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局招聘拒绝“二代”,掀开了垄断行业世袭的盖子

需要“安排”的“回避”,可能不是彻底的回避,因为“血亲世袭”的本质也是“安排”。

冰川思想库特约研究员丨张丰

据媒体报道,多地烟草局发布通知,要求“招聘人员不得应聘录用后构成干部任职回避情形的岗位”。

认真看了一下各地的通知,山东的最严格,回避情形包括“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单位系统的岗位。”

举例来说,一个大学毕业生,即便伯父或叔叔是烟草局的领导,他也不能应聘,更不用说父母了——如果不是领导,只是普通员工或许可以,但这时也没能力了。

我老家河南的通知,说得比较含混:

应聘者如与我系统职工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近姻亲关系的,填写报名信息时须说明,我们将按相关规定在组织招聘工作时安排回避。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似乎没有完全堵死进烟草系统的门路。

这样让人想起去年6月,河南日报报道的一个故事:濮阳一家三代人都在烟草公司工作,被称为“薪火相传,接力守望”——那是烟草总公司成立40周年的策划,这样的宣传让很多人反感。

图/网络

人们不满是有道理的。在河南,进入烟草系统是绝对让人艳羡的工作,今年“河南中烟”的招聘广告上明确写着“河南待遇最好国企”的字样。了解一下,这个企业年收入超过10万元,和考公务员一样,网上也有交流群、辅导班信息。

竞争如此激烈,有亲戚在里面当干部当然就有“走后门”嫌疑。现在出台“回避”文件,多少算是一个进步。第一,它承认过去的“不回避”是很常见的;第二,承认这种“不回避”是不公平的,是有问题的。

01

“二代”现象

所有行业中,烟草是最奇怪的,它的垄断性最强。有人在网上说,烟草系统回避的话,能不能交换到中石油,中石油的子弟到烟草来——烟草可能看不上中石油,因为中石油还要面临中石化的竞争,多少像一个企业。

我看《瞭望东方周刊》公众号关于烟草行业回避制的报道,后面的评论也有质疑的声音:说好的“举贤不避亲”呢?烟草行业的子弟不能干烟草,那厨师的儿子怎么还能当厨师?

这种撒娇,似乎暗示烟草行业子弟只是普通的“二代”现象。

实际上,很多行业子承父业根本不是问题。每年高考后填报志愿,都有类似讨论,就连收入很高的医生群体,也不主张子女去读医学院,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工作虽然收入可以,但是实在太累了。

我父亲是乡村教师。小时候他在夏天带我进田里干活儿:你不努力读书,将来只有一辈子干这个。

我很害怕。我不想当农民(虽然写过文章赞美这个职业的勤劳),也不想当教师,我只想逃离这两个职业,不想做“农二代”“教二代”。

很清楚,人们真正在乎的不是“二代”问题,而是特权。一个去北京送外卖的大叔,儿子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去送外卖,这不让人感动,而是让人忿恨和伤心,命运竟然如此残酷。

▲“闪送父子”(图/视频截图)

烟草是一个绝对垄断的行业,从生产到销售都要专门许可;烟草行业又是一个暴利行业,每个地方的纳税大户都是烟草公司,这不是说他们勤快和善于经营,而是因为烟价是他们自己定的;这又是一个“道德亏欠”行业,吸烟有害健康,而很多人戒不掉,这是人性的弱点,这个行业就专注于利用人性弱点。

在这种背景下,烟草行业从业者可以看作是完全意义上的“食利者”,烟草子弟子承父业,才叫“世袭”。农民子弟继续当农民,是诅咒。

02

老问题,新问题

这种“世袭”由来已久。

我小时候,听父辈的人聊天,知道最称职的父亲就是能给子女都“安排工作”。这个安排,当然不是子女读大学毕业的分配,而是动用关系来实现子女的就业。

有一种“安排”就叫接班,往往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等他(她长大),父母也就到了快退休的年纪。所以“接班”通常意味着一进一出,或许并不需要新设编制,至于怎么实现这一点,就不足外人道了。我爸谈起那些厉害的人,总是非常羡慕,然后告诉我们:我没有任何办法,你们只能靠自己。

其实,即便是教师,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河南,也是有一点特权的。教师子弟初中毕业考中师(中专师范),可以加10分。这样,一个教师的孩子,也就更容易成为教师。当然,如果你是高中考大学,就不能加分了。

这种本行业特权,似乎广泛存在。这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分工体系有关,每一个行业上面都可以追溯到一个领导机关,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封闭的系统”。医生的孩子如果无能,当然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看病,但是可以到医院做后勤、财务等等。

▲贵州中烟遵义卷烟厂(图/图虫创意)

在上世纪90年代,这些“特权”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因为很快大时代就来了:社会在创造大量机会,很多行业都搞市场化改革,过去“安排”的工作,很快就不吃香了。邮电系统曾经处在县城就业鄙视链的顶级,但是很快受到冲击,因为电信、邮件都很快市场化了。

使出很多办法好不容易安排进去,后来发现并不是铁饭碗,也可能下岗。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故事。

在这个大潮中,烟草行业幸存了。这个行业因为其特殊性(吸烟有害健康和暴利),一直是绝对地垄断,人们相信国家控制这个行业,大家抽烟就会少一点。

过去20年,烟草行业一直是偷偷发财,从业人员很低调,他们过着幸福生活,但是却很少夸耀。

但是,最近几年,90年代开始的“机会大爆发”的扩张时代结束了,社会开始出现“内卷”,行业壁垒的魅力也就复活了:人们最渴望的是稳定。如果能稳定加好福利,就是人人都羡慕的工作了,于是,人们烟草行业成了众矢之的。

03

“安排”文化

春节回老家,和两位朋友吃饭。第一天的晚饭,一位朋友“安排”,到了第二天的午饭,另一位朋友说:这一顿一定我来安排。

他们都是普通人,吃了饭也不会去报销,但是他们都使用了“安排”这个词。这个我小时候很熟悉的词语,再次成为县城生活的常用语,或许是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汉语词汇。

据说这个词现在已经是网络流行词,有人认为是从东北那边过来的,我对此表示怀疑。这个词可以理解成“计划经济”时代的象征,代表了权力从上到下的运行。现在它的含义相当复杂,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调侃,但是它的核心没变:“安排”仍然带有权力的意味。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河南烟草通知中的那句话,“我们将按相关规定在组织招聘工作时安排回避”,就连“回避”,也需要“安排”。我理解,需要“安排”的“回避”,可能不是彻底的回避,因为“血亲世袭”的本质也是“安排”。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