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城南的话题,怡心湖开放时间绝对算得上热点。今年3月,曾有媒体报道称怡心湖将于今年10月对外开放。时隔4个月,产爷近日就此向双流区相关工作人员核实,得到的答复是:怡心湖湖区已经完成蓄水,开放时间取决于临湖建筑进度。
产爷上周在现场看到,临湖的艺术中心等已接近收尾阶段,工作人员表示预计会在8月初交付。
也就是说:
怡心湖开放正式进入倒计时!
呈“7”字形的怡心湖区域一直都是产爷的观察和研究对象之一。复盘它的发展轨迹,在成都众多的产业新城和产城湖项目中,怡心湖可以算得上是“人城产”协同发展的典型样本。
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将带领大家一起对怡心湖的“秘密”一探究竟。
读懂“产城人”到“人城产”的转变
才能真正读懂怡心湖
2017年,成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人城产”营城理念,按照产业先导、职住平衡、完善配套、塑造城市功能的原则,重构城市发展方式,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效路径。
事实证明,产城人向人城产的营城方式转变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继成都之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步实现了这种发展理念革新,上海松江新城、广东佛高区、深圳龙华区、河南淮河生态经济带等众多高端产业发展聚集区的发展也都将人的需求作为导向。
人城产已然成为了全国各大产业新城、新区建设过程中更为先进、更高层次的发展模式。
经过对成都产业发展的持续观察,睿合泰产城发展研究院认为,正因为有了天府新区等区域的先行探索,让成都能够敏锐地意识到“人城产”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并适时调整营城模式,这为怡心湖从规划之初就确立了以“人”为需求导向提供了准则,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土壤。
天府新区
10年前,不少城市的新城都曾有“鬼城”、“睡城”的说法,主要原因在于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缺乏体系化的思考,没有实现人和产业的有效导入。
而“人城产”模式,则一边造城,将交通、学校、医疗等大量的基础配套前置,提高人们对未来居住场景的预期;一边通过高品质项目的建设,预热区域,提升区域价值认同,吸引未来居民。在此基础上,再来落实产业的高质量招引也更加顺理成章。
显然,这一营城逻辑与怡心湖的发展轨迹呈现出高度重合,同时,睿合泰产城发展研究院也认为,怡心湖是全国范围内值得研究的符合“人城产”发展模式的优质范本之一。
怡心湖效果图
怡心湖以新加坡滨海湾为蓝本,规划面积约8.4平方公里(约12600亩),分为A、B、C、D四大片区,形似数字“7”,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等为主导产业。
A区为活力运动生活区,围绕绿色办公园区和创意办公园区重点打造生活性服务配套;
B区为湖滨中心商务区,定位为怡心湖总部经济聚集高地,创造体现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产业协调、产城融合的智慧新城,包括总部办公、金融中心、企业公馆等产业办公业态以及艺术中心、地铁商业、湖滨MALL等高端商业业态。
C、D片区聚焦数字经济,推动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产业研发创新、数字产业化为重点,建设成都数谷国际生态社区,大数据应用与服务中心(数智慧谷)和数字文化娱乐中心。
湿地、湖泊、绿廊、摩天大楼、低密度居住区、生态办公和城市生活配套,各大元素构建起“三生融合”的人城产发展模式。从怡心湖板块的控规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商务商业设施用地(红色),社会配套(粉色、紫色)生态绿地(绿色)三者交叉密布,占了怡心湖整体用地的60%+。
以人为核心,怡心湖板块的建设顺序也有了先“聚人”、“造城”再实现“立业”的三部曲。
规划起步期 交通配套、居住开发先行,为产业人口聚集打下硬性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产业规划;
发展期 提升生活配套完善度,实现产业人口、居住人口导入,以人聚业,推动产业起步;
成型期 在完备的城市配套和产业人口基础之上,高能级产业相继落地,产业氛围成型,一个集产业发展、商业居住、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城景相融的高端城市新区诞生。
经过近5年的发展,怡心湖已经取得第一阶段的成果,拥有了吸引产业人才聚集的“王牌”。一个生态优良、吸附力强、产业高端、配套完备的产业新城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首先是以湖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怡心湖湖区面积约500亩,目前蓄水工作已经完成,待整体景观打造完成后就会与大家见面。
围绕湖区,面积达到140公顷的湿地景观工程也将在这里徐徐展开。除此之外,区域还规划了3个大型城市绿地公园——体育公园、怡心城市公园、公兴湿地公园;4个较小的街头绿地公园,这些生态景观将进一步展现怡心湖城市标志性水岸景观特色。
怡心湖效果图
路网的发达程度将决定一个区域的后劲。目前怡心湖共启动了15条市政道路建设,其中B区11条市政道路已经完成建设,区域内多条双向6车道的康庄大道已经通车。
便捷的轨道交通也已率先通达,地铁5、6、19号线穿区而过,形成纵横交织的地下交通网络,目前,地铁5号线、6号线均已投用,怡心湖北站TOD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教育是区域吸纳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配套。作为成都市15年(学前至高中)义务教育实行区域,怡心湖板块规划了20余所学校,公办中小学4所,九年一贯制2所,幼儿园8所。
棠湖中学怡心实验学校
商业配套之多,将更加坚定产业人才、优质人才落户为这座产业新区。
据产爷梳理,包括中海右岸环宇坊、红星美凯龙等商业综合体在内,怡心湖5公里范围内分布了25个商业项目。后期,伊藤洋华堂、仁恒置地等项目落地,区域的成熟度已是肉眼可见。只想问一句,这样的怡心湖谁不爱?
事实上,在“聚人”这一点上,除了预期的产业人口,怡心湖已经通过招引多个一线品牌房企,高品质住宅的开发聚集了相当高的人气。
睿合泰产城发展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8-2020三年间,怡心湖板块推出住宅产品共计3500套左右,常住人口过万。有市场研判数据认为,包括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华府等区域在内,怡心湖周边6公里范围内未来将承接59万中年白领居住人群。
怡心湖开启产业元年
“智慧+”助力梦想启航
作为成都“人城产”模式的范本,除了生态和城市配套之外,真正实现产业落地才能体现其范本价值。
在梳理怡心湖产业落地情况的过程中,产爷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或许这也正是怡心湖的高明之处。
在大众熟知的怡心湖“7”字形区域中,产业项目大多为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现代服务业,以生态办公、创意办公场景为主。
而电子信息、智慧科技等智能制造等产业则被布局在了“7”字形的辐射范围中,其中,在怡心湖的宣传口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电子科大科技园最为典型,恰好位于“7”字的“胳肢窝”。这样的布局,在人居环境上互不干扰,产业和配套上又能形成互动和共享。
电子科大科技园与怡心湖位置关系
电子科大科技园占地面积460亩,目前聚集了10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其中上市公司10余家,军民融合企业20余家,中国电子、中电熊猫、中国电科、紫光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都入驻于此。
电子科大科技园效果图
利用不同产业的发展特色进行布局,在怡心湖板块内形成共生共融、缓和递进的场景阶梯。怡心湖的高端居住形象不会因为产业企业的集中受到破坏,企业的招引落地又能源源不断为区域输入产业人才。
上述产业项目还只是怡心湖产业板块的“冰山一角”,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年底,仁恒置地、合景泰富、伊藤洋华堂、中信城开等项目签约落地怡心湖,总投资额超过780亿元。其中,包含多个世界级项目。
今年,整个板块内进展最为迅速的日航酒店,其地上主体结构已经完成,明年国庆可以达到正式投运条件。据了解,这是日本最大的国际高端酒店集团大仓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布局的首家酒店。
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万科·天府梦想城也引入了建潘德韬科技园,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在B区开工。建潘德韬科技园将聚焦“智能+”领域,打造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基地。
万科·天府梦想城是万科西南区域产办迭新之作,其定位于“智慧+都市产城综合体”。
万科·天府梦想城效果图
一个“智能+”,一个“智慧+”,一字之差,仅仅是巧合吗?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表示,未来数字经济将步入一个从上网到上云到上链的迁移期,从网联、物联、数联、到智联的升级期,从“互联网+”向“智慧+”深化应用、红利释放的转型期。
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为怡心湖的三大主导产业方向,基于三者融合之下,万科天府梦想城搭建智慧+平台。结合产业转型大背景,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场景转型土壤,具有超前的洞察力和产业眼光。
在“智慧+都市产城综合体”的产业定位之下,万科·天府梦想城将通过企业定制大厦、150米双塔地标、花园式企业公馆、层高约4.2m/5.9m建面约30-40平米湖畔创梦小户等复合产品,结合企业需求,为其搭建具有包容性、引领性的产业平台,助力入驻企业“梦想起航”。
万科梦想城效果图
市场对于万科·天府梦想城的聚焦,一方面是因为它在怡心湖区域的产业重要性令人无法轻视;另一方面则在于,作为万科在西南区域迭新的产办标杆之作,梦想城具有样板意义。
如今,怡心湖已经完成了“聚人”“造城”“立业”三部曲,未来万科·天府梦想城将进一步引领怡心湖板块构建产业体系,导入优质产业力量,助力新一代高端产业生活板块的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