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年
腊月二十三
小年
小年,通常指扫尘、祭灶的日子,被视为“忙年”的开始。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区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年”字的演变
话说这“年”字,最早见殷墟卜辞。甲骨文字形上为“禾”(谷穗饱满下垂的庄稼),下为“人”,整体像人背着收获的谷物,属于会意字,意思是庄稼丰收,“人”也兼声旁。卜辞中常有“求年”、“受年”的说法,就是祈求庄稼丰收之意。
因为商代一般为一年种一季庄稼,一年只收获一次,所以“年”也引申为时间单位,即12个月。卜辞中有“至于七年”、“至于五年”等说法。
在小篆中,“人”字身上被加了一小“-”,变成“千”。篆书转变为隶书后,最初写作“秊”。所以东汉许慎《说文》中解释“年”(秊)说:“年,谷熟也。从禾,千声”。这个解释前半截是对的,后半截说“千声”则错了,实际上是“人声”。
从“年”字本义和引申义大家可以知道,至迟从商朝开始,中国就已经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农业国。
历代书家笔下的“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