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惠屿海域,600多万头“南下越冬”的鲍鱼陆续从山东荣成运抵。运输船上、渔船上、渔排上,渔民们忙着转移、安置前来“越冬”的鲍鱼。图为一艘渔船正停靠在运输船旁边准备卸载“南下越冬”的鲍鱼。
泉港区惠屿村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岛行政村,现有鲍鱼养殖户168户,养殖规模5000多口、5000多万粒,年产值可达5000多万元。据悉,鲍鱼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适合的生长水温在16至22摄氏度之间。为提高鲍鱼养殖成活率,拓展养殖空间,2018年开始,当地就与山东荣成合作开展鲍鱼“南北对调”养殖方式。图为渔民们在渔排上忙碌着转移安置“南下越冬”的鲍鱼。
每年四五月春夏之交,南方海水温度升高,鲍鱼到北方海域“避暑”,到了11月秋冬之际,再回来“过冬”。这种“候鸟式”养殖方式,既能提高鲍鱼的生长速度、提升品质,又规避因气温变化造成鲍鱼死亡的风险,同时满足南、北两地鲍鱼市场需求,确保价格稳定。图为渔民们在渔排上忙碌着转移安置“南下越冬”的鲍鱼。
渔民们在渔排上忙碌着转移安置“南下越冬”的鲍鱼。
渔民们在渔排上忙碌着转移安置“南下越冬”的鲍鱼。
渔民在渔船上冲洗鲍鱼养殖箱。
渔民们正在运输船船舱转移“南下越冬”的鲍鱼。
渔民们正在渔排上展示“南下越冬”的鲍鱼。(林弘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