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国宝|商朝甲骨文: 占卜未来,却成为汉字鼻祖
商朝甲骨文档案:
国宝留言:预知未来的神秘符号,成了汉字的起源
年代:商朝
祖籍:大多数发掘于河南安阳殷墟
数量:5425片
收藏单位:山东博物馆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与古埃及的纸草文书、古巴比伦的泥版文字以及古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一样,中国的甲骨文也是整个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山东与甲骨文之间似乎颇有渊源,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福山(烟台)人王懿荣;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堪称殷墟以外地区商代甲骨文的首次发现;山东博物馆所藏的甲骨是除北京外的全国之最,在国内首屈一指。山东的甲骨文故事曲折传奇,几千年前的文物在近百年的起伏历史中不停辗转,如今终于安静地躺在博物馆的玻璃柜中供世人瞻仰。
占卜符号让汉字有了本源
商朝,是一个爱语“怪力乱神”的朝代。彼时的占卜之风极为盛行,几乎事无巨细都要卜问吉凶,诸如祭祀、征伐、田猎、收成、风雨阴晴、祸福疾病,直至妇女妊娠,生男还是生女……当时占卜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龟甲和兽骨,先取材、刮削和磨光,然后在它们的反面或挖或钻制出圆形和长椭形梭状的巢槽。占卜时用火在这些巢槽内烧灼,正面相应的部位会出现裂纹,而这些裂纹就是当时人们据以推断吉凶的依据。占卜后将有关情况刻在骨甲之上,便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的甲骨文。
这种被视为可以预知未来的神秘符号,其实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象形文字。不同于原始的符号、图画,它具有较为完整精密的体系,而且在文字结构方法上,体现出我国古文字学家规定的“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六书的特点。甲骨文由此成为中国汉字的起源,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继而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直至今天的简化汉字,它们代代相传,成了维系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纽带,还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文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国际图书大会把殷商甲骨文文字定为会徽使用,足见其非同一般的意义。
从文法组织上讲,甲骨文卜辞的词序规律与后世汉语语法基本相同,并且已能完整地记录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表明商朝已进入信史阶段。而且甲骨文卜辞古朴简洁的文风,对我国早期的诗歌、散文都有着较大影响,具有文学意义。另外,殷墟甲骨文都是用铜刀契刻而成的,其字大者径逾半寸,小者微如芝麻,字体或雄浑遒劲,或秀丽工整,故又被称为中国“书法之祖”。
山东人发现中药药材原是甲骨文
甲骨文与山东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故事。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便是山东福山(烟台)人王懿荣。在此之前,甲骨只是被当做一味中药——“龙骨”,其粉可止血化瘀、化腐生肌,俗称“刀尖药”。时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得了疟疾,用了好多药不见好转,老中医便给他开了一剂药方,上有“龙骨”。出于好奇,王懿荣想一探“龙骨”的究竟,他发现没被捣碎的“龙骨”上面竟有很多刻痕。学识渊博的王懿荣猜测这种类似篆文却又不认得的刻痕是古人留下的文字,于是到药店买下全部的“龙骨”,加以细心研究,确认其为上古文字,此后甲骨文才为人所知。
不仅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山东人,第一个贩运甲骨的古董商也是山东潍县人范潍卿,第一个使用甲骨文名称的是山东济南人陆懋德,他是现代著名史学家,曾任清华、北大教授。被誉为“西方殷墟考古第一人”的加拿大人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也因曾在齐鲁大学授课与山东结缘,而正是由于这段经历,才让明义士的甲骨收藏终于留在了山东。明义士于1910年来华,其在河南安阳地区传教之际,还热衷于收购甲骨,到1917年,明义士所收集的甲骨已达五万多片。1932年明义士以文学院考古学教授的身份应邀至齐鲁大学任教,他将自己收藏的甲骨等文物随运至济南。1936年明义士回国休假,由于战乱等多种原因,一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再回到中国来。明义士的甲骨流离颠簸,部分在战火中遗失,保存下来的最终被四个单位所珍藏,故宫博物院藏20364片,南京博物院藏2390片,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甲骨5170片,留在济南的8000多片甲骨解放后被山东省文管会接收,但大多是碎片和没有文字的。1955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山东博物馆整编,归省博保管。
说到甲骨文,除了河南安阳殷墟,不得不提到济南大辛庄遗址,这是迄今为止除安阳殷墟以外唯一出土商代甲骨文的地方。早在1935年,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就已被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山东省有关部门曾多次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2003年,山东大学等单位又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工作,收获颇丰,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发掘出土了四版有字卜甲,字数最多的一片上可识文字达34个。济南大辛庄遗址的这一发现在甲骨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从日本人手中抢救回珍贵甲骨
山东博物馆所藏的甲骨数量多达5425片,是国内除北京外的甲骨收藏之最,这其中又有1000多片属于一级品,大部分为罗振玉旧藏。据说,1945年日本投降后,山东省胶东区行署派干部到东北地区巩固地方政权,当来到大连远东炼油厂作接收敌产工作时,在院内发现铁皮箱一只,箱内装有木制小抽屉和布制小盒,藏有甲骨1319片。当时炼油厂内有一日本人迟迟不肯离去,在甲骨被发现后,此人也不见踪影。据分析,这批甲骨是当时日本在我国掠夺的珍贵文物之一,因战败没有来得及偷运走。当时胶东区行署各救会会长张修己得知后,立即回电叮嘱妥善保管,待机运往胶东。1950年,这批甲骨调拨给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经专家鉴定,这批甲骨系罗振玉旧藏,极为珍贵。
在这1000多片属于一级品的甲骨中,又有4片为特级品。其中一片有“鬼”字,“鬼”即鬼方(匈奴),据说“鬼方”甲骨全国仅三片,大陆只此一片,另两片在台湾;一片甲骨上有“鎷”字,带“金”字旁的文字在甲骨文中非常罕见,此片是《甲骨文合集》中唯一一片带金字旁文字的甲骨;另一片正面有一“虹”字,此字上边的两道弧当是龙身,下端当是龙头,作二龙吸水,古人认为龙出吸水即天晴。郭沫若先生认为该骨面刻辞“盖一代典礼习尚如是也”,其前后均未见,极其罕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刘雨涵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