功突破西班牙人防线。(按照两地往来的航程时间推算,林凤舰队很有可能在六月底,七月初的时候就已经突围。)
(以上根据《中华大帝国史》和汤开建,李庆二位先生论文所引部分西文资料整理而成)
以上就是中西双方记载中关于林凤进攻吕宋及明西联合作战的时间线。从时间线来看,中西方的记载,在王望高抵达以前的记载,基本吻合。主要的出入在于王望高抵达之后。这里先讲王望高抵达以前的事情。
▲明代的帆船/图源《中国古船图谱》
王望高抵达以前
先说兵力方面,林凤进攻吕宋时的兵力,各类史料多有出入。以明方的《报剿海贼林凤疏》提到的,林凤在台澎一带受挫后是以“轻舟四五十号”前往吕宋。《谕夷剿贼捷音疏》中王望高的报告则是“林凤有船六十只。”又提到王望高探听玳瑁港处的林凤军“众尚余三千。”
而西文资料中,按西班牙总督拉维撒里致明廷的信函原稿中则称林凤部众有二千人,船七十只。然而该信函原稿经林必秀翻译之后变成了部众三千人。另外汤开建先生《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以刘尧诲〈督抚疏议〉中林凤史料为中心》一文中则依据另一则西人资料,提到林凤部众为五千五百人,其中包含陆上部队二千,水手二千,妇女一千五百。以及船只六十二艘。
综合来说,数据从船只四五十艘到六七十艘,人数从二千到五千。由于各版史料出处极大,且笔者未能查到较为核心的西班牙拉维撒里的信函原文,所以针对于林凤部众的总兵力,并不能得出一个较为精确的数字。
▲清代海船,当时林凤舰队船只可能与此相似/图源《中国古船图谱》
但按照汤开建先生论文中提到的林凤第二次进攻马尼拉,其全军上岸作战的兵力不过区区一千到一千五。即使算上相同数量的水手(实际上中式帆船并不需要这么多水手),也不过是二三千之数,妇女的数目方面,后面西班牙人攻陷林凤两座城寨之一,仅发现七十名妇女,可知妇女数目也不会太多。
再根据王望高到来时,提到林凤据点尚余三千(此数字当有所夸大)来看,因为前两次进攻马尼拉的损失并不大(仅在数百),加之林凤疑似有吸纳当地土著之举,所以,林凤部的总兵力可能并未有五千之多,三千多是较为合理的数目。而其中可投入作战的部众可能就在一千至两千五左右。
至于西班牙在马尼拉的总兵力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原始资料,笔者这里就不多加揣测。其每次战斗投入的兵力数目则会在后文提及。
再回归到事件本身。林凤的舰队在11月23日于伊禄古近海遭遇了西班牙的运粮船。这艘船对西班牙人来说也许非常重要。毕竟这艘船除了配备一门小青铜炮以外,还搭载了25名西班牙士兵(一说22名),以及不明数目的船员。
不过林凤的舰队很轻易地便捕获并焚毁了该船。轻松的胜利极大鼓舞了林凤。毕竟在其情报中,马尼拉地区只有不到七十个西班牙人。错误的情报也许冲昏了林凤的头脑,他不管附近的西班牙殖民小镇,全舰队劲直开往了马尼拉。
附近费尔南丁纳城(或者说是镇)的居民很快发现了林凤的舰队,并上报于该城镇的长官。也就是队长约翰-德-撒士度(也被译为萨尔西多)。撒士度立即就召集了全镇的西班牙人,一共五十四人。带上了军械火炮,希望抢在林凤之前向马尼拉通报,并支援马尼拉的城防。不过撒士度的部队缺少各类补给,终究是慢了一步。
▲鱼鹰社复原的西班牙军队形象
而林凤幸运地遇上了顺风,成功在11月29日的夜晚,到达马尼拉湾口的科雷希多岛。到这时,一切都很顺利。但由于这一夜的逆风,使林凤的舰队不能在夜晚登陆。在门多萨笔下,如果不是这场夜间的逆风,林凤很可能会成功拿下马尼拉。
不过,尽管逆风拖延了一晚,林凤手下的舰队仍然于次日清晨成功推进到了距离城一里格(大约一小时的行程)的岸边,四百名林军精锐在日本人庄公的带领下登陆。
按门多萨的记载,这四百人分成两部前进,前部为200名火枪手,后队为200名精兵。尽管外围的一些市民发现并敲响了警报,但承平日久的马尼拉居民并不当一回事(所以如果是夜袭,林军很可能就成功拿下马尼拉了。)
在向导的指引下,林军向马尼拉西北端的炮台和总督府邸开进,路上直接杀进马尼拉战地长官马丁-德-哥依蒂的房屋中,这位长官全家遇害,仅有一名主妇逃脱。所谓战地长官,相当于一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其地位很高,以至于在中国史料中,这位战地长官被记载成吕宋次酋长。
不过,由于林军纵火劫掠的暴行,城内的西班牙人终于反应过来。在队长维尔克斯、查坤的带领下,马尼拉的驻守部队开始列阵抵御林军。在海岸边,西班牙人依靠火绳枪顽强抵抗,迫使林军登船撤离。第一次进攻就此失败。此役,西班牙军队14人战死,战地长官被袭杀。林军则损失了八十余人。
之后的整顿期间,中国商人林必秀(此人是最早开启中国与马尼拉贸易的中国商人之一)提醒总督拉维撒里拆除建筑上的稻草以防火攻,并认为林凤在三日之内还会来袭。果不其然,于12月2日,林凤指挥全部舰队抵达马尼拉港,并集合了其部下约一千到一千五百人(这极有可能是林凤部所有的作战部队,不过门多萨记载只有六百士卒。)向马尼拉城发起进攻。
但此时的马尼拉城已经完成了准备,修建了防御栅栏和各类工事,构筑了一座碉堡,并安置上四门大炮。按门多萨记载,全城的人都被集中在这座碉堡里进行防御。另外在12月1日晚,也就是进攻前夜,前文所提到的费尔南纳城长官撒士度的部队也抵达了马尼拉,其部有五十四个西班牙人,还带有火炮。
撒士度的到来极大鼓舞了西班牙人。在12月2日的攻势中,林军分三个方向进攻,皆被击退,仅有八十余人冲入城中,但很快全军覆没。林凤的第二次进攻就此宣告失败。此战,西班牙军队战死13人,伤数人。(门多萨则记载仅有两人被杀),林凤方面则损失了200多人。
▲现存的马尼拉大教堂
综上,林凤对马尼拉的两次进攻,仅仅给西班牙方面造成了27人外加一战地长官的损失,己方则战死了二百八十余人,近三百人。这段史事《谕夷剿贼捷音疏》中也有相关记载。疏云“(林凤)连日攻打不下,吕宋次酋长被贼杀死,各贼中中番人鸟铳而死者四五百人”不过中方记载夸大了林凤的损失,但事情经过大致符合。
林凤在第二次进攻失败后,退往班斯兰河口上游地区筑城拒守,也就是捷音疏中提到的“因据玳瑁城,筑城二座,与番拒守。”值得一提的是,林凤在这一期间还四处散播谣言,称其打败了西班牙人,而附近的土著也纷纷投靠于他,西班牙人称“人们都承认他是他们的君主”“(林凤)接受四周居民的进贡,好像他是他们天生的君主”。
消息传至马尼拉后,西班牙人担心其它土著也跟着造反,于是总督拉维撒里随即任命前文所提到的费尔南纳城长官撒士度为新任战地长官,并从各地征集军队,在留下足够兵力保卫马尼拉之后,拉维撒里命撒士度带领250名西班牙士兵,和召集来的2500名土著,组成远征军,前往消灭林凤。
但正如西班牙人担忧的那样,土著居民在听到林凤的谣言后,果真有人起来造反,纵火焚毁了一处港口的军舰和其它大船。以至于远征军只能登上附近岛屿的小船以及两艘快艇。按门多萨的记载,远征军于1575年3月23日出发,并于下个圣礼拜三(3月30日)抵达班丝兰河口。
令人奇怪的是,林凤完全没有布置任何的哨探,也许是土著的进贡冲昏了他的头脑。西班牙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了班丝兰河口,并用船只封锁河口,一艘又一艘的船被连起来。所有部队和四门火炮都登上了岸。
撒士度命令军官加布列·德·利伯拉带队从陆路出发,突袭林凤的据点,而军官伯多禄·德·卡维斯和劳伦索·夏康两人则分别带领四十名士兵乘小船轻装沿河而上,从水路进攻。
撒士度的计划非常成功,水陆两支队伍都实现了目标。卡维斯与夏康指挥部队焚毁了林凤的35艘船只(门多萨记载是烧毁了全部船只),而利伯拉的陆军则攻占并火烧了林凤修筑的第一座要塞,杀死一百多名中国人,俘虏老幼七十人。
但林凤的主力却集中在第二座要塞中,反应过来的林凤很快就派出部队阻击西班牙人。但此时的西班牙人马已经散乱开,疲惫得无法振作,即使撒士度及时地援助,几个前线军官仍然下令撤退。此役西班牙军队损失了五名西班牙人和三十名土著。撒士度最后决定等到第二天再进攻。
第二日,西班牙部队排成方阵向林凤的营寨进发,但此时林凤已经修缮了防御工事并加强了防守,其寨内配备有三门大炮,和大量小炮(可能是佛郎机),而西班牙方面则由于缺乏船只,只带了几门小炮,且缺乏足够的弹药,并不足以进攻。于是撒士度和众位军官最终决定采取围困战术。
▲影视剧形象中的西班牙方阵/图源-佣兵传奇
有意思的是,一般史料到这里就结束了。但通过李庆先生的考证,这期间西班牙人甚至还展开了与林凤的军事谈判。
根据《中国行纪》的记载,当时西班牙方面曾派林必秀(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给总督提建议的那位中国商人)作为谈判的中介和通事。在短时间内,双方书信往来达三次之多。
西班牙方面希望林凤投降,而林凤则要求西班牙退军。不过谈判最终破裂,理由有二,一是林凤的投降条件被西方认为是阴谋,二则是王望高的意外抵达。
王望高抵达以后
在西人记载中,王望高抵达吕宋之后,并未参与对林凤的作战,而是忙碌于与战地长官和菲律宾总督的会见,和外交会谈。而到了中方史料中,则变成了王望高募兵参与作战,并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学界对此事已有相关研究,查李庆先生《明万历初年中国与西属菲律宾首次交往考述》一文所引《督抚疏议》卷二《谕夷剿贼捷音疏》,王望高招募五千土著的出处可能就是该疏。原文相关记载兹录如下:“因出原给印信札付及军令牌,以示番酋。番酋听允,即遣番僧与同王望高、林必秀等分投遍谕土番,前后共得番兵五千余人....贼众死伤者无数。缘各番谨守佛教,禁人斩取贼级,望高等取获贼总黄德、许元首级两颗,夺回妇女三十八名口。” 这里的番酋,番僧,土番显然不是指代吕宋土著。
查《中华大帝国史》的一手记载,王望高抵达吕宋后接触的皆是西班牙人,其出示印信的对象也是西属菲律宾总督拉维撒里。再结合后文所谓“各番谨守佛教,禁人斩取贼级”来看,这里的佛教,并非指代吕宋土著信仰。
因为在吕宋土著信仰中,并没有“禁人斩取贼级”这一教条,而通过前文番僧拥有协助募兵这一较大权利来看,更像是积极参与殖民地事务的天主教,且明人也确实常把天主教徒称为僧。
另外,这些番兵中或许有大量吕宋土著,但却是在西班牙人主导和协助下招募的,而非是所谓的明朝行使宗主国征召权力,甚至,这些番兵可能本身就是西属菲律宾的殖民地武装力量。毕竟,退一万步的讲,仅仅从该疏前段林凤袭击马尼拉的内容来看,提到“吕宋次酋长被贼杀死”“各贼中中番人鸟铳”“与番拒守” 。
所以,所谓番,完全就是指代的西班牙人(包括受西班牙人管辖的地方力量)。再从行文细节上看。“番酋听允”,也就是说王望高的“募兵”行为,完全是建立在西班牙人允许的基础上,其募兵行为同样还需要西班牙方面的传教士,林必秀等人协同。所以,所谓番酋,番僧,佛教,指的其实是西班牙总督,天主教传教士,以及天主教。
▲马克坦岛纪念碑上的吕宋原住民形象
而且,王望高招募番兵与西班牙人招募土著也根本不是同一时间发生的。查《中华大帝国史》,西班牙人带领二千五百土著作战的事情发生于1575年3月23日,这时王望高尚未抵达吕宋。
所以王望高招募番兵,与所谓宗主国征召权力毫无关系,并不能体现明朝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王望高所谓募番兵五千,先不论存在与否,即使存在,也仅仅是王望高求助于西班牙人。
▲鱼鹰社复原的西班牙军队战斗队形
那么,既然王望高募兵这一事件都存疑,那参战,更加值得深思了。近年来,学界对此案多有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王望高所谓募兵参战是子虚乌有之事。如李庆、王志红等几位先生。而汤开建先生则认为王望高参战一事属实。
笔者认为,王望高募兵参战一事,当是谎报,是其将西班牙人1575年3月30日与31日期间的作战成果揽于己身的产物。
首先,由于中国方面大部分史料关于此事的记载,基本上是来源于《谕夷剿贼捷音疏》。而从该疏来看,王望高于万历三年三月十二日(公历4月22日)抵达吕宋,登陆后与番酋(西班牙人)会见,并开始募兵,于三月十八日(公历1575年4月28日)至二十八日(公历1575年5月8日)向林凤据点发起数次进攻和袭击。
然而,查《中华大帝国史》记载,王望高一经登陆,首先前往班丝兰与战地长官撒士度会面,并受到殷勤招待。接着又亲自动身前往马尼拉。王望高是花了几天时间才抵达马尼拉。从时间来看,他根本没有空闲去募兵,进攻林凤据点,且王望高的船只也在当日就因为风暴与气候被迫离开,并未停留。
再就是,王望高作为哨官,按当时的明军军制,其最多指挥数十人。数十人的兵力能做什么呢?在无西班牙人协助的情况下,王望高的兵力甚至动不了林凤一丝半毫。更何况,从西人记载和捷音疏来看,王望高都是只身登陆(最多带有几个亲兵),他的船只早已不在周围。也就是无兵的情况。即使其参战,主要功劳也是西班牙人的。
关于王望高谎报一事,西人的《中华大帝国史》、《中国信纪》以及总督的外交书信,都申明了这一点。 另外,中方史料既然能精准地记载林凤两次进攻马尼拉,没有道理不记载西班牙人进攻林凤据点的事情,按王志红先生的推测,这极有可能是王望高谎报,将西人的战事移植到了自己身上,以此来博取功劳。
同时,再根据李庆先生的考证,目前通行的西班牙总督外交书信,是经过林必秀篡改的。
原稿记载如下:“ 我方人员烧毁了林凤的所有船只和林凤的防御设施第一座要塞。击杀敌人众多,捕获60名男女。……我的船长给我寄来报告,称他遇到陛下您的一位臣子,名叫“把总望高”(Pezung Aumon),被派来追捕林凤。……当发现林凤还拥有不少人员,防御甚好时,在得到您的船长望高认同后,我方决定不再直接与林凤作战,而是围困以令其陷入绝境。……在此种情况下,王望高前来马尼拉拜访我”
而林必秀篡改后的译稿则变成了“我遇到一位您派出来探查林凤下落的使者王望高。……我了解到林凤已前往离本地7-8日路程的傍佳施栏。我们派出军队去攻打林凤,抵达后摧毁了林凤所有的船只,并攻占了第一座要塞。歼灭大量敌人,俘虏老幼70人。”
原稿中事件发生的顺序为:林凤两次袭击马尼拉,失败后退守傍佳施栏;西班牙人集结兵力围剿未克;王望高抵达波利瑙附近,与西班牙人接触后前往马尼拉拜会总督。而林必秀则将西班牙人集结兵力围剿一事,转移到了王望高抵达之后,使王望高主导联合作战一事成立。
林必秀篡改的外交文书,加上王望高的错误情报,最终导致了中文记载的谬误。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总的来说,这场明西联合,与其说是联合作战,不如说是一场委托行动,是明军将一个军事任务委托于外国执行。当然,西班牙人没能完成这一委托。王望高寄希望于西班牙人解决林凤,自己从中获益的计划最终还是失败,林凤部在1575年八月再次袭击泉州海岸,王望高的谎言被直接戳破。
按照门萨罗在《中华大帝国史》中的说法, 是围困期间,林凤偷偷制造船只突围,扬长而去。究其原因,或许是西班牙人太过傲慢,以至放松了对林凤要寨的围困,而这一疏忽,最终导致了西班牙使团出使活动的失败。当然,这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了。
最后,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基本可以确认,林凤进攻吕宋,无论明朝干涉与否,最终都是要以失败告终。而明军的干涉,也不能证明明朝在东南亚有什么影响力。相反,王望高的大胆谎报,以及明朝史料的集体出错,反倒是从侧面反映了,晚明官府的腐朽之深。
参考资料:
一.著作类
1.(西班牙)门多萨撰;何高济译. 中华大帝国史. 北京:中华书局, 2013.03.
二.论文类
1. 李庆. 明万历初年中国与西属菲律宾首次交往考述. 《明清史》.2021年第6期
2. 汤开建. 《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以刘尧诲〈督抚疏议〉中林凤史料为中心》.《历史研究》2012年第6期
3. 王志红:《中西史料的交锋——以明朝把总王望高谎报军功说为中心》,《学理论》2017年第9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黎子堂,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