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继半年前新出土、修复的古蜀国神秘文物震惊世人之后,三星堆遗址又出土500多件文物,包括完整金面具、前所未见的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国宝。
这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9月2日摄)。新华社 图“太震撼了!”“三星都这么牛,再找到一个五星堆就更好了。”网友纷纷用不乏夸张的语气,展开各种脑洞大开的解读、猜测,表达对三星堆出土文物乃至三星堆文明的好奇心。
三星堆考古发掘是一件大事,但影响力早已溢出考古、文保行业,成为一个传播事件。今年3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众多媒体连续进行现场直播,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
这也引发了网友的普遍热情,有不少网红跑到三星堆直播,想蹭一波流量。他们不可能真正靠近挖掘现场,但是已经足够令其他网友艳羡了。去三星堆附近看看,甚至也成了有意思的旅游方式。
这一方面和最近几年的文博热有关,另一方面,三星堆是中国考古的“最大悬念”。里面挖掘的东西,被一些人炒作成“外星文明”(有些属开玩笑);也有一些声音认为,三星堆那些青铜面具,看起来很像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认为三星堆文明可能和中原文明不同源,属于“外来文化”。
这些猜测都不专业。几个月前在川大参加了一次讲座,有参与挖掘的考古系师生给大家讲解这次挖掘的幕后,老师当场驳斥了“外星人说”和“异域文明”说,但是在网上这两种说法的影响力都很广泛,甚至还有人炮制了“国家打压三星堆考古”、不让公布真相的谣言。
对这些猜测和假说,大家不必太当真,完全可以当成是段子的创作。考古是严谨和科学的,而且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猜测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少。但这些猜测仍然是有“价值“的,最起码引起了公众对考古的热情,推动博物馆热和文创产业的发展,“考古想象力”也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创造热情。
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三星堆神话”。在微博上,三星堆博物馆有超过400万粉丝,是货真价实的大V,人们在注视着三星堆的一举一动,展开各种火热的讨论。每次有重要的文物出土,更会制造数不清的10万+。
与三星堆类似的,还有文物资源丰富的西安。“随手就能挖个古迹,一锄头下去就是文物,”“挖地铁最辛苦的可能不是施工队” “史上最忙文物局”,也让西安三天两头登上热搜。
这些关注和热情,对考古团队和文博单位来说,既是好事,有时也会转化成压力。网红们不可能一直驻扎在广汉鸭子河南岸,而考古现场也不可能总是传出激发大家想象力、带有故事和猎奇性的文物。
相对于今年3月,这一次公众对三星堆的关注或许有所下降,但其实更多更重要的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比如《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已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确了“边发掘、边保护、边阐释”的基本要求,以地方立法对三星堆遗址的保护予以固定。有了这些基础性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守护这处考古史上的奇迹。
更严肃、艰苦的研究工作,也从未间断。上世纪80年代,三星堆的发掘曾经震惊世界,但是此后的十几年,则是考古和文物工作者埋头苦干进行研究的时期,网上的很多“猜想”“谜团”,有些早就有论文给出答案了,只不过这些论文未能进入公共舆论而已。
这次也一样,随着网红的退场,对这些出土文物的研究,可能才会正式开始。对专家们来说,这是寂寞的同时也是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