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黑胶唱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最开始接触到黑胶唱片的时候,我在读大学,那时候着了魔地痴迷黑胶唱片,从C.L. Smooth到Thelonius Monk,从Al Green到Pink Floyd,从Eagles到Kurt Cobain,每天都沉浸在无边无际的唱片海洋里打捞着珍宝。那时候网上还没有那么多黑胶唱片和黑胶唱机的资讯可以获取,学校附近的那家唱片店使用的那台黑胶唱机,是我现在入手依然会肉疼的价格。问了很多圈子里的朋友有没有不错的入门黑胶机,他们给我的回答都是,“你这个预算买铁三角、锋梭、宝碟什么的还不如收一台二手的松下sl1200,保值质量又好。”

后来攒了很久的钱终于收了一台Technics Sl1200m3d,虽然有些许划痕,但是大体上是我满意的样子。可是我发现好像单单一台唱机出不了声,我了解到还需要搭配唱放、唱针、功放、音箱,做了一段时间功课好像知道买唱头就包括唱针、买台有源音箱就可以不用买功放和无源箱了。

(我的第一台黑胶机松下sl1200 m3d)

于是我又慢慢攒了几个月的钱,陆续购置了铁三角唱头

、一款入门监听级音箱和网友diy的唱放。跟着豆瓣上网友们零零散散的分享,艰难的接好了整个系统。第一次看到唱针在黑胶唱片上像冰刀选手一样转动,好像我听到的声音早就不止是模拟信号那么简单,而是来自三四十年前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传达。(大学那会儿比较中二)。

后来玩黑胶的路并没有慢慢顺利起来,比如“为什么爆豆声这么大”、“为什么有些碟会跳针”、“压镇、测速仪、水平仪、超声波洗碟机都有什么用”、“美首版和日首版是什么意思”。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几个月后我的唱机右边突然不出声了,在我做了许多对比测试终于确定了问题:唱机phono接口有问题。我在网上找了很多音响店的电话,一个一个拨通过去问能否修黑胶唱机。我收到的答复并不友好,要么隔得特别远,要么懒得搭理我。终于找到一个稍微近一点的音响店,我抱着十几斤的机器坐了十三站地铁加上走了三公里路,终于修好了唱机的phono接口。返程的路更加艰难,因为下起了雨,那三公里的路走得格外辛苦。那个礼拜我的胳膊持续酸痛。

(当初帮我修黑胶机那个老板的微信我一直留着)

后来工作后,在几个区之间搬过几次家,也在几座城市之间搬过几次家,每一次搬家,这套二三十斤的设备都让我的倦态淌在脸上。

工作越来越忙以后,真的鲜有闲情逸致坐在沙发前,按照黑胶机、唱放、功放、音响的顺序打开电源,选上一张唱片,细心擦拭后放上唱盘,然后再每半小时翻个面,最后再以相反的顺序收尾。

现在回头看看,当时其实一台声音不错的一体式黑胶机也能满足我的需求了。我并不是dj,轻便便携,声音也够用,这些对我来说就够了。我也就不用吃那么多顿泡面,不用每次想起搬家都很烦闷,也不用消耗这么多的精力。

不过,那些唱片带给我的快乐,依然是这些年任何其他事情都取代不了的。保持听黑胶这个习惯,更多的是在折腾自己,而人生好像也是在不断折腾中行进着。而躺在柜子里那些实体唱片们,一直在提醒我有些事情不能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