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女式跑鞋就是小尺码的男鞋?

需求不同,创造也该不同。

——文:酸柚 图片:网络

或许女跑者们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大多数时候,女式跑鞋可能就只是小码数的男鞋版本,可能会因为减少了用料而显得更轻,但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差别,最多就是推出一些女性专属的颜色来吸引目光,比如粉色、紫色等更柔和的配色。

但事实上,男女跑者多个方面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决定了女跑者们在步态和下肢生物力学上与男性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情况下,男女跑者常见的伤病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让女跑者们同样得到更舒适的穿着脚感,更好的安全保护以及有更优异的跑步表现,各个跑鞋生产商们应该在设计时就更重视跑鞋的性别差异化,能够让自己旗下的产品变得对女士更友好。

#足型 #

这是比较直观的差异,足型的不同不仅仅体现在女性的脚要小上一号,还体现在女性的脚前掌后跟的比例也不同。对比之下,女性的脚显得更加窄,尤其是后跟部位。

因此有些女跑者经常会出现跑着跑着鞋从后跟滑脱了的情况,这样一是不稳定,容易受伤,二是女生跑步更容易磨后跟。

因此,首先在设计上,女式跑鞋如果被设计成“前宽后窄”的鞋型,可能会让女跑者们感受到更舒适。

#体重 #

女性一般都要比男性轻,哪怕身高相近,鞋码相仿,因为女性平均要比男性少15%的肌肉,所以女性的体重还是要更轻一些。

这引发的两个结果就是,第一,女性双脚所接受的冲击力也会因体重轻而来得小,而一般中底材料的重量和厚度还是按男性的重量来进行配比;

第二个就是女性跑者往往因为体重不够,而没有办法把中底去“踩开”。

针对这个问题,就得做到在女鞋设计时,中底材料的用量不仅仅是按鞋码大小来减配,还要考虑进女性体重轻这个问题,换句话说,同样穿38码的鞋,男鞋和女鞋的中底材料的重量和厚度也该是有区别的。

而为了帮助解决有些体重轻的女跑者会“踩不开”中底,有些品牌就会在制作女鞋时,把女鞋外底前掌的纹路刻得更深一些,这样她们在跑步中就能够更容易地弯曲中底。

#激素变化 #

还有研究报告表明,因为女性每个月体内都会有雌性激素的波动变化,雌性激素能够改变软组织,因此会让女跑者的足部结构出现变化,其中一个效应就是女跑者的足弓会降低。

当跑步时,脚做背屈动作(脚趾部分带动前掌向上提),足弓也会被带动着上提,此时因为足弓已经变得低,于是足底的肌腱就会被拉紧,这会让双脚更容易出现类似“足底筋膜炎”这样的伤病。

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师要考虑的,是如何给予女性跑者足弓更舒适的支撑,以及如何给足底充足的空间去伸张,能够做到支撑和灵活度兼具?

#Q角 #

Q角的Q指代的是Quads(股四头肌),Q角指的是大腿骨和小腿骨相交的角度,准确地来说,是髂骨前上棘到髌骨的线和髌骨到胫骨结节的线所形成的夹角角度。

一般来说,女性的Q角会更大,因为女性的骨盆更大,胯更宽,而这无意中也给膝盖增加了额外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女型出现X型腿的情况更普遍)。

Q角大小不同直接导致了女性跑者在跑步中足部内旋情况更加严重,时间长了会容易出现髌骨疼痛、膝盖软骨软化、韧带撕裂等伤病。

因此,女式跑鞋应当要在缓震性能和支撑性能上,给予女跑者更多的支持。但正如我们在“体重”条目里所提的,女式跑鞋的中底不宜铺过多的料,那么如何在保持中底不厚重的情况下,还能依然给到最充分的双脚支持呢?或许设计师们可以考虑在材料选择和搭配上花更多的心思。

#需求引导生产 #

《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数据显示,虽然近几年女性跑者的比重没有明显上升,但因为参加马拉松赛事的人数在继续不断上升,可以推断爱上跑步,爱上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女性跑者群体也在继续不断地壮大起来。2019年中国马拉松累计参赛人次为712.56万,按男女比例3:1算,去年一年女性跑者参赛人次也有近180万!

而根据《爱燃烧2019年中国跑者调查报告》显示,女性跑者在过去一年里平均花费在买鞋上的开销,要比男性更多,平均要多出300块。

基数大,人均消费更高,可见女式跑鞋市场真的是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男女跑鞋的差异化却远没有我们想象中做得好,已经有不少品牌在做尝试,但依然还远远不够。

跑步的世界需要有更多英姿飒爽的女将来增光添彩,而跑鞋领域,也需要更多专为女性打造的,别出心裁的鞋款,来助力女跑者们轻盈无比地继续向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