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尼汪岛徽章
留尼汪战役(Bataille de La Réunion)或称留尼汪解放,是一场两栖登陆战并伴随一些起义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将留尼汪岛归入了盟国一边。1942年11月28日,自由法国海军驱逐舰豹号(Léopard)进行了攻击,最终忠于维希法国的留尼汪殖民政府投降,由自由法国取而代之。
Léopard
自1940年5月至6月的法国战役爆发以来,留尼汪岛没有什么战略重要性,因此岛上几乎没有防御工事。法德停战协定签署后,岛上的军队削减到三名军官、一名医生、十一名士官和约270名士兵,沿海的防御炮兵严重不足。
1940年6月23日,议会主席拉乌尔·纳蒂维尔(Raoul Nativel)在留尼汪首府圣但尼的电台谴责法国的停战行为。第二天,英国领事莫里斯·高德(Maurice Gaud)会见了该岛的总督皮埃尔·奥伯特(Pierre Aubert),提议如果该殖民地继续战斗,就向殖民政府提供英国援助,该提议在毛里求斯广播电台播出后公开。总督奥伯特征询了当地知名人士的意见后,他宣布不会将该岛非法移交给外国政府控制,而决定忠于菲利普·贝当元帅的维希法国政府。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领导的法国流亡政府的支持者,包括秘书长安吉利尼(Angelini)和普拉特上尉(captain Plat)被强行调走,殖民委员会主席阿德里安·拉戈尔格(Adrien Lagourgue)被解职。
皮埃尔·奥伯特
奥伯特总督虽然忠于维希政权,但在对待贝当的政策方面相对温和,他在岛上拥有最高权力。另一方面,他的内阁主任让·雅克·皮莱(Jean-Jacques Pillet)热情地支持维希政府的政策,在岛上宣传、建立特别刑事法庭并且组建亲维希民兵。
留尼汪岛上的抵抗运动很快就出现了。1941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纪念日,大约20名妇女在圣但尼的1918年纪念馆献花,她们因此被罚款。留尼汪还收容了流亡的越南皇帝阮福晃(Nguyễn Phúc Hoảng),他是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并设法与毛里求斯通信。此后不久,他被拘留,他的设备也被没收。
阮福晃于留尼汪留影
1942年2月新加坡战役后,英国舰队撤退到马尔代夫的阿杜环礁。紧接着,在1942年日本袭击印度洋后,舰队将其作战基地转移到肯尼亚蒙巴萨附近的基林迪尼,增加了英国在东非海岸的存在。不久之后,英国人于1942年5月5日通过“铁甲行动”(Operation Ironclad)突然袭击了维希政权控制下的法属马达加斯加。留尼汪与非洲大陆的航运联系中断,英国的袭击进一步助长了留尼汪维希效忠者的反盟军情绪。另一方面,没有参与铁甲行动的戴高乐感到很难在英国人或美国人之前从维希手中夺回留尼汪岛。
5月8日,马达加斯加的维希军官发出信号,称一艘英国巡洋舰离开南非,舰上有600名士兵要登陆留尼汪。总督奥伯特决定在入口处凿沉一艘船,以阻挡勒波特港的入口。他还下令疏散首府圣但尼的百姓,以避免人民遭受像马达加斯加港口那样的血腥轰炸而死伤。晚上,大约有9000人搬到了拉蒙塔涅、勒布吕莱、圣弗朗索瓦和圣玛丽等镇。然而,没有发生轰炸,居民逐渐返回家园。
今日的勒波特港
这一事件很明显表明,该岛无法抵御任何军事入侵。抵抗盟军登陆仅限于象征性的,然而,维希军方的一些人员仍然决心坚决抵抗英国的入侵。9月27日,圣但尼被宣布为开放城市,而维希殖民当局则迁往埃勒堡,此举受到戴高乐支持者的讽刺。
圣但尼海岸
11月8日,盟军北非登陆(火炬行动)触发了安东行动,即德国入侵所谓的法国南部“自由区”,导致法国舰队在土伦大规模凿沉。弗朗索瓦·达尔朗与盟军谈判,成为戴高乐的对手。
1942年6月,戴高乐登上豹号驱逐舰,检阅士兵们
自由法国海军官兵
1942年11月26日晚至27日晚,自由法国海军的驱逐舰“豹”(Léopard)号从毛里求斯启航,载有74名士兵,于27日23:00抵达圣但尼附近。该舰由指挥官朱尔斯·埃文努(Jules Evenou)担任船长,他以“雅克·理查德”(Jacques Richard)的名义指挥航行。
埃文努
首先,自由法国军舰先派出两艘汽艇搜索有利的着陆点。2:30,大约60名自由法国士兵登陆,他们在莫罗(Moreau)中尉的领导下,控制了总督府大楼,黎明前,圣但尼的其余部分已被自由法国控制。入侵部队一名指挥官巴拉昆(Barraquin)与当地的友好人士进行了接触,并共同组织安排移交该岛的事项。同时,一些维希分子随后逃往埃勒堡组织抵抗。戴高乐任命的新总督安德烈·卡帕戈里(André Capagorry)6点左右抵达,受到群众的欢呼,并在圣但尼电台发表讲话,呼吁大家保持冷静。
卡帕戈里
第二天,11月28日,当地拥护自由法国的组织开始行动,占领市大楼,取缔了市长。接下来,他们在试图夺取勒波特的95毫米海岸炮台,勒波特炮台由埃米尔·雨果(Émile Hugot)中尉指挥,他被认为是一名铁杆维希分子。作为报复,炮台向远方的豹号驱逐舰开火,豹号撤退到远海并开始反击,造成两人死亡。一名工程师雷蒙德·德库吉斯试图让炮台停火,但被打死,维希分子最终被抵抗者挫败,雨果中尉严重受伤。由于担心正规军袭击他们的阵地,炮手们撤退,炮台终于停火,豹号驱逐舰接近勒波特港。
在得知入侵部队是法国人而不是英国人后,尽管一再要求指示,但在没有得到政府任何回应的情况下,总督奥伯特甚至放弃了象征性战斗的想法。自由法国海军的埃文努船长担心海域内有轴心国潜艇威胁军舰安全,他试图通过威胁摧毁岛上的工厂来防止此事发生。在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后,奥伯特最终同意投降,条件是不要攻击工厂。投降于11月30日8时45分正式生效。
当日广播了此声明:
“留尼汪新总督安德烈·卡帕戈里现在通知民众,皮埃尔·奥伯特总督已放弃进行一场毫无希望的自相残杀。因此,殖民地领土上的敌对行动已经停止,不再有流血事件发生。皮埃尔·奥伯特以勇气和正确的态度履行了职责,将获得应有的军事荣誉。我们鼓励全体人民忘掉之前的争吵,团结在与法国政府周围,为国家的解放而努力。”
12月2日,一些当地军队的指挥官和他们的家眷被带上了豹号驱逐舰,以保护他们避免任何报复。第二天,奥伯特在与卡帕戈里、埃文努共进午餐后也登上了这艘驱逐舰,并前往毛里求斯。
豹号驱逐舰多次往返于毛里求斯和留尼汪,为岛屿提供大米,此前留尼汪大米一直短缺。这大大提高了新总督卡帕戈里的知名度,他因此获得了“大米之父”的绰号。
1943年自由法国政府发行的留尼汪银行券
从1943年4月20日起,一个特别法院审理取消了维希政权实施的所有制裁和遣送行为。维希政府的官员受到的处罚不算太重,只有让-雅克·皮莱(Jean-Jacques Pillet)被开除。一些海军指挥官在此次行动后获得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自由法国海军舰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