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4年兰州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暨网络文明宣传月启动
中国甘肃网9月9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慧雅)9月9日上午,由市委网信办、市委国安办、市委机要和保密局、市委金融办、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数据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甘肃分中心共同主办,城关区委、区政府承办的“2024年兰州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暨网络文明宣传月”在城关区东方红广场正式启动。
省委网信办二级巡视员杨小平出席启动仪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丁瑞娟,城关区委书记刘凤恒出席并致辞。
启动仪式上,相关领导向在“2024年兰州市青少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中获奖的11家单位颁奖,为组成“兰州市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的20家单位授牌,向纳入“全市网络安全专家库”的专家代表们颁发聘用证书,并正式发布启动了“兰州市虚拟网络安全中心”。
活动现场,网络文明志愿者们演唱了兰州市委网信办特别创作的歌曲《清朗》。由市妇联、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推荐的“巾帼网民”“职工网民”“青年网民”“洋网民”代表以及国际传播网媒和网络名人代表,分别讲述了各自践行网络文明、传播正能量的事迹,分享了幸福兰州故事。网络文明志愿者还发起了“弘扬时代精神·共建网络文明”的倡议。
据了解,本次活动将聚焦“6个主题日”“4个宣传周”。开展“强省会│e网同行‘青’力而为”“网络清朗·伴我成长”、网络文明“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广泛、持续宣传“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理念,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集中展示国家网络安全、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新成效,以及省、市相关工作取得的新成绩。
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网络空间,以先进网络技术保障网络安全,以健康向上文化塑造网络文明。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文明素养,全力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相关新闻:【兰州网民代表话文明】网络名人赵林:发挥自身影响力 传递网络正能量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沈文刚
赵林是甘肃甘露公益中心的负责人。在西北师范大学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互联网,也通过网络结识了很多从事公益活动的网友。
2003年,赵林在热心公益的网友鼓励支持下创建了“中国西部慈善网”。截止目前,通过网站活动累计受资助人群约72万人次,累计发放爱心物资约1.68亿元。
2009年,赵林申请了自己的新浪微博账号“赵林-甘露公益”,2016年通过微博认证成为“知名公益博主”,粉丝数近300万人。
赵林说:“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互联网平台,如果没有网络空间,仅凭我一人之力,是无法做到这些的。”
十余年间,他通过微博开展网络公益宣传3.8万多次,发布公益理念和公益文化博文1.2万篇,策划网络公益项目11个。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赵林表示,互联网不断丰富着公益事业的理念、改变着公益事业的形态、拓展着公益事业的领域,开启了“事事皆公益,人人可参与”的网络公益新时代。网络公益作为互联网时代公益事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形态、新力量,已经成为促进经济新常态、汇聚社会正能量、树立社会新风尚的重要力量。
【兰州网民代表话文明】驾驶员贾鑫东:公交轮辙与网络热土的双重驰骋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余守萱
贾鑫东,人称“云朵他哥”,不仅是兰州的一名公交车驾驶员,更在网络世界中用短视频这把钥匙,打开了公众对公交司机这一职业的新认知。
他的故事,从一条短视频开始,让无数网友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公交司机,一个对生活、对工作充满热爱的普通人。他的身影曾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等电视节目中,更在2023年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门口的乘客请往里面走,请抓好扶手。”从业8年的贾鑫东,每天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每位乘客。
起初,他只是简单地记录下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片段,通过这些真实、质朴的视频迅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
从最初的小试牛刀到如今成为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络达人,他的视频作品不仅记录下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能量,更对准这座他深爱的城市,展现了公交车司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社会各界对这一职业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网络安全不仅关乎技术层面的防护与治理,更在于每一个网民的自觉与自律。
贾鑫东说,作为网络达人,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要积极传播正能量的内容;最后,要加强与网友的互动和沟通。他提倡大家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共同守护好这片精神家园。
【兰州网民代表话文明】媒体记者汪霺:借助双语短视频 将兰州故事传向世界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慧雅
兰州,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在文化旅游等众多方面吸引了多方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兰州,了解兰州。作为兰州黄河国际传播中心的英文出镜记者,汪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通过精心策划的双语短视频,将兰州的故事传播向世界。
汪霺表示,自己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一名记者和网民,参与到这场数字化时代的信息传播中来。因此,她始终致力于在网络上传播更多正能量的内容。
自兰州黄河国际传播中心成立以来,汪霺和她的团队依托媒体和网络的平台资源,制作了大量的宣介短视频和帖文。他们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双语短视频,将兰州的文化、历史、美食以及城市发展的故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传播向世界。
在过去的一年里,汪霺走过了兰州的27座跨河大桥,让桥城兰州的故事走向国际。品尝了上百种地道的兰州美食,并且邀请国际友人一起制作。2024年春节期间,还邀请了10位在兰州过年的国际友人,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年俗故事……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兰州的文化内涵,也为国际友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据统计,一年时间里,汪霺和她的团队制作了700余条原创短视频,发布的网络帖文3000余条,邀请30余位“洋主播”“海外传播官”一起参与兰州的国际宣传。他们发布的作品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50余个,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城市风貌、人物故事、美食分享等领域获得了较高的互动量。
“未来,我会更加努力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大家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汪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网络空间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成为传播文化、促进交流的窗口。
【兰州网民代表话文明】媒体人唐瑞:用镜头和笔尖传播网络文明新风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她采访报道过的女性中,有的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用一系列有温度、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将温暖传递至兰州的四面八方;
有的在岗位上争优创先,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投身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用辛勤的汗水和实际作为展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有的则树立家风好榜样,以良好的家风家教影响周围邻里,带动周边家庭重家风、传美德,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她,自2021年10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将笔尖和镜头对准身边的女性奋斗者、建设者和正能量的倡导者,通过书写她们的故事,反映新时代女性的自立自强。
她,是《兰州日报》时政部记者唐瑞。
作为一名跑口记者,唐瑞时刻关注兰州市妇联的工作动态,及时将兰州市妇联推出的政策举措、召开的重大会议以及举办的各类活动的相关讯息,传递给金城的妇女姐妹。
日常工作中,她主动寻线索、想思路、找选题,以深度报道的方式,报道包括家风建设、“两癌”免费检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成立“三新”领域妇联等全市妇联组织落实的重点工作,讲好新时代妇女故事,传递巾帼正能量。截至目前,共计在《兰州日报》发表有关全市妇女工作、妇女故事的新闻稿件200余篇。
唐瑞说,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将继续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不断强化网络素养,维护网络健康环境,在自己的新闻作品中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网民。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自觉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带头做好新闻领域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让党的声音始终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同时,我也将坚守网络舆论阵地,传播网络文明新风,将镜头和笔尖对准崇德向善的人与事,为推动兰州市形成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环境贡献力量。”唐瑞说。
【兰州网民代表话文明】本土自由音乐人“离火兄弟”:用青春声量为攒劲兰州代言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兰州本土的自由音乐人韩雨轩和搭档杜鹏组建了“离火兄弟”组合,他们用歌声宣传兰州,每一条短视频都饱含着对金城的热爱,成为外地游客了解兰州的一扇窗口。
韩雨轩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从2017年至今已发布70余首作品,全平台播放量近千万,代表作有《霍去病》《头锅》等,成为宣传兰州的知名本土音乐。
杜鹏,是一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也是摄影师、剪辑师、设计师、编导以及音乐人,他经常往返于北京、天津从事自媒体、短视频和MCN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参与了许多百万级千万级博主的视频制作和起号工作。
今年两位好兄弟各取所长,组建“离火兄弟”组合,走上原创优质音乐视频之路,希望可以在歌声里更好地展示家乡。
受网友们全网追捧的原创视频《浪兰州》就是“离火兄弟”组合创作的精品之一。
韩雨轩说,《浪兰州》融入了很多老兰州元素,浪本身就是一种亲切的方言。以“浪”开始带着网友浪兰州,看美景、品美食,毫无违和感。
在这之后,“离火兄弟”组合又创作了介绍甘肃省博物馆的视频,展示了甘肃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视频创作过程中,两人运用了一句地道的兰州方言,以“dai!联手!”作为视频的开篇,保持了对传统方言传承,并进行了创意改编,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方式的巧妙结合,兰州方言的融入不仅为视频增添了地域特色,更深化了文化底蕴,使观众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感受到甘肃文化的魅力。
今年的兰州马拉松赛,“离火兄弟”与兰州团市委共同创作了兰马志愿者的视频《“蓝精灵”志愿者历险记》,宣传兰马志愿者的热情,见证兰马志愿者辛勤工作,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互动。
韩雨轩表示,家乡给了他们创作灵感,他们也希望在甘肃大地上创作更多音画视频,天水麻辣烫、兰州烧烤、敦煌飞天写真、扎尕那人间仙境等都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而作为青年网民,“离火兄弟”一直秉持积极、健康、向上的理念,创作的作品始终围绕着家乡。
韩雨轩说,云山千万里,谁道不思乡。曾经他离开家乡在外奔波,但不论走到哪里心里始终都怀着对家乡的思念。现在,他们回来了,就想为这个地方增光添彩、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今后,他们将通过探索城市足迹,记录和分享兰州特色文化和人文风貌,将这些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资源融为创作内容,为家乡文旅创作更多作品。
【兰州网民代表话文明】留学生李小乐:搭乘网络快车 讲述兰州故事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Sam李小乐,目前就读于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他不仅学业优秀,更有一颗热衷于文化交流的心。
平日里,他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发声,分享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网络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多元、充满活力的中国。
“之前,我遇到一位来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叫大卫,他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对中国的武术感兴趣。每天在课余时间坚持练习太极拳,也会参加本地的文化交流活动。”和李小乐一样,大卫也是一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留学生。
让李小乐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在黄河边,落日余晖下一些人在表演太极拳,远远地看过去就像是一幅画,实在是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当时,大卫对于太极拳表演有点‘蠢蠢欲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小乐说,“我们的朋友大卫,也会太极拳,所以,我们决定鼓励他,并请他为我们表演太极拳,虽然他有些紧张,但他认真表演,动作流畅优美,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表演结束后,大卫讲了一段话,也让李小乐记忆犹新,“虽然我来自另一个国家,但通过学习太极,我不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也体会到中国人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这是一种跨越语言和国界的精神联系。”
于留学生而言,讲好中国故事并不仅仅是讲述单一的历史或文化,也可以是通过个人体验来传递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共鸣。数字时代下,网络已经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中介,可以让世界更全面而具体多元地观之兰州、触之文化、爱之中国。
【兰州网民代表话文明】青年作家张庆涛:坚持传统文化底色 助力网络文明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孙珩力
作为《大河两岸 岁月兰州》的作者,张庆涛希望借助这本书,有更多的网络达人和网友能够把它作为宣传兰州传统文化,乃至甘肃历史文化的参考文案之一,“也算是我对家乡做出的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张庆涛表示,作为一个资深的网友,他历经了网络不同时代的变迁,从高中的QQ空间,到大学时的各种网络论坛、人人网,还有后来的朋友圈、微博、直到进入到短视频时代。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展现自己和与他人沟通的桥梁更加丰富、多元化,也更加的扁平化、直接化。现今我们已经能够高效、快速地,把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展现到朋友和公众面前了。”
在这个越来越扁平化、直接化的年代,张庆涛有着自己的思考:“信息如海洋般涌来,什么才是值得我们持续不断坚持在网络上做的?什么思想才是我们共同的认知?什么才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年轻人有益的信息?”
作为图书行业的一员,张庆涛觉得,网络不仅仅是一个娱乐平台,它也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手段来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不能忽略其良性、有序的发展。
“只有坚持把传统文化作为在网络上发声的底色,才能传播出对国家、对社会、对年轻人有益的信息,才能更加准确地践行网络文明,使网络不仅仅成为一个娱乐平台,更成为一个我们随时可用的大辞典。我想依托着兰州独有的历史文化、古代文物、传统美食、民俗风情,把兰州故事、甘肃故事、中国故事,讲给更多的读者和网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