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打开

三塔依旧度百年 跋山涉水为相见

作者:王月建 摄影:王竞

溉澜溪文峰塔百年阅尽江上风光

三塔依旧度百年,跋山涉水为相见。从溉澜溪过江到一天门觉林寺,再上黄桷垭云峰山文峰塔,车步并行,登高望远,荡气回肠。

溉澜溪塔子山文峰塔又称白塔

溉澜溪塔子山文峰塔又称白塔

古塔,枯枝,绿树,老夫妻,夕照。一幅人与自然美好的画面

白塔一一溉澜溪文峰塔,矗立在长江北岸塔子山顶,雄峙大江边。“宝塔镇河妖”一句精辟民谚诠释了白塔镇守江关,寄托着先民们对家园安宁,对生活平安的善良愿望和精神期盼。白塔下长江边是水口,一个古老的地方,先民们在这里择水而居,依山而建,就寄托着白塔能镇住荒山野岭的孤魂野鬼,大江溪河里的妖魔鬼怪。

塔子山远眺江山如画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

白塔正名为文峰塔,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塔为砖石结构,七级楼阁,塔高31.13米,塔身呈六边形,底部为砂岩条石砌成。在塔门额上刻有“题名胜迹”,古人可沿木梯直上塔顶,揽阅两江汇合,大江垂流,可谓心旷神怡,名胜佳景也。

白塔与南山黄桷垭文峰塔隔江遥遥相对,并与下浩觉林寺报恩塔,形成了“三塔不见面”地理无形的连接,并滋生出许多有趣的渝州掌故传说,也是一道人文景观风景线。

觉林寺报恩塔百年经受人间冷暖

觉林寺报恩塔百年经受人间冷暖

“题名胜迹”塔门额上依稀可见

南岸一天门下的觉林寺地处低洼之地,早已被公路和周边的建筑物遮盖,已不复存在了,寺庙的香火断了,只剩下孤塔一座。笔者站在公路对面的高处虔诚注视着报恩塔,塔为砖石垒砌,六角形,高七层,外周突棱翘角,纵观塔身造型也具有特色。寺庙不在了,报恩塔依旧孤零零矗立在尘嚣之中,报恩塔的故事令人愁肠百结。

塔子山下观音寺香火不断

南山黄桷垭文峰塔矗立于云峰山之巅,建成于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古人曰:文峰塔峭立山巅,万松围护,攒天一碧,四周群峰,益增杰气。文峰塔同样为七级楼阁,(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乃佛塔也)砖石结构,塔高约28米,独特的塔顶为六角攒尖葫芦宝顶。

长江江底隧道施工的局部出口就在觉林寺不远处

云峰山文峰塔百年揽尽万家灯火

江豚母子重现长江

上云峰山观文峰塔,多条上山步道,踏山的人络绎不绝,穿行于茂密的树林之中,呼吸天然氧吧的空气,既锻炼了脚力增强了体质,又愉悦了心灵,在行走中得到了快乐。如今“三塔不相见”已是过去时。溉澜溪塔子山建成一座公园,上山步道,观景台,凉亭草坪,一片苍翠碧绿,是游览观景休闲之地。你一日之间就可以走遍三塔。古塔,枯枝,绿树,亭台,夕阳,老夫老妻……此时此景不由吟唱,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的作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