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在家分娩悲剧给印度敲响警钟

《印度快报》4月14日文章,原题:当谣言致死:喀拉拉邦社会因一位年轻女性在家分娩身亡而敲响警钟 尽管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孕产妇死亡率位居印度最低水平,但专家警告称,在错误信息、不信任或误导性观念的驱使下,未受专业协助的家庭分娩案例虽少却呈上升趋势,正威胁着公共卫生。

喀拉拉邦有着近乎100%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全球公认的孕产妇保健成果,但一周前一名年轻女性却在家中尝试分娩时不幸去世。在这个孕产妇死亡越发罕见的地方,这场本可轻易避免的悲剧显得尤为刺目。

社会中一些群体仍对在医疗机构分娩持怀疑态度。在非专业人士的推波助澜下,对无辅助“自然”分娩的美化,导致了本可避免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发病甚至死亡。本次事件中,医疗系统完全丧失干预机会,没有产前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的机会,也没有并发症早期筛查。这家人将自己隔离于正规医疗保障之外,最终酿成惨剧。

这些现象已非个案。作为一名姑息治疗医生,我时常遇到受伪健康信息误导的案例,远不止于分娩领域。晚期患者(尤其是癌症病人)常沦为不科学和带有剥削性质“疗法”的目标。一些人提出所谓的“自然排毒疗法”或阴谋论,例如避免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理由是这些检查会带来伤害或“辐射毒性”,但实际上毫无科学依据。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卷土重来的反疫苗言论,不仅危及个人健康,也对更广泛的公共卫生构成威胁。错误信息对健康的威胁,足以摧毁数十年来医疗服务与疾病预防的进步。

喀拉拉邦孕产妇死亡率有着19/10万的骄人成绩(远低于印度全国孕产妇死亡率97/10万)。然而,本次孕产妇死亡事件,引发人们对这种成就能否持续的疑问。是否有一些人正在因不信任、错误信息或社会文化隔离而被医疗保障体系漏掉?这不仅是对卫生系统,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敲响了警钟。

我们不能只依赖医生或医务工作者来对抗伪健康信息,这需要一种集体文化转变——坚持科学、重视证据、优先保障生命尊严与安全。数字平台必须承担起遏制有害健康内容传播的责任。立法者也应探讨适当的监管框架,以防止弱势病患受到剥削。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营造一种氛围,让人们在及时寻求医疗救治时不再被视为软弱或失败,而是一种勇敢、智慧与爱的体现。(作者N·M·穆吉布·拉赫曼,任伊然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