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危机敲响警钟!最新研究:昆虫数量锐减,一百年后全部绝种!

null

一份最新科学评论指出,全球昆虫数量锐减,蜜蜂数量也大幅减少。

许多科学家近年纷纷提出警告,指出地球第6次大灭绝已开始,许多物种快速灭绝,国际知名期刊《生物保育》即将出刊的一项科学评论指出,地球的昆虫数量锐减,正走上灭绝之路,100年内可能会全数消失,并强调这是全球危机,自然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恐引起重大灾难,而这也是全球第一份关于此议题的全球科学评论。

国际知名期刊《生物保育》(Biological Conservation)4月号将刊登一篇关于昆虫数量锐减及其原因的科学评论,作者是澳洲雪梨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名誉副教授桑切斯-巴约(Francisco Sánchez-Bayo)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客座教授威克休斯(Kris A.G. Wyckhuys)。该评论分析全球已发表的73项研究,这些研究评估昆虫数量锐减的现象,研究地区大多在美国与西欧,其他几个地区包括澳洲、中国、巴西、南非。3分之1的昆虫濒临绝种 主因是农业集约化

该评论的分析结果发现,逾4成的昆虫种类数量正在减少,3分之1的昆虫濒临绝种,而且昆虫绝种的速度比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快了8倍。此外,过去25年至30年之间,昆虫的总数量每年骤减2.5%,这意味着昆虫可能在100年内完全消失。桑切斯-巴约表示:“这非常快速。未来10年内,昆虫数量将减少4分之1,未来50年内只剩下一半,100年内将不再有昆虫。”

null

一份最新科学评论指出,全球昆虫数量锐减。

桑切斯-巴约说:“(昆虫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集约化,这表示通常围绕田地的所有树木与灌木都被消灭了,因此有平坦、光秃秃的田地,上头洒了合成肥料与杀虫剂。”他说昆虫数量减少似乎始于20世纪初期,1950年代与1960年代加速,并在过去20年达到“惊人的比例”。

此外,该评论也指出,都市化与气候变迁也是重要因素,例如全球暖化导致各地气温上升,这也是热带地区昆虫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美国史丹佛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埃尔力克教授(Paul Ehrlich)1960年开始在碧玉岭生物保护区(Jasper Ridge Biological Preserve)研究堇蛱蝶,但在2000年之前,这个保护区的堇蛱蝶都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迁。若无法遏止昆虫数量减少 “将造成灾难后果”

事实上,蝴蝶与飞蛾受到最严重的冲击,例如2000年至2009年,英格兰的农场上常见的蝴蝶数量减少了58%。此外,蜜蜂也受到严重影响:2013年,美国奥克拉荷马州(Oklahoma)的熊蜂(bumble bee)仅有1949年的一半;1947年,美国的蜂群为600万,但至今已有350万个蜂群消失。另外,目前已知的甲虫逾35万种,研究人员认为许多种甲虫的数量已经减少,尤其是蜣螂(dung beetles)。

null

研究人员指出,昆虫是传粉者、营养物质回收者、其他生物的食物,对所有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必不可少”。昆虫数量锐减让许多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吃昆虫的鱼类受到严重影响。桑切斯-巴约表示:““如果食物来源(昆虫)消失,这些动物都会饿死。”波多黎各(Puerto Rico)已经出现了这种级联效应(cascading effects,某一种重要物种的死亡可能导致其他物种灭绝。),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35年来,波多黎各的地栖昆虫减少了98%。桑切斯-巴约表示:“如果昆虫数量减少的状况无法停止,这将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造成灾难后果。”

该评论表示这是一场全球危机:“(昆虫减少的)这个趋势证实了第6次大灭绝事件正深深影响这个星球上的生命形式……除非我们改变生产粮食的方式,否则所有昆虫将在未来数十年内走上绝种的道路……这将为地球生态系统带来悲惨的后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