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TVB剧集制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于2000年—2020年这二十年间循序渐进地改变着面貌。TVB剧继续承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辉煌时期所擅长的题材和创作手法,推出了以家庭观念为重的《溏心风暴》,展现古装宫廷斗争的《金枝欲孽》,讲述法证、法医与警方合作破案的《法证先锋》等。
以2007年播出的与央视合作拍摄的《岁月风云》为重要节点,TVB与内地合作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于2013年开启了合拍剧的序幕。2016年更是专门成立了合拍部,负责推进与内地的合拍剧项目。两地在剧集制作上各有所长各有风格,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互相影响彼此交融,共同探索着新港剧的前进道路。
《岁月风云》由刘松仁、廖京生、苗侨伟等众多知名演员主演。
合拍风起
“华家三兄弟”投射香港监制的人生经历
2006年,在香港即将迎来回归十周年纪念的前夕,TVB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一部60集时装商战电视剧《岁月风云》,通过一个家族(华家)的兴衰史,展现了民族汽车工业艰难而不屈的振兴历程。该剧汇集了内地和香港优秀的电视剧制作人才——由潘嘉德担任制片人,梁家树任艺术总监,主演阵容涵盖了两地的演技派和新生代演员,包括刘松仁、廖京生、苗侨伟、佘诗曼、宣萱、邓萃雯、林峯、马德钟、吴卓羲、冯绍峰、胡杏儿等。
该剧汇集了林峯、冯绍峰、胡杏儿等青年演员。
《岁月风云》于2007年年中在CCTV-8和TVB及海外相继播出后,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剧中的音乐也广为流传,尤其交响乐团伴奏版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更是串联起几代人的回忆。潘嘉德告诉新京报记者,当年他本不想接这部剧,主要是年纪不小了(时年58岁),60集的剧体量太大,还要跑那么多外景地,怕吃不消。但经不住同事们的一再劝说,加上自己对这个题材也产生了兴趣,就答应了下来。这部剧由他负责制作部分,欧冠英负责剧本,梁家树负责统筹。
剧中,华文翰(刘松仁饰)、华文鸿(廖京生饰)、华文硕(苗侨伟饰)三兄弟因为时代原因分隔两地各自发展的关系,就有潘嘉德自身经历的投射——潘嘉德10岁时跟着比他大16岁的姐姐从厦门来到香港发展,他的哥哥却留在了内地。剧中华家三兄弟也是大哥华文翰带着三弟华文硕到了香港,二弟华文鸿留在了北京。“我希望展现一个家庭的两个分支,一个在内地成长生活,一个在香港扎根发展,各有各的不同,但又是势均力敌的。所以必须要找内地的演员来演,如果找香港的演员,就算他会说普通话,口音也会有差别。”
既然剧情故事与两地密切关联,演员也来自两地,潘嘉德在《岁月风云》的配乐上也再开先河,花了很多心思。主题曲《天这样蓝》他找来李克勤、小刚(周传雄)两位歌手,用广东话和普通话合唱,并且“异想天开”地请来香港小交响乐团来伴奏,“以前从来没有试过这样的组合”。除此之外,他还为华家兄弟专门准备了一首他们年轻时都熟悉的歌曲,也是潘嘉德少年时很熟悉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
“小时候我看到哥哥姐姐们很喜欢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喜欢唱《三套车》,我也会唱。我就想,如果华家兄弟的回忆里有一首共同的歌曲的话,就应该是《三套车》了。这首歌以前的人听了会懂,现在的人也会懂。”于是,他安排华家兄弟在一个音乐会上听到管弦乐团演奏《三套车》,勾起很多回忆。“兄弟本是同根生,只是有些意见上的不同而已,后来大家联合起来做事情,展现了‘团结’两个字,就好像香港和内地一样。”
剧中华文鸿一家住的北京四合院是在香港搭景拍摄的,当时专门有内地的美术指导来讲解一砖一瓦的细节怎么还原。院中空地放了自行车和一些杂物,潘嘉德看过觉得有点单调,就让道具“种”上一棵假树。演员进场准备拍摄时,廖京生找他说:“德哥,北方没有榕树,南方才有。”他吓了一跳,赶紧让道具把树须都剪掉,最后干脆整棵树搬走。“就是香港弥敦道两旁的那种榕树,树干粗壮有很多垂须。我不知道北方没有榕树,学东西没有那么仔细。”在潘嘉德看来,合作《岁月风云》是两地电视剧工作者互相学习的宝贵机会。他还回忆说,“我第一次喝茅台也是和廖京生老师。庆功宴他拿了两瓶茅台,让大家喝。这才是真正的白酒!”
刘松仁饰演大哥华文翰。
拍《岁月风云》的那年,TVB编导文伟鸿刚满40岁,距离他拍出名噪一时的《使徒行者》还有8年的时间。他当时主要负责拍廖京生、冯绍峰的戏。“香港和内地拍剧的模式是有一点分别的。我们如果拍的时候遇到困难,演员很快就换一种方式去做。这种习惯好的地方是调整得很快,有效率,不好的地方就是失去了一些应该要坚持的东西。”文伟鸿回忆,廖京生和冯绍峰很能配合导演,但他们对每个镜头、每句对白都有自己的要求,一定坚持演到自己认为的最好。“这是让我很敬佩的地方。《岁月风云》给了我跟内地演员、制作人一起合作,在创作上互相砥砺启发的机会,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珍贵的经历。”
合作加速
合拍剧要“港味”,也要重视内地观众
1、2016年成立合拍部,考虑两地观众喜好
任何的改变都不是朝夕之功。香港回归之后的十多年里,TVB剧集延续了之前的创作惯性,题材和风格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与内地的合作也逐渐开启,并且在慢慢增多,但还只是涟漪,尚未形成风潮。《美味情缘》《师奶兵团》的监制林志华回忆说,当时没有感觉出有什么特别的改变,也就是和内地有关的题材会比之前多一点而已。《溏心风暴》的监制刘家豪也持相似的看法:“《溏心风暴》是2007年的剧,那个时候主要还是港味比较重的创作。直到开始做合拍剧的时候,才会有比较贴近内地生活的一些题材,或者是感觉。”
《溏心风暴》是合家欢电视剧。
《溏心风暴》是TVB典型的家族剧,讲述一间小海味店发展成一个商业大家族,家族成员之间因为利益牵扯出争产风暴的故事。在刘家豪看来,这部剧的成功其实是因为映照了回归之后香港人的日常生活。“回归之后,留在香港的人家庭观念变得重了很多,而《溏心风暴》就是一个家庭观念非常重的剧。比如主角下班后都会跟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剧中有很多家庭群像的戏,当时香港社会就会很喜欢,因为他们平时没有太多机会跟家人一起吃饭。剧中每个角色,大家总能在身边找到差不多的原型,因为这些角色就是取材于我们现实生活里认识的很多家庭。”
2007年的《岁月风云》之后,香港和内地在剧集合作上的脚步加快了。不少成名的TVB监制“离巢”北上寻求更多的机会,比如钟澍佳、刘家豪,有的留在香港但同样因为参与两地合拍项目而积累了经验,比如方骏钊。刘家豪来内地拍的第一部剧是《卫子夫》(2014),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两地剧集制作上的一些差别。香港通常一部剧安排四个导演拍,每位导演负责4-6集,内地制作则分A组和B组,两组同时进行,团队协作的效率也很高。“记得《卫子夫》是三个月拍完的。以前在香港拍剧我们住在自己家里,内地拍戏大家都在一个宾馆里同吃同住几个月,就像一家人。我其实也蛮喜欢这种方式的。”
刘家豪来内地拍的第一部剧《卫子夫》。
随着2013年之后香港和内地的合作更密切,TVB剧在市场、资源和制作条件上都获得了提升。林志华表示,资源更丰富之后可以拍一些以前没有机会拍的题材,同时剧组也有机会去更远的地方实地取景。“我前几年拍了一部《兄弟》(2018),就是跟内地视频平台合作的,当时去了英国、菲律宾取景。”
TVB于2016年正式成立了合拍部,同年刘家豪回归担任戏剧总监。他表示,与内地的合作使得近些年TVB剧集的制作质量比以前提升了很多。以前拍剧都是搭景拍,现在几乎是实景拍摄,并且用到了很多先进的拍摄设备。“以前TVB的剧没有调色,现在这基本上是必须要做的。整体来说我们后期制作提升了很多。”而合拍剧因为预算比较多,题材也变得越来越广了,“像《金宵大厦2》这种悬疑奇幻剧口碑也不错。因为有了合拍,这样的题材才会更多。”
另一方面,合拍剧从创作伊始就要把内地观众的喜好考虑在内。监制方骏钊表示,《陀枪师姐2021》从剧本阶段他就在思考,怎样在照顾香港观众口味之余吸引内地观众观看?“因为目标受众不单单是香港观众,还有内地观众,我们要想一想:他们喜欢看吗?这是想法上面的改变。”后来他与制片人商量决定,找来陈豪和宣萱,拍一部开心的职业剧。一方面希望保留港剧的经典味道,另一方面也加入一些内地观众喜欢的元素。“喜剧,我想内地观众是比较喜欢的,还有一些动作场面,悬疑推理的元素。”
《陀枪师姐2021》特意拍成了喜剧。
2、各展所长,达到优势互补效果
有观众担心合拍剧的“港味儿”会越来越淡,最后变得和内地电视剧没有区别。在内地拍剧多年的钟澍佳去年回TVB负责合拍剧。他认为港剧的“原汁原味儿”有几个代表:“比如警匪剧的风格,还有很久没看到过的古装喜剧的风格,就像周星驰的很多经典古装片那种,这些都是我觉得港味儿很浓的。我希望可以把这些剧都安排到内地来拍摄,这样能够从场景、美术、服装造型等方面做一个提升。但剧本创作还是港剧风格。”刘家豪则表示,内地合作方也更希望港剧保留港味儿,不要和内地剧趋同。“之前跟腾讯合拍《溏心风暴3》,他们就提出希望尽量保留港味儿。”对于怎样去迎合内地观众审美,又能够保持港剧原本的气质,监制林志华认为,“就是拍只有我们能拍的东西。比方说《盲侠大律师》(《踩过界》)很多案子都是在香港发生的,比较有本地特色的一些案件。在人物创作上又比较大胆,主角是一个盲人也可以做律师。我们希望让内地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
《溏心风暴3》尽量保留了港味儿。
2018年,黎耀祥北上拍了古装剧《凤弈》。在黎耀祥看来,内地演员和香港演员有不同的味道。香港演员的优势在于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模式,甚至时间紧迫到快开拍才给演员看到剧本。“这让我们需要很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演出需要的效果。”香港观众认为内地剧制作精良,但内地观众也会有“港剧滤镜”,认为港剧更会讲故事。对此,黎耀祥认为,这很正常。当一个人不太熟悉这个地方时,反而会更加宽容。香港的观众看港剧,有时会觉得“哇,这太不真实了”,但内地观众反而会觉得那样的表达很有趣、很新鲜。同样,黎耀祥也喜欢看内地的剧,喜欢内地演员的表演,因为有些剧集的题材和演员的演绎,对他来说非常新鲜。黎耀祥认为,内地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古装的景特别棒,非常真实,工作人员也多,比较方便去拍一些大场面,“尤其拍古装的时候会感受到那种大气磅礴的气氛。”
演员陈敏之回忆说,“我记得和黄宗泽合作拍《覆雨翻云》时,是去北京怀柔拍的。有一场河里的戏份,导演说很想看到河中间有一条路。那时候我就在想,怎么办?会不会要停拍去弄一条路出来,应该要做一天。但不到20分钟,工作人员就用石头在河中间摆出了一条路。那个河是很宽的,他们好像把剧倍速一样。我睁大眼睛看着感叹‘好厉害!’前几年,我拍《铁探》时,也是内地团队帮我们化妆、梳头发、弄衣服,全部都很专业,不用演员担心。你的衣服怎么可以突出你的角色,他们都会想。香港TVB好像一个工厂,工厂的技术已经很多年了,都是这样拍,我们习惯这样了。然后内地的文化给我们一个冲击,就是会越来越进步。”
陈敏之和黄宗泽合作《覆雨翻云》。
3、看惯了高楼大厦,也想拍平民戏
目前合拍剧的主流模式大多是内地平台提供部分资金,TVB在香港制作完成后放到内地平台以及在TVB播出。相比之下,潘嘉德更怀念《岁月风云》那种两地制作团队深度合作的经历。“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其实我觉得很需要,那样才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如果是拍香港本地题材给内地观众看,他认为其实警匪以及“高楼大厦”(职场剧)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了,反而香港老百姓的生活有更多可以挖掘的故事。“香港有很多还很原始的地方,比如说离岛或者果农、菜农。这里面有很多可以发挥的。我自己在香港生活都很有兴趣。这种题材的剧在内地其实有不少,如果拍香港这类的题材放到内地播出,我觉得内地观众会有同感。毕竟我们都是一衣带水的同胞。”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张赫 刘玮
编辑 佟娜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