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如稻妻般轰隆作响——旧日本海军J2M“雷电”史话(其一)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210篇原创文章,作者:电光飞翔。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堀越二郎教授的遗产,也是堀越全家桶中最神秘的“雷电”局地战斗机的取极说明书导读。

《J2M3假取扱说明书》

名航第2541号(设第41号) 昭和19年7月三菱重工株式会社名古屋航空机制作所

第二设计科长付:高桥已治郎

部长:何野

设计课长:堀越二郎

同上:曾根嘉年

同上:松浦傅二

1. 概说

本机为单发动机全金属收放式起落架式下单翼机之各种性能均卓越之局地战斗机。

全宽10.8米,全长9.7米,自重约2.535吨。其装备有火星二三型甲发动机以及VDM液压式恒速螺旋桨。

1.1 各类数据及三视图

隔框定义图

2. 重量及重心处

2.1 搭载量

2.2 重心位置与相当翼弦之关系

3. 机体构造

本机为全金属构造,一般使用超级杜拉铝合金作为主要材料且在外表面均使用沉头螺丝。在机身内部采用淡蓝色之透明涂装,在外表面则使用灰鼠色之轻金属用特殊涂装。其表面可以抛光以获得光滑度。、本机主要使用之材料如下表所示。

3.1 机身

机身为半硬壳式构造,其切面为卵形。机身可以于第七号隔框处分为前后两部分。机身前部和主翼为一体,机身后部则与垂直尾翼为一体。同时机身第18号隔框后部为可拆卸之尾部。机身第一号隔框为可以安装发动机架之防护板,同时机身上方有可以部分前后滑动且拆装容易之天窗。

机身前后结合方法参照7.2.1

中央上方的天窗操作参考3.7.1

笔者注:和别的取扱说明书不同,雷电的取扱说明书中并没有机身骨架图的结构图,具体原因目前未知。不过想要知道雷电的机身骨架也并不困难。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给出的“肋材定义图”中了解机身各个隔框的位置。至于横向的长桁则可以通过7.2.1机身前后结合方法的机身切面图来判断。

7.2.1机身前后结合方法,“I”处的小点点即为长桁位置

3.2 主翼

主翼为应力蒙皮单桁式构造。其左右翼制造时为一体。为了和机身前半部相结合,主翼并未采用中间翼和外翼的分割。但是其23号肋骨以外之翼尖部分可以通过与主翼主桁,副桁以及蒙皮上的螺丝与螺母进行装脱。主桁后方1号至6号肋骨间装备有油箱,这部分下表面的蒙皮可以拆卸。

主桁前面6号与7号肋骨间有安装起落架支柱的地方。7号肋骨至8号肋骨间设置有九九式2号机炮,8号肋骨至10号肋骨间则设置有九九式1号机炮。10号肋骨与16号肋骨则设置有20毫米机炮炮弹之弹舱.前缘10号及11号肋骨间下方设置有炸弹投掷器。

3.2.1 副翼

本机于主翼10,11号肋骨间至23号肋骨后方设置有弗里斯式副翼。其前缘部为函型桁应力蒙皮构造,后缘以及上表面则为帆布蒙皮材质。其第12,16,22号肋骨处设有共三个于机翼后缘处结合的铰链配件。各结合处设置有如下图所示之平衡锤。

3.2.2 襟翼

本机于主翼第二号肋骨至第10,11号肋骨间设置有后滑式襟翼。其为单桁式应力蒙皮结构。可于空战时与起降时使用。

3.3 尾翼

尾翼分为水平尾翼,升降舵,垂直尾翼,方向舵四个部分。其中水平尾翼,升降舵及方向舵可以拆卸,而垂直尾翼则与机身为一体,不可拆卸。方向舵,升降舵均设有修正舵。

3.3.1 水平尾翼

水平尾翼为左右分割制作,与机身第15及17号隔框有相结合的部件。本翼为前后双桁式应力蒙皮构造。其前缘部与前桁由串铰链相结合。与机身的结合部件位于两桁一侧。5号及8号肋骨的后缘处设有与升降舵结合的配件。

3.3.2 升降舵

升降舵于机身尾部内通过一根杆式轴左右连接。其为单桁式结构,前缘为应力蒙皮构造,后部及上面为帆布蒙皮材质。位于5号及8号肋骨处有与水平尾翼结合之部件。

2号至4号肋骨处设有修正舵。可以调整初期的倾斜,同时减轻升降舵的操舵力。

机身内的连接杆式轴设置有平衡锤。

3.3.3 垂直尾翼

垂直尾翼为前后二桁式应力蒙皮构造,其前缘部分通过串铰链与前桁相结合。其前桁与后桁下端和机身第15,18号隔框相结合且不可拆卸。4号肋骨与7号肋骨处设有与方向舵相结合的部件。

3.3.4 方向舵

方向舵为单桁式。其前缘为函型桁应力蒙皮构造,后方则为帆布构造。

于4号及7号肋骨处设有和垂直尾翼结合的配件。

七号隔框以上的前缘部分为平衡部,平衡部前端设有平衡垂。

2号肋骨至4号肋骨处设有修正舵。可以调整初期的倾斜,同时减轻方向舵的操舵力。

3.7坐席装置

3.7.1 天窗

天窗由挡风玻璃,中央部天窗及后部天窗三部分组成。挡风玻璃与机身通过螺丝结合。后部天窗与机身通过螺栓固定且可以取下以检查无线电设备。中央部天窗位于轨道上且可以通过内测的把手前后滑动。轨道为了保持天窗能够前后滑动需要随时注意清洁并涂抹润滑液。

3.8 发动机舱

发动机舱由发动机架,排气管发动机整流罩以及发动机架舱组成

3.8.1 发动机架

发动机架由41xx钢管焊接而成。其通过七个螺栓和缓冲橡胶与发动机相结合。同时发动机架也通过四个螺栓与机身防火板相结合。

3.8.2 排气管

本机装备有喷火式不锈钢排气管。排出口左右各四个且通过14根支撑管与5个支撑部件与后方隔框相结合。同时也通过螺丝与发动机结合。前列第五号管设有混合比计燃料采取口用栓座以及排气温度计发信器安装口。

3.8.3 发动机整流罩

发动机整流罩分为前方固定罩,可拆卸罩,散热襟翼以及后方隔框组成。

前方固定罩通过整流翅的减速框与前方隔框相连接。其右上方有螺旋桨油压原动机之检查窗。

可拆卸罩分为上下两个安装部且可以拆卸。其通过紧合配件与前后隔框相结合。下方安装部有油溜注排油口。

3.8.4 发动机架舱

发动机架舱分为固定罩以及可拆卸罩。

前方固定罩可以与发动机架相结合。可拆卸罩分为上方侧方下方共五个部分。其前方与前方固定罩,后方与机身防火板通过定位销相连接。

3.9 动力系统

3.9.1 燃料箱及燃料系统3.9.1.1 燃料箱

本机的燃料箱为防火板后方一个,左右翼1号至6号肋骨主桁后方各一个,与机身下方的副油箱。

3.9.2 润滑油箱与润滑油系统3.9.2.1 润滑油箱

本机于防火板前方装备一个润滑油箱。其为铝板焊接构造且通过支撑部件与防火板结合。

3.9.3 水喷射系统(仅图)

这些就是一些主要部件的内容了。当然取说肯定远不止这点,所以笔者愿意分享整份文件给广大读者。接下来笔者将继续在中及后篇聊聊雷电的设计故事以及战史,请各位敬请期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