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家看台 | 阿凡达,旧梦难重温

凤凰网原创|从“天神下凡”到泯然众人,《阿凡达》的13年。

凰家看台 | 阿凡达,旧梦难重温

作者 | 时间之葬

13年前的《阿凡达》像是一颗推动中国电影井喷式增长十年的火种,而今天的《阿凡达:水之道》,却可能仅仅是另一部视效出众的商业大片,无心也无力影响电影行业的格局与游戏规则。

01 一己之力推动的消费狂欢

对于许多国内观众而言,哪怕《阿凡达》的公映(2010年1月4日,较北美晚了20天)距今已近13年之久,当时万人空巷的场景恐怕依然记忆犹新。

随手搜索一下当时的新闻,便不难发现排队买票是当时看《阿凡达》的常规操作,视听效果更好的IMAX 3D更是一票难求,其难抢程度被认为不亚于春运火车票。许多观众在冬天的一大早起来,就自备暖壶和板凳去影院门口排气长队,有人连排三天的队结果一无所获,还有年迈的母亲裹着棉被为子女买票而彻夜排队。供不应求的背景下,票价也随之一路飞涨,一张IMAX的《阿凡达》从最初的100元左右炒到600元左右,甚至被黄牛炒到过1500元一张的天价。后来为了防止黄牛炒作,不少影院都开始实行限售,拥有全国最大一块IMAX屏幕的中国电影博物馆后来就只允许每位观众购买3张票。

公映之后,《阿凡达》以“天神下凡”(这是本片在香港地区的译名)之态,接连打破了一系列影史票房纪录。在内地,《阿凡达》以14亿元的成绩问鼎影史票房冠军,成为首部票房突破10亿人民币的电影,就此让卖座大片从“亿元时代”迈向“十亿元时代”。

《阿凡达》(2009)剧照

《阿凡达》(2009)剧照

事后回头来看,当年《阿凡达》的热卖,直接推动了国内院线的发展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国内地银幕数量为4723块,数字3D银幕仅500余块。而2010年的全年新增银幕数达到1533块,平均每天增长4.2块,年底时全国数字3D银幕已经有2000余块,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自此,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也拥有了现代化的数字影院,人们不必为了想看一部IMAX 3D的《阿凡达》而千里奔袭另一座城市。

2010-2019这十年,是国产电影和内地影市狂飙突进的岁月。国产片的票房纪录每隔几年被刷新一次,观众的观影热情随着节节攀升的新增银幕数不断蹿升,直至疯狂涌入的资本催生出电影行业一个又一个易碎的泡沫。

这一切的源头,或许都始于《阿凡达》。一票难求的《阿凡达》,就像一颗火种,让人们看到了内地电影市场无限的空间与潜力。一部电影,可以不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次街头巷尾都热衷讨论的流行风尚,一场老少妇孺都参与其中的消费狂欢。电影,也由此从一小部分影迷津津乐道的趣味,渐渐变成全民习惯的休闲与消遣。

02 “洋枪”VS“土炮”

在全球观众对其顶礼膜拜的同时,《阿凡达》从问世的那天起,也彻底改变了电影行业的标准与游戏规则。

《阿凡达》(2009)剧照

《阿凡达》(2009)剧照

许多观众应该还记得,当年《阿凡达》带来的全新视听体验。3D镜头下呈现的潘多拉星球饱满且立体,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层次感与临境体验感,观众不再是在“观看”电影,而是仿佛置身其中。虽然好莱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尝试过3D技术,但人们普遍认为《阿凡达》才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电影”。

《阿凡达》之后,电影业迅速刮起了一阵席卷全球的3D风潮。3D摄影成了绝大多数好莱坞大片的标配,仿佛只有让观众戴上一副3D眼镜,才对得起自己“商业大片”的名头。一大批经典老片如《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等也经过3D转制的包装后重新上映。但事实却是,在《阿凡达》问世后的十余年间,能对标《阿凡达》3D效果的影片依然屈指可数。

对于不少国内的电影人而言,以碾压的姿态空降而来的《阿凡达》,也成了新的憧憬与挑战。

《阿凡达》在国内公映后不久,姜文的《让子弹飞》杀青。而当时姜文计划中的下一部电影,也将采用IMAX 3D技术拍摄,目标超越《阿凡达》的国内票房纪录,这部电影就是在2014年末上映的《一步之遥》。

最终,《一步之遥》的票房虽然未达预期,但是姜文的确成为了首位使用IMAX 3D摄影机的中国导演。为了让影片呈现出更好的3D效果,姜文在拍摄时有意减少了摄影机水平方向上的摇移,增加了纵深方向的推拉。这一有别于电影行业过去惯用技法的操作,也让《一步之遥》呈现出了国产电影的最佳3D水准。

另一位国内商业电影的领军导演宁浩,则坦然直面国产电影与《阿凡达》之间的巨大技术鸿沟。在他的《心花路放》里,索性直接把国内各地蹭《阿凡达》热点的特色旅游产物——“阿凡达大舞台”——搬上了银幕,并且在片中安排了一首名为《阿凡达与屌丝男》的插曲,甚至让徐峥饰演的男主角和一位打扮成纳威人的姑娘玩起了艳遇。宁浩敏锐的观察与辛辣的调侃,让他的电影俨然成了对抗“洋枪”的“土炮”。既然真刀真枪的技术比不过对手,那就只能以侧面突围的方式在文化认同上想办法做文章。

《心花路放》(2014)剧照

《心花路放》(2014)剧照

那些年间,内地电影行业普遍都把引进的好莱坞大片视为来势汹汹的对手,与其同档期上映的国产片在同行眼中注定要沦为竞争的炮灰。像《阿凡达》和《变形金刚》这样的好莱坞大片,常年来都有“好莱虎”之称。但接下来的十年里,随着国内电影行业的迅速发展,观众观影习惯的逐渐养成,好莱坞大片与国产商业片的强弱地位,也逐渐颠倒过来。由宁浩和徐峥等人引领的国产喜剧风潮,多年来都是笑傲票房市场的赢家,而像《捉妖记》《美人鱼》《流浪地球》等在特效制作水平上有明显突破的国产电影,更是一再刷新内地票房纪录。曾经落后的国产电影,一边依然在用“土法”对抗“洋枪”,一边也在认真钻研和学习“洋枪”的优点,努力追赶对手。

今天,翻看一下内地的影史票房榜,不难发现排名靠前的位置几乎都由国产电影占领。虽然其中有引进指标和档期安排的因素存在,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内主流观众已经更加倾向于为土生土长的影片买单,无论是明星的辨识度还是故事的文化属性,国产片都让我们的观众感觉更加亲切。

03 仅仅是另一部续集商业大片

如果说当年的《阿凡达》一手催动了内地电影行业蓬勃发展的春天,那么如今《阿凡达:水之道》见证的则是内地电影业最凛冽的寒冬。

疫情三年来,每年拍摄和上映的影片数量锐减。曾经疯狂涌入影视行业的热钱也纷纷撤离这个战场,注销的影视公司数以千记。2022年,五一档和国庆档等重要档期的票房和观影人次倒退回十年前的水平,引进片的数量也降至十年来的最低点,像《阿凡达:水之道》这样能够与北美同步公映的好莱坞大片更是凤毛麟角。

整个电影行业都处于巨大的不确定性当中,这一点最鲜明地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影片无法确定自己的档期。大量已经拍摄完成的影片无法如期公映,即便是在暑期档和国庆档,能够顺利上映的影片也寥寥无几。提前一周左右的定档“空降”和临时撤档,却成了业内屡见不鲜的常规操作。

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少影院自春节档以后就多次处于闭门歇业的状态。经历了自10月国庆档以来近整整两个月的空档期,无数影院从业者迫切盼望着《阿凡达:水之道》能够凭一己之力挽救衰颓的局势,让观众重新走进影院。

截至12月17日晚电影票房 来源:猫眼专业版

截至12月17日晚电影票房 来源:猫眼专业版

但这一次,《阿凡达:水之道》可能要让影院失望了。首周末的票房成绩并不如预期中的火爆(相当于一部中等体量的卖座片),虽然部分城市的点映场和IMAX场次,出现了200多乃至300多一张的高价,但当年那种一票难求的情形不复出现。

13年间,不但中国电影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好莱坞的游戏规则也早已被重新改写。当年《阿凡达》的横空出世,让很多人都以为电影将就此迈入一个新的时代和纪元,但到头来人们却发现,《阿凡达》只是一个难以被复制的个例,好莱坞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创意枯竭和原创能力锐减。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被迪士尼收购的漫威电影几乎统治了全球电影市场,围绕着“漫威电影宇宙”的无限续集开发,也把大量的电影从业者带上了“IP”这条不归路。就连《阿凡达》的出品方二十世纪福斯公司,也于2019年被迪士尼收入囊中,这也让后面多部《阿凡达》续集电影的开发,越来越像一个“阿凡达宇宙”,其主题乐园式的观影体验,对应的正是迪士尼在全球的主题乐园疯狂吸金的商业宗旨。

与此同时,以网飞(Netflix)和亚马逊(Amazon Prime)为代表的流媒体,正在快速侵蚀传统影院的领地。网飞已经于2019年加入了美国电影协会(MPAA),这也意味着流媒体巨头从此将与传统的“好莱坞五大”(迪士尼、索尼、华纳、环球电影)平起平坐。以“互联网思维”为准则的流媒体企业,已经深刻改变了电影行业的制作规则(中国电影也绝不例外)。决定一个电影项目是否能够顺利通过的,已不再是它的类型、故事和导演带领的主创团队,而是大数据算法锚定的观众偏好。最近两年在全球市场上,网飞和亚马逊们都在以更雄厚的资金,批量生产毫无新意与亮点的流水线电影。

流媒体的崛起

流媒体的崛起

由此而来的一个结果是,如今的电影拥有越来越大的投资,越来越炫目的实效,但看上去却越来越无趣和同质化。就连每年的颁奖季获奖影片,也鲜见新意与活力。

一部《阿凡达:水之道》显然不足以拯救冰冻三尺的内地影市,也不可能重新改写好莱坞的游戏规则。纵然詹姆斯·卡梅隆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证明自己依旧是电影特效领域当仁不让的王者,但对于多年来已经被3D和CG轰炸得视觉疲劳的观众而言,《阿凡达:水之道》却注定难以提供第一部那样革命性的视听震撼。无论潘多拉星球的水下世界如何美轮美奂,它看上去也许仅仅是另一部视效出众的续集商业大片,而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