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西藏子项目基本站验收现场 受访者供图
台海网11月28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最近一段时间,福建省地震局援藏干部王辉山在西藏各地奔波着,对地震台站进行巡查维修。王辉山已经在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工作了将近8个月,从东南沿海福建到西南边陲西藏,跨越了4000多公里,他克服了高原反应和恶劣的环境,坚持开展各项工作,踏遍了西藏的千山万水,在雪域高原挥洒着青春的热血。
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磨炼
今年初,中国地震局下发了一则通知,需要派一批干部去西藏支援地震工作,福建省地震局也积极动员系统内干部报名。王辉山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了申请书,并获得了局里的推荐。
“我还年轻,想借援藏的机会锻炼一下自己。”作为一名80后,王辉山希望前往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让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磨炼和成长,也为西藏防灾减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今年4月,他在告别了家人和单位同事后,怀揣着梦想和对事业的追求,踏上了援藏之路。
在青海出生长大的王辉山对西藏的环境并不陌生,然而刚入藏时,还是没有适应过来,产生了高原反应,出现头晕疼痛,但他不顾旅途劳顿,积极投入到西藏地震局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去,很快就熟悉自己挂职岗位的业务工作。
王辉山在西藏地震局担任的是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助理,主要协助主任做好中心的各项工作,而在主任休假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临时负责中心的工作。这段时间,他参与了震情值班,重点时段加强系统检查、舆情监控、网络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参与信息网络中心值班工作,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日常运维工作;保障一楼应急指挥大厅、四楼会议室、五楼会商室的各项视频会议顺利进行。
他还完成了全国“两会”前的网站及各系统安全检查工作,撰写了西藏自治区地震局门户网站和官方新媒体的自查情况、网站安全监测预警中心服务等报告,制定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流程和震情汇报模板等,起草和完善《机房管理制度》及《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同时,承担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西藏子项目的任务。
王辉山走村入户,看望结对帮扶村民。 受访者供图
将近1个月时间在路上 走遍了西藏各市(地区)
西藏地处横贯亚洲地震带的强震带上,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地震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点。
“西藏地震占了全国的将近1/3,3级以上的地震今年就发生了100多次,还发生了全国最大的6.6级地震,工作量特别大,而局里人手不够,每个人都处于饱和状态,工作压力比较大。”王辉山告诉记者,在福建工作比较单一,但来到西藏后要成为一个“多面手”,他除了中心的日常工作外,其他处室的工作也力所能及的去帮忙完成。
每次地震发生后需要画烈度图,主要用来直观描述一次地震所造成的破坏范围和灾区内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并对外发布让公众了解。有一段时间,西藏地震局里画烈度图的工作人员休假,王辉山毫不犹豫地接下来这份工作,由于时间比较赶工作任务重,破坏性地震都要去现场调查看,每次都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今年尼玛6.6级地震,他就全程参与其中,根据现场震害调查资料绘制烈度图上报国家局发布。
西藏土地面积有122多万平方公里,约福建十倍,在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里,王辉山已经走遍了西藏的7个市(地区),将近30多个县,记者采访时,他刚结束完10天的巡站任务,第一次到了双湖国家地震台,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并且无人值守的地震台,海拔近5000米,他协助完成了台站的维护,还走村入户,看望结对帮扶村民和驻村干部。
“西藏气候比较恶劣,地震台的设备经常会出现故障,需要及时修复和更换设备,本来维护不是我的工作范围,但还要义不容辞地配合去做。” 王辉山告诉记者,他有将近1个月时间都在外面出差,采访的当天下午,他又马 不停赶蹄赶往日喀则市珠峰,对当地地震台站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
西藏复杂的地势和气候环境,经常会出现山体塌方、泥石流等,王辉山也遇到了不少的危险。上个月,山南市曲松台阵太阳能智能电源出现故障,他和同事会同当地的电信部门到现场寻找故障的原因,需要徒步抱着设备上下山。
“在下山的时候,因原路无法返回,需绕道而行,而沿路都是悬崖峭壁,当时风特别大,差一点滑了下去,还好及时抓住了路边物体。” 王辉山回忆起这一幕仍然心有余悸,但他并没有因此畏惧,在这种环境中,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积极投身西藏地震事业建设中,也磨炼了意志、升华了人生。
王辉山参与西藏地震局曲松台阵故障排除。 受访者供图
闽藏合作 助推西藏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福建省地震局也高度重视援藏工作,明确提出援藏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务必抓好、抓实援藏工作。今年9月,福建省地震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龙清风带领多个部门的人员前往西藏拉萨和昌都,看望慰问了王辉山,调研援藏预警项目工作。
“他们很关心我的援藏工作,了解我的身体、生活以及工作情况,还表示有遇到技术难题可以跟福建局联系,他们会大力支持。” 王辉山表示,调研组叮嘱他多注意身体,同时发挥援藏工作纽带作用,推进闽藏防震减灾工作,造福两地人民。
在此次调研上,福建和西藏的地震局还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技术和地方立法、预警技术培训、西藏地震局派出访问学者赴福建局交流学习、福建省地震局派出专家赴藏短期工作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今年11月,福建省地震局办公室、应急指挥与宣教中心一行5人赴藏调研防震减灾新闻宣传和科普工作,并于西藏地震局举行座谈会。双方就各自在新闻宣传、地震知识科普教育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深入探讨交流。福建省地震局介绍了其在与媒体交流、经费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表示将在科普视频方面给予西藏地震局力所能及的支持。
此外,今年福建省地震局援藏项目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自2018年起,福建省地震局历时三年完成了昌都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前期建设工作,协助昌都市地震局与通讯运营商谈判专用通讯网技术方案,并完成昌都市10县1个城区共11个基站的建设工作。
在援藏期间,王辉山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和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当地的地震工作水平。他先后前往拉萨市应急管理局、西藏自治区消防总队训练基地、西藏自治区武警总队训练基地、林芝藏东南监测中心作了“地震风险及其应急管理” 地震灾害及震后救援技术、地震人工搜索与救援技术、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简介等方面的报告。今年5月,他和其他援藏干部到拉萨地震台,对台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对标测震震相、使用软件、数据存放等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观测室内设备放置、观测室内供电线路优化等,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
“受制于艰苦的地理环境、严峻的自然条件以及相对落后的经济水平,作为全国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西藏防震减灾事业面临很严峻的挑战。”他表示,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深知肩上的分量,通过近几个月的熟悉以及跟中心人员的交流,结合自己本职工作,需要加强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西藏局在震后的应急处置能力;并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