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才有家,无论在哪里安家,都需要有套房子。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进入城镇地区工作,在城市买房结婚成了一项刚性需求。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师从香港,也实行卖楼花,预售房屋给买房者,除此之外还有臭名昭著的公摊面积一说也是来自香港楼市。公摊面积是指房屋套内实际居住面积之外的楼梯,电梯等公共区域,房地产商将这些面积摊入销售面积之后可以让房子显得更大,也可以籍此卖更多的钱。
公摊面积一说给购房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许多楼房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楼房公摊面积占比极大,有时可达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公摊广受大众的诟病。为了顺应民意,住建部公布一项新规征求意见稿,意在终结房地产公摊面积计入销售面积这一现象。这一消息被人民日报等官媒广为报道,似乎有望得以实施。
不过每个硬币都有两个面,此项规定在规范房地产市场的运作,为百姓带来福祉的同时也需警惕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为了补偿按套内面积计算损失的公摊面积,开发商和房客可能会通过报复性价格上扬来抵消失去的面积,这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很可能发生的。毕竟已经购房的人不愿房产贬值,而开放商想继续维持高利润,所以价格适当调整是正常市场反应。
此项规定最大的意义在于将来会以套内面积为计算标准,这样在一些费用的计算上能够给买房者节省成本,避免多花冤枉钱。尤其是高层楼房的住户们,如果按照套内面积计算,他们的居住面积要少很多。同样的建筑面积,比起多层居民楼,高层住户的套内面积就显得很逼仄,如果房价也相同,那么吃亏的是高层楼房的买房者。
如今的土地如此金贵,多层居民楼占地面积大实际面积却少很多,因此高层成了最流行的建筑形式。如果住宅按套内面积计算的新规得以实施,未来广大刚需买房者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