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以后,似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比往年高了很多。坐在办公室里不是听到这里发生了严重事故,就是那里发生了严重事故。似乎过了一个年,新手们全都上路了。就前两天上海一台宝马还因为“操作失误”导致3死4伤而上了热搜。
大虎悠遭遇真实案例
20年老司机居然……
关于新手上路的事情咱就不提了,因为和今天的主题虽然有关,但关系不大。今天咱说说轮胎。大虎悠的一个好兄弟“老毛”因为老婆生完孩子住月子中心,离开家又稍微有点远,为了便于照顾看望,老毛就问朋友借了一台SUV。
可哪里知道他虽然是拥有20年驾龄,而且以往还是开工程指挥车的超级老鸟,但毕竟对借来的车子不熟悉,也算是栽了跟头:车轮子蹭到了马路牙子。结果呢轮胎侧面“掉了一层皮”,老毛对轮胎不熟,就找我帮忙判断一下看要不要换掉。
上面就是老毛发给我的照片,可以看到轮胎侧面掉了好大一块皮,而且明显已经看到里面的白色“帘子布”了。于是我直接告诉老毛:这轮胎废了!趁早换掉,不然啥时候炸都不一定。
轮胎侧面蹭掉一块还能用么?
您需要先了解轮胎的构造
帮朋友处理完之后才想起,在以往的车友见面活动,以及直播当中,此类关于胎侧受伤的案例并不在少数。——轮胎侧面受伤到什么程度才需要更换,怎样的受伤可以“无视”呢?接着这个机会我来做一个总结。
其实构成轮胎的材料不仅仅只有橡胶,事实上在橡胶内侧还有很多其他的结构,比如帘子布,比如钢丝等等。通常在轮胎的“胎面”部位(也就是和地面接触的“那一圈”)结构最坚固。因此也是厚度最大的部位(通常胎面位置橡胶总厚度达到1.5厘米)
在胎面部位,通常会有1~2层的聚酯纤维(“的确良”纤维胎体帘布)、2层钢丝(带束层)、1~2层聚酰胺(“尼龙”冠带层)。而胎侧是轮胎最薄的部位,通常厚度大约6毫米出头。通常胎侧部位只有1~2层的聚酯纤维(“的确良”纤维胎体帘布)。
比如我好兄弟老毛借来的那台车,轮胎侧面受伤后看到里面露出的“白线”就是聚酯纤维帘布,也就是胎侧橡胶的“受力骨架”。
胎侧看到“白线”轮胎就废了
别指望能“救回来”
通常来说轮胎侧面受到刮擦,导致橡胶单纯“掉皮”并不会影响轮胎的使用安全(继续使用几百公里,没鼓包就没任何问题,不放心的换到后轮就是了。当然你去问4S,他们大多会忽悠你换轮胎,别理会就是了)。除非是伤口比较深,已经伤到了“白线”,那轮胎基本上就废了。——也许您会说“白线如果没有断”呢?——是否意味着轮胎还能“救得回来”?
不好意思,即使是“白线”没有断掉,这轮胎也废了!因为“白线”已经外露,在空气和雨水、泥沙的作用下,“白线”也已经是“命不久矣”。而且“白线”外露的轮胎很难补(虽然某些轮胎店号称能补,但大致也是“纯属忽悠”)
想要轮胎安稳,关键在自己
技术好+运气好=王道
很好奇我的这位超级老鸟司机朋友是怎么把轮胎搞成这样的,一个大写的服字!无论如何我还是帮他联系轮胎品牌,找到那台车原车的轮胎品牌和型号,帮他物色了一条新胎。——但是他却问了我一个问题:有没有啥子轮胎侧面厚实点,不容易伤到“白线”的?
EMMM……似乎这也是很多其他车主问过我的问题。这一类车主称比较“缺乏安全感”。其实想要轮胎不受伤,关键还是自己驾驶时是否足够小心,是否观察清楚,对车子的尺寸是否熟悉,以及运气够好,不压到钉子。
不同的轮胎,结实程度不同
主要看结构和设计
当然了,我承认不同的轮胎在胎侧部位的厚实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现在很多轮胎都采用“轮辋保护”设计、“超高反包”结构,这一类轮胎就会在胎侧乃撞击方面有一定优势。比如德国马牌TC6就同时采用了这2重“补强手段”。
首先是“超高反包”结构,大致的意思就是它胎侧的“白线”比常规轮胎的“白线”要粗壮的多(接近2倍加粗),然后配合“双层胎体”构造,就形成了“高反包”的胎侧了。因此强度会比常规轮胎更强。
而“轮辋保护”设计,就是在胎侧位置加厚橡胶厚度,形成一道“防撞墙”。这样就明显提高了轮胎侧面的乃撞击能力。——当然世事无绝对。TC6的侧面虽然足够结实,但重量也就更沉重了,对减少汽车“簧下质量”不利。话虽如此,但它却非常适合“需要安全感”的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