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副省长来青岛

图片

近期,山东省委以及青岛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要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

2月13日,山东省副省长汲斌昌带队,来青调研经济运行工作,了解青岛当前经济运行整体情况及发展态势,全力推动一季度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座谈会上,汲斌昌提到“青岛是全省发展龙头”,而此前,这一说法,更多是由青岛的城市主官提起。

信号的转变,或许预示着青岛的龙头定位,已不仅仅是推动城市争先进位的自我加压,更寄托了山东省层面对青岛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新期待。

凰探第919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图片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回溯以往可以发现,在青岛表现突出的时期,往往也伴随着山东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更多的突破。正因如此,青岛的走向牵动着全省发展大局。

在2月13日上午召开的座谈会上,汲斌昌在听取了青岛市整体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后,给出了“青岛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的评价。同时,他也指出,当前青岛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此番评价,也基本符合青岛的发展现状。

利好方面,根据2021年全年经济运行情况,青岛不仅完成了千亿级的增量,还一举跨过两个千亿台阶。对照以往,青岛确实表现不错。

但作为一座GDP突破万亿的城市,青岛还是要把目光投向全国,在城市竞争中,青岛虽然稳住了第13名的位置,却被宁波拉开了不小的差距,而紧随其后的无锡,同样来势汹汹,称得上是“标兵渐远,追兵渐近”。

对青岛而言,仍需要持续发力,不仅是为了实现争先进位,更要努力匹配引领带动全省发展的定位。

此前,青岛市主要领导,已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青岛是山东发展的龙头,但这多少只能算作青岛的自我加压。

而此次汲斌昌在座谈会上提到,青岛是全省发展龙头,相当于从山东省的层面,肯定了青岛的发展地位。

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

一直以来,山东省层面也曾多次明确青岛的龙头地位。但区别于只是在“十四五”海洋规划以及胶东经济圈等某个特定领域中点出,此番直接点出了青岛是全省发展龙头。

这意味着,青岛肩负的责任更重了。

图片

今年山东召开的“虎年第一会”上,省委书记李干杰明确了2022年山东发展的路线图——“十大创新”。而青岛在2022年突出有效需求牵引的语境下,也提出了要实施“五新行动”,加快发展“四新”经济。

青岛能否率先破局,不仅关系到了全省“十大创新”的质量与成色,同样也与青岛以及山东在全国的发展成绩密不可分。

事实上,山东与青岛当下面临的情况相似。身前的广东、江苏越来越突出;身后的浙江则亦步亦趋,山东亟需破题稳中求进。

起步关系全局。去年年底开始,从山东省到青岛市层面,已多次提出要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

去年一季度,青岛就曾因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被敲响了警钟。

座谈会上,汲斌昌围绕着“开门稳”“开门红”,也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要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情况,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加大对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全力做好升规纳统工作。

要抓紧抓实工业运行,多部门联合、多渠道对接,组织好一季度工业生产,抓好供需对接、产销衔接,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切实稳住工业基本盘。

要抓紧抓实有效投资,聚焦省重点项目及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盯紧靠上、加强调度,加快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要抓紧抓实消费潜力挖掘,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实施各类主题促销活动,推动新兴消费提质扩容。

要抓紧抓实外贸外资,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措并举、创新突破,加快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要抓紧抓实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底线性工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可以看到的是,汲斌昌提到的内容,涵盖了实体经济、投资、外贸、消费等领域,而这也与此前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在市委经济会议上提出的聚焦有效需求,有紧密的关联性。

其实,围绕有效需求以及实现一季度发展走向,青岛已经展开了针对性的部署。

首先是实体经济。青岛是传统工业制造业大市,但正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大而不强。要知道,青岛与宁波2021年的主要差距,就出现在了实体经济上。不论二产还是工业增加值,青岛都比宁波低了近2000亿元。

对于青岛而言,需要进一步发挥好实体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其中,企业显然是重要的一环。

图片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13日下午,汲斌昌就先后到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中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及存在困难等情况。

其调研的企业之中,既有央企、国企背景的公司,也有海信等行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是青岛发展实体经济的领军者,更是创新的主力军。

第二天上午,市委书记陆治原到市北区和崂山区调研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时,也提到要坚定不移振兴实体经济,大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并明确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再往前看,春节假期期间,市长赵豪志也曾带队到城阳区调研工业运行情况,不仅再次明确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同样也提到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实体经济与创新,本就密不可分。

“十四五”以来,青岛市党政“一把手”已围绕实体经济展开多次调研,而在青岛市“十四五”规划中,制造业时隔十年后,再次被列为主要指标。种种迹象表明,重振实体经济已成为青岛发展的核心要务。

工业制造业是城市发展的“压舱石”。对于要实现“开门稳”“开门红”的青岛来说,抓牢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是重中之重。

产业之外,“人”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在青岛聚焦有效需求的大背景下,党政“一把手”一同出席了2月9日召开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并进一步明确了要将更多的有效投资,注入到城市更新以及城市低效用地开发建设的思路。

日前,市长赵豪志也在带队前往北京、上海深化对接合作期间,实地考察了上海市历史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体现出了对城市更新的重视。

不能否认的是,比起单纯招引一个项目,推进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直观看到的改变会更加明显,但面临的挑战与阻力也更大。

这就要求,在全力推进城市更新以及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拿出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这无疑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将“多干少说”融入到干部作风中,也将对三年攻坚行动的成效产生影响。

其实,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并不冲突。在城市土地再开发的过程中,势必需要因地制宜地导入相应的产业或配套设施,其带来的投资以及收益,同样是“真金白银”。

对青岛来说,既然已经被明确为全省发展的龙头,如何从城市发展的有效需求出发,结合“十大创新”的相关要求,真正将“开门稳”“开门红”落到实处,才是新时期青岛达成国家层面,山东省层面新要求的着力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