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徐茂娜
看看这处地方,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地面上修的是富丽堂皇的高楼亭台,而地下则是神秘的皇陵地宫。这里是清东陵,从清朝顺治开始,数位帝王都葬在了这里。地面建筑尚且如此富丽堂皇,地宫之下更是藏着无数奇珍异宝。
这些珍贵的陪葬品在黑暗之中陪伴着曾经的真龙天子,曾经的妃嫔娘娘,最后等到的却是盗墓贼的光临。1928年,孙殿英带着同伙们闯进墓穴之中,掠夺了三天三夜,奇珍异宝丢失无数,这一盗墓案引得举国震惊,可谁知,盗墓清东陵,并不止这一个团伙?
盗墓军阀孙殿英
孙殿英,是国民党第12军的军长。1928年,他被派到了冀东地区剿匪。一路之上,孙殿英看见无数的上等木材被运出,不禁起了好奇之心:“这乱世之中,人人自危,吃饱喝足尚且不能满足,这些一看就是高档货的木材,是哪里来的呢?“抓住几个运木材的询问后,他才得知,这是东陵殿堂上的木材,乱世之中看管松散,这才让大家钻了空子。
“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客气了。“孙殿英听闻皇陵之中不止有这些品相优质的木材,更藏着无数奇珍异宝,他起了不义之心。
孙殿英虽然是个发国难财的小人,但也有几分小聪明,他将原本在皇陵中偷盗的人赶跑,又召开紧急会议,一会儿张贴告示准备军事演习,一会儿又借用孙中山先生的名义,以“革命”的借口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盗墓计划。
这群匪军小人从地面上的殿堂开挖,因为人手众多,不一会儿就开辟了入口。进入之后,暗箭瘴气无数,这趟盗墓之旅,死了好多士兵性命。但没有感情的武器怎么敌得过黑了心的人呢,孙殿英一行人最终看到了棺材。
《世载堂杂忆》一书中曾经回忆了他们盗墓的场景:“珠宝堆积棺中无算,大者由官长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阴纳衣袋中。于是司令长官下令,卸去龙袍,将贴身珠宝搜索一空。“棺材里躺着死去的清朝贵人,静静陪伴这些尸体的只有无数的珍宝。被迷花眼的孙殿英指挥着他们大肆抢掠,一代皇陵就这样被毁坏,变得残破不堪。
纸包不住火,最后孙殿英的盗墓案败露了。全国上下无数正义之士想要讨伐他,奈何此人太过狡猾,他以“清朝皇帝杀了我祖宗三代,而我只是想要报仇“这一无赖借口,逃过了众人对他的审判,而那些奇珍异宝也随着他一起,散尽四海。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清东陵盗宝案“。
农民匪徒王绍义
说“第一次清东陵盗宝案“,那就一定有第二次。虽然孙殿英盗取清东陵十分著名,但是这次案子之后,陵墓之中剩下的宝贝,也够普通人活很多年了。
1945年,正逢内战时期,因为世局动荡,清皇陵并没有严密的安保,一伙农民见此,便知道机会来了,趁此机会展开了行动。最初,大伙还有些担心在皇帝老子坟上动土,一刀下去头就落地了,实在危险。更何况一群普通人,又不像孙贼那样人多势众,大家怎么打得开地宫大门?
这时王绍义出现了,他本是一个弹棉花的手艺人,在清东陵旁边的村庄光是勘测地形就花了十几年。这些年头也不是白呆的,他拿厚厚的铁板制作了特殊的工具,夸下海口:“这工具,打开地宫,不要太简单。”“人活一条命,富贵险中求,兄弟们,趁此机会何不捞上一把?最坏也就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这群人还真是机灵,他们管盗墓不叫盗墓,叫“挖金”,又联合了世代住在周边的守墓人,承诺事成之后给他们分成。这样一来,无军队看管,有手艺盗墓,连守墓人也同流合污,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了,盗墓轰轰烈烈开始了。
这一伙人掘了三天三夜,加上有特殊工具的支持,他们把康熙皇帝的墓挖开了。就说当年孙殿英,也就掘了慈禧太后和乾隆之墓,这最为豪华的康熙墓,还没动过呢。
看到些奇珍异宝,王绍义小人得志:”我们挖的这几个墓,可比孙殿英挖的,厉害多了。 “一鼓作气,这些平民盗贼连挖了11座清帝陵,掠夺的财宝远远超过了孙殿英,他们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
大家看平常穷得要死这些无赖混混过得比自己好多了,心理就不平衡了。人嘛,总有很多攀比心,别人有什么我也不能少。一时之间,盗墓成了一种风尚,皇陵的毁坏也越来越严重。
天可怜见,最终这些风气引发了社会上的关注,大清虽然亡了,但是那些陵墓珍宝,都是历史符号,怎能被磨灭?最后,那个弹棉花的王绍义——这场盗墓案子的发起人被抓住了,并且最后执行枪决。
盗墓恶行,天理难容
军阀孙殿英逃走了,富贵余生,弹棉花的王绍义死了,死相凄惨。但是无论是放走罪人还是严厉惩罚,清东陵被毁了就是被毁了,皇帝的尸骨,大清的工匠技艺和无数珍宝,都回不来了。
我们痛恨这些盗墓贼,不是恨他们为了金钱私欲泯灭良心,我们恨的是他们的无知。因为无知,多少历史的沉淀,多少烙印在工艺中的记忆,永远地消失了。
盗墓,且不说对别人祖宗不敬,大肆破坏身后之所,换谁谁受得了?我抱以一颗平常心,仍然想气愤地喊出:“孙殿英、王绍义,这件清东陵盗宝案,此等盗墓恶行,实在天理难容!“
参考资料:百科词条“清东陵盗宝案”、“孙殿英”
历史上6大盗墓贼,孙殿英最为粗鲁,王绍义最有毅力——小艺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