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百花电影节即将在郑州拉开帷幕,市民张和展示了自己珍藏的200多套连环画,其中不乏《沙鸥》、《牧马人》、《孔雀公主》等曾获得金鸡奖的作品,他希望通过分享自己藏品,让全国人民感受这座城市对电影的热爱,也表达自己心中对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一个小小祝福。
老郑州用连环画留住对电影的“念念不忘”
51岁的张和是郑州自来水公司的一名员工,他从小学时候就喜欢攒钱买各种连环画,40多年过去他仍习惯搜集连环画,而连环画藏品中的电影连环画又是他的最爱。
“开始只能从新华书店买连环画,书店大门口的黑板上经常写通知,我就等着连环画到货。”德化街新华书店是张和收藏连环画的起点,他一有空就去那里,进了店门就用眼光搜寻,那时他的个子还不高,只能让店员帮忙拿看中的连环画,然后趴在宽宽的桌案上兴致勃勃地看好久。
《洪湖赤卫队》是张和看的第一部电影,他收藏了两册不同版本的《洪湖赤卫队》连环画,两本连环画虽封面不同,里边的内容却大致相同。为什么要收藏两册版本不同的电影连环画呢?张和说:“当时每看一部电影,心中都会深受感动,总会念念不忘,所以看一遍是不够的。但是又没有那么多钱去看电影放映,就只能去买连环画。”
“放学路上,大家互相比着,就比谁的连环画多,有好电影了还要轮换着看。”张和说,现在的小朋友收集的是动漫卡牌,自己儿童和少年时期的放学路上,经常和小伙伴们比较连环画收藏,不同时代大家喜欢的东西会有不同,但那种真挚的喜欢却不会变。
三十年前的获奖电影记录一段“女排精神”
张和珍藏着电影《沙鸥》的连环画,这部影片曾获得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和最佳录音,运动员沙鸥身上那股坚强不放弃的精神让他记忆深刻,而另一部讲述女排精神的电影《夺冠》也要上映,一代又一代的女排人用奋勇拼搏激励着国人向前。
“人没有目标就无法生活下去。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电影《沙鸥》中,女排运动员沙鸥经历伤病重返战场却只拿回银牌,她在浴室痛哭后将银牌丢入大海,面对爱人罹难的打击她依然坚强,直到看到下一代女排运动员拿到冠军,才流下幸福的眼泪。
沙鸥的话印在张和的心中,看完电影他就等待着连环画上市,拿到书后在扉页的几行字上画下横线,“奖杯是胜利的标志,也是祖国荣誉的象征。它盛满了掌声和欢乐,也凝聚着运动员的心血和汗水。排球队员沙鸥为了夺得它,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正是千万沙鸥的不懈努力,才使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在国际体坛庄严升起”。
两部影片记录下一代又一代排球女将的热血与青春,电影技术的发展将女排的故事更完美地展现在国人面前,郑州市民珍藏的连环画则见证了大家对中国女排始终如一的关注与关怀。
希望更多的优秀电影被盖上“郑州”印签
“群众影剧院不单单放电影,还演出戏剧,但好多获奖的片子都要跑到电影院看。”这座城市的记忆与电影息息相关,张和用一册册连环画记录下郑州市民在那个没有硬盘、没有视频会员的年代,因为热爱而对电影产生的感情。
1984年,张和在老坟岗市场附近的八一八电影院,戴着影院发的眼镜欣赏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影片《魔术师的奇遇》,他赶紧买来连环画,才发现这部让他充满惊奇的影片上映于1962年,原来立体电影那么早已经出现在了中国电影史中。
“当时的荧屏和现在差不多大,刚开始只有屏幕两侧有音响,后来影院后方也有了声音,听起来很立体了。”张和回忆着影院的变化,城市高楼林立,一座座大型商场平地而起,电影院搬入其中与商业紧密结合,散场后观众随着街道回家的场景没有了,但观影的时间和方式却有了更多的选择。
张和说,小时候新华书店售出连环画会在书背盖上印章,印文或是骑着自行车的小动物、或是郑州地标建筑“二七塔”、或是开怀大笑的小男孩,不变的是下面都有“zhengzhou”的拼音字样,今年即将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又会有很多优秀电影被盖上“郑州”印签,而它们也会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郑报全媒体记者 汪永森 见习记者 刘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