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没变,张文宏也没变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张文宏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

网友是需要一个靶子来做一些事情的。

这件事情可能是好事,也可能不是。

前者出现的时候,网络上还是一片和谐的,后者出现后,有的人就开始狂欢了。

因为没什么比得上自己可以做一时的焦点更让人愉悦的了。

要成为焦点,就需要发表一些言论,要发表一些言论,自然要考虑大众的诉求,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当今疫情蔓延全世界的情况下。

而且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国家赤裸裸的仇视的情况下,民族主义的发言自然会得到广泛的认同,即使这发言对错与否没人关心。

但只要是发言,就够了,只要是能让一些人成为标靶也就够了。张文宏很不幸,但这一切并非没有预兆。

在公共危机爆发的时代,自然要树立起很多的典型。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2003年之前,没有人知道钟南山是谁,2008年之前我们认为那些英雄距离自己很遥远。

在特朗普胡言乱语之前,没有人认为福奇会以这样的方式走红。

同样的,要不是钟南山已经如此高龄,我们也不会知道张文宏。

张文宏能成为网络红人,一方面是因为公共危机的产生,而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十几年之后的钟南山已经83岁高龄。

下一个十年再依靠钟南山,大概率已经不可能,于是,比钟南山、李兰娟等人小很多的张文宏,就成了民众依靠的对象。这是张文宏快速的走到台前的重要原因。

其次,张文宏的专业技术过硬,这是另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虽然不能和钟南山院士相比,但是张文宏可以说是一个更接地气的专家的典型。

毕竟,她跟我们一样喜欢呛采访记者,没事也刷一波无脑神剧放松。

钟南山院士毕竟太过于高大,而张文宏更像是一个普通人。

但是很遗憾,这样的普通人却被迫变得不普通。这一切还有赖于网友的“造神论”。

在互联网时代,让一个人变得知名的方法很多,且都是行之有效的快速通道,张文宏变得知名很简单,因为网友们非常喜欢树立典型。

就连偷电动车的小偷都能成为标榜自由的精神偶像,更别说张文宏这样的专业技术过硬,时代需求非常强的人。

于是,张文宏便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举高高了。任何洞悉互联网发展一般规律的人,都知道这种举高高意味着什么。

我们回首下那些曾经被举高高的人,他们的结局都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摔了,唯一的区别就是有的人摔得很惨,有的轻伤的也能笑容满面。

因为他们被举高以后,收获的效益是非常明显的,他们也非常享受这种举高高,但是这对于张文宏来说显然没作用,举高或者被摔下来,他还是一个医生,他还是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或许是一个转折点。但是很显然,故事并不会因此而向着别的方向发展。

通常给一个人安一个罪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从你所说的话语中找出一两个可以进行攻击的点,简直不要太容易。

这时代,你删除微博都没用,因为你在公共场合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留有记录,而这些记录看似今天没问题,等到有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追悔莫及。

毫无疑问,张文宏中招了。而且这个“招”证据确凿。

张文宏说过,早餐要吃高蛋白的食物,喝粥肯定不行。这个观点便成为了大家攻击的主要条目。

网友们不惜引经据典,前五千年,后五千年的批驳这种观点违背国人普通意愿的严重性。

那些天天盼着“大人物”几时翻车的人更是枕戈待旦。张文宏这个言论一出来,网络上立刻掀起了骂战。

其实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一两句话,攻击一个人很容易,但是了解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似乎更容易。很可惜,在这个时代,从众者多,思想者少。

伟人在信息极为不畅的时代,都愿意实地去做一些调查研究来弄清楚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触手可及的调查研究却熟视无睹。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太懒,让别人的观点引发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而思考来之不易。

乍一听,张文宏的话,存在着很大问题,但是你把话听全了之后,就会觉得很有道理。可惜,掐头去尾是这个时代的通病。

就像大家常用“知识越多越反动”来讽刺一些人,但是却不愿意看到这句话还有个前提一样。

郭德纲对此深有感触,他也说过一些话来为这个窘境解围。行业是有门槛的,业内的人是不需要让业外的人给你提意见的。如果一个卖烟花的人给一个火箭科学家提意见,这个科学家看他一眼都算输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张文宏身上之后,他可没想那么多。张文宏依旧是张文宏,他不是郭文宏。

他也没有想那么多,他甚至给此事做出了回应“我知道很多网友批评我 ,但粥还是不能喝”。

但是那些冲动的,举着大旗的网友们会听吗?显然不可能。

你没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就算你是张文宏也不行。

……

你好,再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