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以《与妻书》名垂青史

null

1911年4月27日早,广州起义爆发,烈士林觉民与林文等人编入黄兴统率的第一路冲锋队。当日黄昏,林觉民偕林文、方声洞等人随黄兴直扑两广总督署。署内不见敌酋张鸣岐,革命党人遂犁庭扫穴,将督署付之一炬。当队伍退出东辕门时,迎面与大队清军展开血战,肉搏中林觉民负伤被擒。在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时,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以笔代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为由劝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

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就义时,年仅24岁。死前绝食数日。

null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13岁应考童生,愤然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挺胸而退出考场。侯官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全闽大学堂文科,参加“共和山堂”和“汉族独立会”。 1907年,自费去日本留学,并加入同盟会。与黄花岗烈士福建十杰之首的林文(状元林鸿年之孙)、林尹民(族弟)合称“三林”。 黄兴对林觉民十分赞赏,认为他“眼光远大”,“科学程度极其高深”。在“田野居”寓所的墙上,林觉民悬挂起华盛顿、拿破化的画像,他常对画像膜拜,并对同志说:“华盛顿哥哥,拿破仑弟弟。”

他写的《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并翻译了英国小说《莫那国犯人》。他翻译的《六国宪法论》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1911年,同盟会决定在广州再次举行起义。为此,留学日本东京的学生所组成的同盟会第十四支部研究决定,派林觉民在回福建前,赴香港向起义统筹部汇报情况并听取意见。不料,起义统筹部部长黄兴一见到林觉民便激动地拉着他手说:“意洞来,天赞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并极力挽留林觉民留在香港协助统筹起义事宜。林参加起义前的《与妻书》字字泣血,与其《绝笔书》于1924年春,由林森摹印刊行,从而广泛流传。其堂兄林长民,乃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null

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名芳佩,是螺洲望族的后代,其父陈元凯号陶庵,光绪己丑科(1889年)举人。陈意映深明大义,又通文墨,所以婚后夫妻感情和谐。林觉民留学日本后,曾写有一篇记录两有缱绻的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 林觉民夫妻的居所是一座二层小楼,名双栖楼,楼前植蕉梅,陈意映寄给林觉民的信笺落款常署“双栖楼主”。意映秉志抚孤,终因悲伤过度以终,年仅二十二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