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2019年第5期
采写/潘 莉
袁岳,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他是一位企业家,担任零点有数集团董事长、飞马旅联合创始人;也是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黑苹果公益)理事长。
他是一位学者,北大社会学博士、哈佛公共管理硕士、耶鲁世界学者、美国Aspen学者、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舒勒学者、独立媒体人,发表关于数据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群体研究等相关领域著作逾一千三百五十万字。
他也曾经是一位传媒知名主持,他主持的上海东方卫视第一财经《头脑风暴》节目,展现了其睿智儒雅的幽默风格,收视率名列前茅。
现在请听他在接受《国际市场》采访中的回答。
商业创新有两个维度
我觉得商业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把不是商业的东西变成商业,另一个是把商业变成不是商业,是一种不是商业的商业,前者是许多人在做的事,后者的难度要大得多。
举例说吧,这两天上海有非常棒的数码展Chinajoy展,动漫、游戏、漫画这些在过去被当作文化的作品,现在变成了不是商业的商业。现场看CJ,那么多游戏变化,那么炫的角色,那么惊艳的灯光效果,一个游戏一天升五级,每一级都不一样;第二天再升五级,又是不一样的新东西,孩子每天见的怪物、发饰、武器、皮肤都是不一样的,真的让人震撼!孩子一旦进入游戏世界,回头看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什么新鲜感,比如看妈妈看老师,都觉得他们太土了,有谁能够跟游戏的影响力抗衡呢?动漫、游戏、漫画这些文化发生了变化,你感到它们还是呈现着文化形态,但已经实现了商业创新,成为不是商业的商业。
过去出国旅游,看到全世界各国不同的景色,看到不同的建筑风格,看到各国人民不同的饮食,那是一种跨文化的体验。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它会变成生意。你出国旅游回来,发现对自己房子装修有了新要求;你发现印度菜永远看不见菜,他们会把蔬菜打成蔬菜泥,再拿来做菜,你以为没有菜,其实用的菜比我们多多了。你品味过了外国的菜肴回国,也许你会想国外品尝过的菜肴是不是可以在上海再度品尝到呢?
这些新要求,可能会催生出新的商业成果。有时候商业发展的真正动力不是商业,而是来自商业以外的东西。已经构成商业的东西,只要我们见过的,在今天这个时代都没什么了不起,我们总是对没见过的东西感兴趣,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研究市场的时候,发现一个最重要的消费心理的发展,就是过去人们去买见过的更好的东西,而现在人们要买没见过的新东西。
我们买一个枕头要用上好多年。我认为枕头应该是快消品,因为一个枕头从卫生的角度来说,枕头只要出一点汗,只要睡得时间长了,它很容易污染;它还很容易有螨虫。其实,枕头使用的周期应该改变。春夏秋冬气候不同,人的出汗率不一样,你想拥有春枕、夏枕、秋枕和冬枕吗?人们总以为有个枕头就不错了,哪有那么多讲究,但如果我们能够提供这种讲究的四季枕头,让消费者看到没有看过的新东西,那就是一种商业创新。
商业创新的就是跳出商业的框框
你问为什么难以达到颠覆式创新,因为人们的思路被锁定了。
我们今天致力于做框框,把每个人都在放在框框里,商业有商业的框,教育有教育的框,公司有公司的框框,人在框里怎么能够创造新东西呢?商业如果是一个框框,商业本身就不会有创新。创新,是跳出框框并和它碰撞冲突的结果。
那么如何去掉个框框?其实这个问题最终是没有答案的。
为什么特斯拉的创始人要去发射火箭?其实他发射火箭跟我们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家发玩射火箭不一样,他发射火箭要做最重要一件事,不是发射火箭,是发射可以回收的火箭。可回收火箭是个什么概念呢?火箭的所有成本里最贵的是壳,所有的材料一旦实现可回收,人类到外太空去旅行就会相当便宜。现在你要去太空旅行花多少钱?最少准备250万美元。如果可以回收火箭,成本只要250万美元的1%,1%就变成商业化了,就2万多块钱一张票嘛。特拉斯创始人在建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目标是把原来不在生意内的事情变成一种商业,因为他没有在框框里思考问题。
我再举一个例子。最近刚刚去世的梵高奶奶是个普通农妇,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但她画的画很感人。陈丹青教授说过,他宁愿去教一个农村妇女去画画,也不愿意教一个考试一路上考到清华大学的美院学生,因为学生是被一套格式化又格式化的框框加工出来的。这种学生,眼睛里面没有一种对世界的独特观察。我特别能够体会陈丹青这话。当一个人头脑中充满了格式化答案的时候,他如何能够创新呢?绘画需要的就是创新。
今天提倡创业,有人就问创业的路径在哪里,这所谓的路径就是格式,因为没有格式有人就感到没法做下去。有意思的是,你给他一个格式,告诉他这个格式就叫商业创新,他就会把脑子里的格式过一遍,然后给你符合商业创新的格式答案。我们现在搞创业教育,有一套创业教育的大纲,考生考试考得很好,就好像创业成功了一样,这其实是一套自我欺骗的游戏。
商业创新的最重要一个要素,就是跳出商业的框框。
创新是由不断的死亡来实现的
每个企业都希望创新,创新的企业都有共同点,不创新的企业也有共同点。不创新的最大特点就是,当一个东西已经定型了,形成规模了,占有地位了,基本上就开始不创新了,最后走向衰退。以前用宝洁洗涤用品觉得挺酷,今天还用宝洁,多少显得有点老气了。大公司再大,也没有万年企业,上市公司最长的大概300多年,中国一般的上市公司,平均寿命二十年左右。
我认为,创新的本质是需要不断突破的能力,让衰退的灭亡,让新的萌芽获得成长,创新是由不断的死亡来实现的。
我们的体制、体系,总是把人变成无用的东西,所以,创新的难度不在创新本身,是人创新能力被消灭的程度远远大于保留的程度,以到于讲创新这句话都显得很陈旧了,所以就没有人能够创新。
美国人教孩子小提琴,不是重点在教怎么拉,重点是孩子有自己的小提琴曲。中国的孩子从3岁学到23岁,小提琴拉得很好,最后没有一首自己创作的小提琴曲。外国孩子学琴呢?三岁就可以作曲,开始不会写谱不要紧,你可以哼唱,你哼唱父母找人把你的哼唱用谱写下来,你就有了第一首曲子了?你后来越哼越有劲了,先是哼妈妈的爱,然后哼奶奶的爱,哼爸爸的爱,哼阿姨的爱,就有了一个系列了。你哼着哼着,你哼的曲调就上路了,最后成为一首小提琴曲。中国孩子越拉莫扎特,越失去自我,等到你23岁的时候,你只能我拉小提琴,我拉得和莫扎特一样。你活成你爸爸的模样德性有什么意义吗?我们的学琴体系和程式,就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作曲家。
我们真的是几乎没有创新产品,都是山寨,已经没有原创,全是模仿。按理说,我们这么多中国人,这么大的国家,我们原版创造应该比外国人强很多,结果反而是太少了,少到跟这个民族的规模完全不相称。
善于商业创新的人有哪些基本特征?
我的见解是,善于商业创新的人,最不像生意人,不像普通的销售员,他们的特征,就是从小开始就没有被扼杀生命力。
我们社会要保护青少年的创造力,因为你只有保护了创造力,它能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新东西,我们要认可青少年做一些离谱的事儿。今天我们为什么这么高度地评价CJ?其中一条原因,因为CJ开始出现了新创的游戏,比如说中国的手游,原来我们的游戏基本上是韩国游戏和美国游戏的山寨版,但现在我们开始在手游领域有自己的创造了,这是中国年青人的创造。
商业创新,致力于要有新的观念。当一个新的观念商品推向市场的时候,其实大家开始往往不能接受。你要让一个新的东西让大家接受,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新观念被市场接受了,这个商品变得品质优良了,服务更加周全。
要想有商业创新,还是要善于提问。为什么大学问家叫学“问”家呢?我想这就是其中的道理。所以,我们真正的能力不在于提供创新的回答,而是要有创新的问题。你按照问题前行,去探索,答案就是创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