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收藏鉴赏】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赏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白釉珍珠地刻牡丹纹瓷枕
□彭玉婷
枕头是人们日常起居的重要生活用具,中国古代的枕头最早用天然石块制作,之后又逐步扩大到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其中瓷枕的数量最多,应用也最为广泛。随着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其他日用陶瓷一样,瓷枕应运而生。瓷枕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宋代之后进入繁荣时期,到了明清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天水市博物馆珍藏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白釉珍珠地刻牡丹纹瓷枕,造型别致、图案精美,1972年在天水市秦州区玉泉观采集。该瓷枕长21.3厘米,宽13.4厘米,高11.2厘米,为马鞍长方体四折棱状,枕面略下凹,刻画两朵牡丹纹及缠枝叶纹,并且以珍珠地相衬托,枕侧四面刻减地折枝牡丹花纹。胎质为红褐色,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施透明釉,然后划刻纹饰。在划刻的过程中,将白色化妆土剔划掉,露出红褐色的胎,使之成为一种刚劲、流畅、自然的红褐色画线,形成黑白相间的“珍珠地子。”花纹以外的小圆圈,是用一种竹制小圆筒状工具戳刺而成,大小一致,均匀细密。整个图案红、白色彩结合协调,纹饰清晰,别有风趣。这种装饰手法是借鉴隋唐时期金银器錾花工艺的特征。现在,人们将唐宋时期瓷器中采用的这种装饰方法称为“珍珠地刻花”,它为宋代陶瓷器装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瓷枕的发展是年代越早尺寸越小。唐枕中常见的不足一拃,人称脉枕,但是否为号脉所专用还有待考证。宋枕的尺寸适宜,辽金以后尺寸越大,可达半尺,显得笨拙。瓷枕是生活用器,常随亡者下葬。又因为被历史淘汰,传世品就比较少见了。瓷枕也多是百姓所用,贵族嫌硬,另有所枕。也正如此,寻常百姓特别是至宋代将富于生活情趣的鸟雀、缠枝花草、人物等题材作为图案纹饰广泛运用到瓷枕中。一只小雀,两朵鲜花,无不流露着宋人知足常乐的人生观。于是,瓷枕中少了些阳春白雪,多了点下里巴人,使后人得以窥见宋人安逸不尚浮华的情趣。
磁州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宋朝更是享有盛誉,它的器型和纹饰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件瓷枕,出产于磁州窑,代表了当时磁州窑烧造的较高水平,为磁州窑系典型风格。从这件小小的瓷枕上,我们仿佛能看到当年天水物阜民丰的繁荣盛景。
(新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