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应邀做客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与著名主持人陈伟鸿,中科院院士郭烈锦,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宝丰能源集团总裁刘元管等氢能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就“氢能时代还有多远?”话题开展深度讨论。
针对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张国强表达以下四个观点:
0 1
冬奥会首次大规模氢能车辆示范应用对世界氢能产业发展的意义?
本次盛会累计投入12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运营加氢站20座。车辆累计运行375万公里,耗氢260吨,减碳2700吨。燃料电池汽车在冬奥会的成功示范应用,验证了氢能作为一种能源完全可以满足交通、出行需求;冬奥期间,氢燃料电池汽车历经高海拔、低气温、复杂路况等环境验证,已经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多场景交通需求。
0 2
燃料电池材料成本问题?
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中国基本掌握燃料电池八大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技术,得益于核心技术突破,燃料电池发动机从原材料到系统实现快速提质降价。从原材料看,燃料电池发动机大多数都是二次材料和有机材料,这些材料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增多,产量上升,成本呈大幅下降趋势,且不会出现资源短缺问题。预计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5-10万辆,发动机成本可降至1000元/千瓦,达到国六排放标准内燃机价格水平;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保有量可达到100万辆,发动机成本可降至200元/千瓦。
0 3
氢从哪里来?
各地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发展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产业的根源在于制氢,但我国各地氢能资源分配分布不均,各地市可以充分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发展氢能产业。例如在宁夏、内蒙古、河北等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可以充分开发风光制氢;在四川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可以打造水电制氢发展模式;而在海上风电资源丰富的东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制氢可以有效解决氢源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全球化视野,例如在氢能基础相对薄弱的广东地区,可以在广州、珠海等地建设氢能码头,通过全球制取、海上运输方式形成氢源供给。
04
氢能产业张家口模式?
过去5年,亿华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进行产业示范,利用当地风光资源发电,建设制氢厂,解决氢源供给问题。同时联合当地产业上下游建设加氢站,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对全市交通体系进行置换,建设完善的产业生态。该模式产业链参与方均能获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点-线-面发展模式,被日前出台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列为氢能产业发展基本原则。
张国强强调“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张家口这样的城市,从氢的源头开始,实现氢能自给,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氢能生态。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氢能产业发展也是如此,张家口模式可以广为复制,聚少成多。这种点-线-面的发展战略,应该得到行业的重视,得到各地方政府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